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外科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对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对比实施综合外科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前后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外科总风险事件案例、总产生护患纠纷例数,观察干预前后效果。此外,对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分,并随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对在综合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前,综合外科共进行诊疗工作2 856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53%;实施护理管理后,综合外科共进行诊疗工作2 90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96%,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21%。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护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6.87%,明显低于实施后的9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分,实施后较实施前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综合外科加强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减低各类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邓敏 《中国保健》2007,15(16):7-8
ICU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限制探视,使护理工作繁重而复杂,许多非技术性、非专业性工作需要护工来完成,从而使护士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完成护理中的技术性工作.因此护工的行为举止、技能、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通过运用戴明管理理论中PDCA循环的对护工实行科学管理,有效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益,从而提高了病人对服务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娜 《中国医院统计》2014,(1):34-36,39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本院糖尿病专科收治的住院病人86例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79.07%,两组有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Riditz=36.954,P=0.000);干预前两组患者DMQLS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疾病和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好转,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和急救物品6大方面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讨目标化管理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郸城县慢性病医院接受常规门诊预约服务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接受目标化管理门诊预约服务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预约挂号率及意愿就诊率,患者挂号就诊渠道、患者诊疗等候时长、预约诊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约挂号率、意愿就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挂号率高于对照组,自助挂号机、人工窗口挂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约挂号所需时长、线上预约候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现场挂号候诊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环境、工作态度、诊疗效率、人文关怀、就诊秩序5项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约流程、门诊服务、就诊时间、候诊时长、医护态度5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化管理能改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提高患者诊疗效率的同时提高线上预约就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护理人员24名作为观察对象,于2018年开始实施柔性管理模式进行门诊护理干预,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柔性管理实施后24名护理人员在就诊秩序、护理工作要求、患者健康指导、抢救药械及院内感染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柔性管理实施后,患者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就诊秩序及护士仪表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评分(P0.05)。结论:柔性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中具有良好导向,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善护理人力配置,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提高在职护理员工满意度,为部队医院提升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该院304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现状,通过统计学处理和因子分析研究其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结果:该院护理人员离职意愿较高(离职意愿处于较高以上等级占72%),满意度较低(满意度处于不满意等级为33.3%),满意度中工资福利、管理和工作被认可三个影响因子与离职意愿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工作社会认可度,以提高部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定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将其纳入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每组60例,常规管理组(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组(2022年1—12月)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批护士提供护理服务,护士共16名。对比两组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病房环境、护理操作、便捷服务、医疗质量)、风险防控水平(风险意识、风险防控态度、风险防控行为)、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技巧、业务水平)、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准备不足、操作失误、无菌问题、记录差错),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发热、感染、皮肤损伤、跌倒)、舒适度评分[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患者好评率。结果 风险管理组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风险防控水平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就诊的400例患者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之间就诊的400例患者进行护理后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综合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投诉为30例,与以前的70例有明显的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6.56±2.76)分,与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组(90.23±2.4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全市284家预防接种门诊的437名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工作满意度和有离职意愿的人群特征和职业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69分(满分5分),工作负担和薪酬待遇为主要不满意因素,不同地区和兼职情况的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职意愿平均得分3.16分(最高5分),不同地区、性别、学历、职称和兼职情况的预防接种人员离职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工作成就感、薪酬待遇、工作负担和能力发挥;离职意愿影响因素为工作成就感、工作负担、能力发挥和发展前途。结论应重视基层预防接种门诊人力配置和薪酬待遇方面的改善,同时提高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程度,满足预防接种人员发挥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实施前馈控制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ICU病区建立质量控制架构(三级质控网),采用前馈质控方法,对ICU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结果实施前馈质控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教学质量、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分都有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馈控制方法整体上提高了ICU风险管理能力、护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做调查并研究相关对策.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对本院387 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0-3.60 分,平均(2.31±0.50) 分,明显低于量表常模和护士群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院临床科室、急诊科、ICU 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和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聘用形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月薪的护士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营造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护理文化,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成功的直接体验,并建立竞争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发扬率先垂范、引领的榜样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组织心理学知识的系列培训,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职业倦怠,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部对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工作能力、沟通及病区管理及总体评价都有显著提高。(2)患者对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评价显著提高,对中专学历及本科学历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3)产科护士在理论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期间,在对科室14名护士采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护理管理方法,以1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研究前、中、以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护士执业满意度,并结合同期当月病区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成绩及出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结果研究前、中、后三次发放满意度调查,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接受程度、对参与基础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在护理工作中自身价值体现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执业前景满意度等平均秩次逐次下降,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现有工作、酬劳的分配方案平均秩次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各时间段中位数、最小值依次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质控成绩逐次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执行过程中,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代景华 《职业与健康》2014,(21):3030-3032
目的对石家庄电厂职工的情绪智力的现状和群体差异进行调查,为加强电厂职工的个人心理辅导和职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Wong和Law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WLEIS)》,对石家庄电厂的300名职工进行现场施测,获得有效问卷228份。结果电厂职工情绪智力总得分(4.80)以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中等水平,说明整体状况较好。其中,自我觉察维度得分最高(5.29),其他3个维度得分排序依次是情绪运用(4.73)、情绪管理(4.70)、他人情绪评估(4.49)。男性(5.13)在自我情绪觉察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性(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不同学历的电厂职工,情绪运用和情绪智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9,P〈0.05和F=3.131,P〈0.05);不同工作年限电厂职工在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运用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626,P〈0.05和F=3.029,P〈0.05)。结论电厂职工的情绪智力总体情况较好,在性别、工作年限和学历上存在群体差异,建议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职业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15.
韦焱 《现代保健》2014,(10):98-99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产妇围生期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围生期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9.11%、产后出血率4.00%、新生儿窒息率0.89%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房护理管理中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改善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方法通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向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结果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上一年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既教育和激励了护理人员文明行护、敬业爱岗、换位思考、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又满足了患者正当的需求,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患、护患矛盾,充分显示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特征,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口学特征问卷,对北京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246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除阳性项目数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他均低于全国常模;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工龄、工作形式、科室、专业、行政职务等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在SCL-9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6%,高于一般水平。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比一般人群突出,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压力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特征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ob Stress Survey,JSS)和工作能力指数表(WorkAbility Index,WAI),测量某市1363名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探讨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①职业紧张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1);工龄〈10a者高于工龄〉10a者(P〈0.01)。②工作能力:工龄〈10a者好于工龄〉10a者(P〈0.01);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者好于本科以下者(P〈0.05)。③汉族与少数民族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职业紧张分组,工作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r=-0.14,,=-0.11,,=-0.12;P〈0.01);随着各项紧张指数的增加,工作能力有所下降。结论性别、工龄是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工龄、文化程度、职业紧张水平是脑力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紧张水平增加,工作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个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护士不同能级设立5个层级:助理护士(N0)、初级责任护士(N1)、高级责任护士(N2)、责任组长(N3)、专科护士(N4),界定各级护士工作职责;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分层培训;采取扁平化责任包干制的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4个护理质量指标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探寻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的医护模式.方法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病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进行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与对照组(没有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高血压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数据.结果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干预组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和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较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医护模式能够提高病患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