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38例使用一次性塑料尿袋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监测,结果有10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对10例尿路感病例的观察,说明留置尿袋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且尿路感染与导尿病人的手术部位密切相关。与有关资料对比,导尿病人应用一次性尿袋对控制尿路感染的效果显著,明确了导尿病人更换尿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6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1次;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尿袋,每天更换1次,分别在留置尿管后的第3,7,10,14 d留取尿标本培养送检。结果:试验组留置导尿管患者7,10,14 d菌尿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反流尿袋可以减少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护理研究》2013,27(14):1333-1334
[目的]探讨一次性普通尿袋与一次性抗反流尿袋在留置尿管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留置尿管住院病人按入选病例编号分成两组,单号为试验组,采用抗反流尿袋,双号为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观察两组病人在留置尿管后第3天、第7天尿路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留置尿管<3d病人均未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第7天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短时间留置尿管病人建议使用普通尿袋,可降低病人费用;留置尿管>7d病人建议使用抗反流尿袋,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男性尿失禁患者选择理想的尿袋接尿 ,以减少局部并发症及护理工作量。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区人民医院使用 ,选择 12 5例尿失禁男性患者 ,分为三组 ,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尿袋 ,每天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改变情况、漏尿、脱落情况 ,对观察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使用改进后的新型尿袋皮肤改变率最低、保鲜膜袋较高、避孕套式尿袋最高 ;(2 )溢 (漏 )尿率最低为避孕套式尿袋和新型尿袋 (二者无明显差异 )、保鲜膜袋较高 ;(3)尿袋脱落率 (包括患者拒绝而自行扯下来的 )为新型尿袋最低、保鲜膜袋较高、避孕套式尿袋最高。均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 ,信度水平P <0 .0 5。结论为男性尿失禁患者摆脱了插尿管留置的痛苦 ,价廉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将气囊尿管和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后,用安全别针将集尿袋固定在床单上,但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尿管和集尿袋接头处分离,尿液溢出浸湿患者的床铺及衣服。笔者经过摸索,找到一种能够很好固定尿管和集尿袋接头处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和上、下呼吸遭感染及中耳炎是小儿的常见感染症。UTI的诊断主要依赖尿细菌培养结果,膀胱穿刺法可信度高,被认为是诊断UTI的金标准,但该法属有创操作,而且针对小儿的成功率仅46%~90%;对自主排尿有困难的婴幼儿多采用导尿法和积尿袋法,特别是积尿袋法由于操作简便易行。据悉在日本约92%的婴幼儿采用该法留尿,但是这种方法有30%~92%可能使尿液被污染而影响诊断效率。为此,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简便的留置尿管病人夹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拔管前需训练膀胱张力.使拔管后能尽早恢复膀胱功能。常用止血钳或其它夹子夹闭引流管以阻断尿液流出,使尿液在膀胱内储存一定时间达到一定量后再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由于夹子的剪应力作用使尿管或尿袋引流管容易发生变质,取材不便,影响膀胱功能训练。近几年在我科采用一次性尿袋的帽套代替止血钳或夹子夹闭尿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卒中卧床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的效果。方法 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后观察接尿效果及对病人原发病的影响,并与以往应用的传统方法对比。结果 120例病人全部接尿成功,无尿液外溢,无泌尿系感染及会阴部皮炎糜烂。结论 特制卧床尿袋可代替传统工人接尿或导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受尿杯计量原理的启发,我院设计制作了可折叠式圆形桶装尿袋,用于精确的记录患者的尿量,不仅避免了延误患者的救治,还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李玥 《天津护理》2011,19(2):114-114
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需要用手提着尿袋,造成行动非常不便。而且经常发生由于尿袋位置偏高而造成尿液逆流引发感染。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能妥善放置尿袋的尿袋裤,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折返集尿袋在降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抗折返集尿袋,一周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一次。比较两组在留置尿管后的第3 d、7 d、10 d天、14 d无菌条件下抽取的尿液标本培养结果。结果:两组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越长,尿培养的菌阳性率越高;两组第3 d尿培养的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第7 d、10 d、14 d尿培养的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与尿路感染率呈正相关,抗折返集尿袋的使用不仅可降低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保鲜袋制成尿袋的临床应用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青霞  吴静 《现代护理》2004,10(8):771-772
小便障碍在神经科住院患者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1] ,部分患者因肢体瘫痪行动不便 ,部分患者则由于意识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小便失禁。因而如何解决患者的排尿问题是神经科医护人员经常要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上有采用气囊导尿管留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神经科尿失禁(UI)或非UI卧床患者提供一种护理措施.方法:特制实用卧床尿袋由弹性内裤、接尿袋、引流管和引流袋构成.患者穿上内裤放开引流管,可供卧床排尿接尿使用.结果:接尿均获成功,减少了尿液污染床铺的几率,无泌尿系感染、皮炎及褥疮的发生.结论:可替代传统式导尿术或人工排尿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10月我科改进一次性接尿袋,应用于26例成人尿失禁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囊导尿管与尿袋连接方法的再改进及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燕  顾琼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48-48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巧用一次性尿袋接头保护套解决尿管间断放尿的问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管患者68例,随机分为换尿袋组(A组)与不换尿袋组(B组)各34例,A组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B组直至尿管拔除无更换集尿袋。对不同间隔时间出现的尿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d内每日换尿袋组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换尿袋组(P<0.01),换尿袋组与不换尿袋组5 d、7 d尿细菌培养菌尿递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的比较结果不换尿袋细菌发生率递增明显(P<0.01)。不同时间两组男女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菌尿递增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以每周1次较为科学有效,男女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双腔无菌尿管不需外固定 ,且不易滑脱 ,已广泛用于临床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导尿管与一次性尿袋常易脱落 ,在搬运患者或为患者翻身时更易脱落 ,我们现在改良了双腔尿管与尿袋的接头处 ,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先将双腔尿管与尿袋的接头处向外返折 0 5cm ,再按常规与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直肠癌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密闭集尿措施,探讨其对尿路污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并于术后行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集尿袋每日更换;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密闭集尿护理,包括不随意打开尿袋与尿管之间的连接,不更换尿袋,尽量减少倾倒尿液的次数,排空尿袋时使用独立的且干净的容器,洗手,避免接尿袋开关接触到其他物品等。比较两组患者尿袋内、尿袋与尿管连接处、尿管尖端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尿袋内、尿管与尿袋连接处、尿管尖端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53.3%)、10例(33.3%)和2例(6.7%),试验组分别为4例(13.3%)、1例(3.3%)和0例(0%)。除在尿管尖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两个部位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集尿措施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尿路污染的风险。同时能有效降低非必要更换尿袋带来的工作量,进而节约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