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20例患者,将1至6月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至12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 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和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120例,将1-6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进行躁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及不良事件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前馈控制联合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不良事件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126例PACU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行前馈控制联合音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流程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转入环节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将2021年6月—10月手术后入PACU的3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5月术后入PACU的35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流程;观察组执行新构建的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标准作业流程,比较两组病人转入总用时、病人转入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交接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入PACU总时间为(4.63±0.31)min,对照组为(5.43±0.4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人转入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3.95%)低于对照组(1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人与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交接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构建的标准作业流程使PACU病人转入环节标准化、同质化,有利于提高PACU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术后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赵柏松  孟凌新 《护理研究》2013,27(8):745-74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全身麻醉后转入PACU的病人23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结果]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恢复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恢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6月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行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完全苏醒。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生理功能、躁动发生率、苏醒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室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室时生理功能中意识、血压、血氧、呼吸及活动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围麻醉期情绪感受、麻醉后身体症状、麻醉人员的沟通技能、疼痛、麻醉人员的关怀与友善、等候时间与延迟、麻醉信息提供、麻醉计划理解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可减轻PACU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疼痛,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有效减少躁动发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min(T2)、30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麻醉复苏室(PACU)全麻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20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复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在PACU经护理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返回病房;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复苏期间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ACU全麻患者开展精细化流程管理,可促进患者麻醉复苏,降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肾移植供体全身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2例全身麻醉术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供体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按照全身麻醉复苏的常规护理进行监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主动保温、超前镇痛等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供者的体温、疼痛评分、复苏期并发症以及复苏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供者低体温、镇痛不全、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PACU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活体肾移植供体全身麻醉复苏期,能够减少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缩短复苏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刘雅  郭萍利  郝楠  李芬 《全科护理》2016,(5):521-522
[目的]探讨系统化术前健康教育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肿瘤并限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病人给予系统化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术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术前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喉手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5~10岁拟行择期全身麻醉咽喉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及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对照组躁动的发生率为51.4%,观察组为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恢复室停留时间为蟠.71±30.85min,观察组为37.0±10.30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咽喉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在恢复室停留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田京灵 《全科护理》2020,18(13):1632-1635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手术后在PACU麻醉后复苏与观察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PACU护理安全管理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病人为试验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两种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管道脱落、心搏骤停需心肺复苏、休克、苏醒延迟、循环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呼吸系统相关不良事件等)发生率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变化。[结果]试验组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能有效提高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降低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PACU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 min(T2)、30 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悉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事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转入麻醉复苏室( PACU)的术后患儿采用不同的保温措施并评价其保温效果,预防患儿麻醉恢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进入PACU的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滞留PACU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指脉氧饱和度、体温变化及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PACU滞留时间为(57±15)min,低于对照组(96±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P<0.05)。观察组患儿在PACU复苏过程中寒战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4,P<0.05),两组患儿低氧血症、躁动、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转入PACU的儿童实施综合保温措施能够缩短PACU的滞留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提高麻醉复苏过程中患儿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减轻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的效果。[方法]将146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耳穴贴压,比较两组病人苏醒时间、疼痛情况、尿管刺激程度、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尿管刺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能有效缓解全身麻醉病人的疼痛及尿管刺激,从而降低苏醒期尿管源性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36-2637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后咽喉手术患儿,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内躁动发生率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47.5%(19/40)、恢复室停留时间为49.61±29.95min,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7.5%(7/40)、恢复室停留时间为36.31±10.22min,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咽喉手术术后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兴莲  赵晶  杨磊 《全科护理》2011,(20):1796-1797
[目的]观察两种导尿方法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男性手术病人躁动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后60例手术导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导尿管的前段(15 cm)涂抹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后进行导尿,对照组不涂任何止痛剂,直接在全身麻醉后导尿。[结果]实验组术后病人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控制因导尿刺激引起的麻醉苏醒期手术病人的躁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对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全麻下进行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体征、苏醒参数及躁动发生率。结果气管拔管时,2组的血压均高于术前,心率均快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完全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对全麻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可稳定患者的术中体征,改善苏醒状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音乐疗法对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250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各125例,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期播放具有镇静安神、宁心催眠作用且节奏舒缓的舒伯特小夜曲,对照组按照常规行麻醉复苏护理。运用Riker镇定、躁动评分法(SAS)测评。[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苏醒期SAS评分、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醒期应用音乐疗法可减轻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降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