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 (Thioredoxin ,Trx)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 /复氧损伤中对神经元生长与凋亡的作用。方法 :①海马神经元培养和缺氧实验。取当天出生的SD大鼠 ,在无菌条件下断头取脑 ,分离双侧海马 ,参照文献进行鼠海马神经元的培养 ;取培养 10d的海马神经元 ,参照文献进行缺氧实验 ,在缺氧条件下继续培养 3h ,部分细胞在缺氧 3h后迅速更换新鲜培养液 ,在正常供氧环境下分别继续培养 12h、2 4h或 48h ,同时设置未缺氧的正常海马神经细胞作为对照。②Trx干预。取培养 10天的海马神经元 ,加入 2 0 μg/ml的Trx ,作用 1h后如上操作开始诱导缺氧 /复氧 ,如上设定时点终止培养。③细胞活力测定和caspase -3活性测定。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caspase-3活性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实验数据以 x±s表示 ,用ANOVA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缺氧 /复氧组2 4/4 8h时点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 (P <0 .0 0 1) ,Trx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也进行性下降 ,但与缺氧 /复氧组相比 ,2 4/4 8h时点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 (P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rx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仍降低 (P <0 .0 5 ) ;在缺氧 /复氧组在复氧 12~ 48h ,caspase -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 ,以复氧 2 4h为最高 (P <0 .0 0 1) ,在Trx处理组 ,神  相似文献   

2.
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aspase-3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干预效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再复氧12-4,并在缺氧前1h用不同剂量的caspase-3抑制剂Ac-DEVD-CMK进行干预处理,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底物裂解法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逐渐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复氧24h达高峰;用Ac-DEVD-CMK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3活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及缺氧/复氧后出现迟发性死恨,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这种损伤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抑制其活性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缺氧复氧致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中 ,Bax基因的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其的调节作用 ,用胎龄 1 6~ 1 7dWistar大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透射电镜技术确立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病理模型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缺氧复氧不同时间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可以使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 ,至缺氧 8h ,复氧 1 8h达高峰 ,银杏叶提取物预保护可使凋亡细胞数减少 ;同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 ,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 ,EGB可逆转缺氧复氧时Bax的表达。提示 :EGB对缺氧复氧时Bax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EGB对抗缺氧复氧时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谢凡  程周  杨明明  聂颖  李奕男  周俊 《广东医学》2016,(24):3670-3672
目的:探讨TAK1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JNK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出生<24 h) 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5~6 g,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接种于培养孔或培养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孔和12皿,正常对照组( C组):不予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 HR组):缺氧4 h复氧24 h;TAK1抑制剂组( T组)、DMSO组:分别于缺氧处理前给予TAK1特异性抑制剂5Z-7-oxozeaenol 1μg/mL和等量DMSO溶液后行缺氧复氧。各组缺氧复氧处理结束后1 h,测定神经元活力、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JN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R组和DMSO组的海马神经元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JN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HR组比较,T组海马神经元活力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cleaved 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JN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TAK1可能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探讨还原型辅酶Ⅰ(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缺氧复氧诱发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NADH组。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率,检验各试验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各阶段细胞凋亡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和NADH组凋亡率均较正常对照组调亡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复氧组较NADH组凋亡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复氧12 h内给予NADH,对于神经元凋亡抑制作用优于其余复氧时间点。结论缺氧复氧可诱发体外培养神经元发生凋亡,NADH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复氧12 h内给予NADH对凋亡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级联反应过程 ,其中caspase -3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它可促进脑部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死亡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也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观察在缺氧或缺氧再复氧后不同时间caspase -3活性的动态变化及caspase -3抑制剂预处理对其影响 ,研究caspase -3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缺氧 /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干预效果 ,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在体针对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研究资料。取当天出生 (P1)的SD大鼠 ,分离海马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诱导体外培养 10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 3h ,再复氧 12~ 48h ,并在缺氧前 1h用不同剂量的caspase -3抑制剂Ac -DEVD -CMK进行干预处理 ,同时用溶剂DMSO处理进行对照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 -3样蛋白酶活性。用方差分析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发现 ,缺氧 /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逐渐降低 ,caspase -3活性明显增强 ,复氧2 4h达高峰 ;溶剂DMSO处理后神经元存活率及caspase -3活性与缺氧 /复氧神经元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用Ac -DEVD -CMK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 -3活性降低 ,细胞存活率增高 ,并呈剂量依赖性 ,但抑制caspase -3样蛋白酶的活性并不能完全逆转神经元的死亡。本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在低氧适应过程的保护作用。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观察透射电镜下缺氧诱导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A组)、不同缺氧时间点皮质神经元缺氧对照组(B组)及缺氧培养前24h和缺氧即刻加入不同剂量外源性BDNF实验组(C组)神经细胞存活率差别;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染色法结合凋亡细胞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遭受缺氧损伤的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缺氧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和混合型细胞死亡;以神经元缺氧最为敏感的0~10h为研究时间,C组在缺氧0~6h时细胞活性显著高于缺氧对照组B组(P〈0.05)。凋亡神经细胞百分率低于缺氧对照组B组(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死亡,早期加入外源性BDNF可以使神经元对低氧的耐受性增强而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彦  杨静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08,30(9):546-54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培养12d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再培养24h组(Nor组)、缺氧4h后复氧24h组(Ano组)、加异丙酚500μmol/L缺氧4h后复氧24h组(Pro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nNOS蛋白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缺氧后Ano组nNOS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加入异丙酚后能减少nNOS蛋白含量(P<0.01)和细胞凋亡率(P<0.05),Pro组细胞存活率较Ano组增加(P<0.05),但与Nor组比仍下降(P<0.05).结论 异丙酚能提高体外海马神经元的抗缺氧能力,减少nNOS蛋白过度表达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总苷(AST)在缺氧/复氧所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采用DNA琼脂糖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 法检测ERK和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海马神经元细胞经缺氧/复氧后发生了明显凋亡形态学的改变,凋亡率增加,AST(20、40 mg/L)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和胞质钙离子浓度,且促进磷酸化ERK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黄芪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钙超载、激活细胞ERK信号存活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tassium channel inhibitors on hyp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death of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METHODS: Cultured 8 d in vitro,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exposed to hypoxia (in mixture of 95% N2 and 5% CO2) for 6 h, and then reoxygenated till the 72nd hour. Different potassium channel inhibitors were applied to the culture solution separately after reoxygenation. Neuron death was analyzed with cell counting and MTT assay. RESULTS: Hypoxia/reoxygenation procedure induced a delayed death of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Application of tetraethylammonium (TEA) offer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rotection of the neurons against death. Selective high-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BK) inhibitor iberiotoxin (IbTX) showed significant neuron protection (P<0.001). However, A-type potassium channel inhibitor 4-aminopyridine presented no protection against neuron death (P>0.05). CONCLUSION: Following hypoxia/reoxygenation, enhanced activity of potassium channel, especially BK channel, may induce neuron dea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Tribulus terrestrisL.saponion,TTLS)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经缺氧一复氧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先用95%N:与5%CO2混合气体造成细胞缺氧3h,再给予95%O2。与59/6CO2混和气复氧12h,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中药组于缺氧-复氧时均加入TTLS进行干预。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JC-1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酶标仪测定神经元胞浆内caspase-3/7的活性,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缺氧3h复氧12h后,凋亡率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胞浆内caspase-3/7活性增多,Bax蛋白大量表达(P〈0.01)。TTLS能抑制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减少caspase-3/7活性,并可降低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缺氧一复氧可以诱导皮层神经元的凋亡。TTLS可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与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抑制caspase酶活性,降低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对单纯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低氧环境(95% N2/5% CO2)6 h,复氧再培养直至72 h,复氧后0.5 h培养液内分别给予不同钾通道阻断剂,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死亡情况。结果低氧/复氧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迟发性死亡;四乙铵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可完全消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01);A型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不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免于死亡(P>0.05)。结论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和IbTX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提示某些类型的钾通道尤其是BK通道活动增强可能参与了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星形胶质细胞(Ast)与腺苷对缺氧/复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揭示腺苷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Ast和海马神经元及大脑皮层神经元,纯化后给予神经元缺氧/复氧处理,收集复氧18 h后的Ast条件培养液(ACM)和腺苷预处理的Ast条件培养液(ACMa),然后用ACM、ACMa及ACM+腺苷(ACM+含100μmol·L-1腺苷的DMEM液)以15的浓度培养缺氧损伤神经元;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二甲氧唑黄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ACMa组、ACM+腺苷组及ACM组的神经元缺氧损伤后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得到明显改善,细胞活性较模型组也得到显著提高。不同条件培养液对缺氧/复氧后神经元活性的作用:ACMa>ACM+腺苷>ACM。结论 Ast条件培养液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元有重要的保护、修复作用,腺苷可通过Ast间接地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Zhang YQ  Zhang YN  Wu J  Zhu XY  Xu C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84-68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缺氧缺血性神经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胎鼠皮质神经细胞,给予缺氧再给氧处理;体内实验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神经细胞生存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PPARγ的结合活性。结果缺氧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其PPARγ的结合活性明显增加,以对照组活性为100,而缺氧3h组为160.3,缺氧3h再给氧的2、4、8h分别为157.5、136.6、103.3;缺氧3h及再给氧2h组与未处理组相比(P<0.01)。缺血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其PPARγ的结合活性也明显增加,以假手术组为100,则手术组缺血侧、未缺血侧分别为144.8、102.6,缺血侧PPARγ的结合活性与未缺血侧及假手术组相比(P<0.01);PPARγ拮抗剂GW9662能明显增加缺氧再给氧后神经细胞的生存率,以对照组(CTL)生存率为100%计算,单纯缺氧组为58.6%,不同浓度的GW9662(0.5、1、2.5)预处理后分别为68%、73.6%和89.7%,GW9662预处理组与单纯缺氧再给氧组相比(P<0.05或P<0.01);GW9662能明显降低由于缺氧而增高的PPARγ结合活性,以未处理组为100,单纯缺氧组、GW9662预处理组分别为184、105,GW9662预处理组神经细胞PPARγ的结合活性与单纯缺氧再给氧组相比,P<0.01。结论PPAR  相似文献   

16.
腹腔注射利血平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利血平导致的行为性抑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神经元数量的改变。方法:腹腔注射利血平(4mg/kg)复制大鼠的行为性抑郁模型,用自发活动检测大鼠的行为性抑郁,以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量。结果:腹腔注射利血平48h后大鼠出现行为性抑郁。利血平可导致大鼠海马CA1区(P〈0.01)、CA3区(P〈0.05)和齿状回神经元(P〈0.001)数量减少,同时检测到此三个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增加(CA1区P〈0.01,CA3区P〈0.001,齿状回区P〈0.001)。结论:利血平诱导的行为性抑郁大鼠可出现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相关浓度丙泊酚对缺氧肝细胞复氧后核因子κB诱导激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报告基因的6κB-TK-Luc质粒转染离体培养的LO2肝细胞,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组)、缺氧复氧组(HR组)、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50M)阻断组(PD组),每组按加入丙泊酚浓度不同分为4个亚组(终末浓度为0、125、25、50M)。除CO组正常培养外,其余各组均给予缺氧4h后复氧8h处理。分别测定KB序列依赖性报告基因虫荧光素酶(Luc)的转录表达水平和肝细胞凋亡率。结果氧肝细胞复氧后Luc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较CO组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的丙泊酚明显降低缺氧肝细胞复氧后的Luc表达水平(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其作用可被联合应用的PDTC所消除。较高浓度(25M和50M)的丙泊酚可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处理后的肝细胞凋亡率(P〈0.05),而联合应用PDTC后,50M丙泊酚亚组仍显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较高浓度的丙泊酚(≥25M)可有效降低缺氧复氧后的肝细胞凋亡,其作用部分与抑制核因子κB的诱导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小干扰RNA对缺氧/复氧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PTP-1B小干扰RNA转染后培养24h,然后缺氧处理4h,再复氧6h(4H/6R)。心肌细胞的凋亡用TUNEL染色法测定;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PTP-1B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比色法衡量凋亡酶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共免疫沉降法检测与Fas受体结合的PTP-1B的数量。结果缺氧/复氧的处理不仅严重损伤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同时也上调了心肌细胞PTP1B蛋白的表达水平;PTP-1B小干扰RNA显著地减少了缺氧/复氧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PTP-1B小干扰RNA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2.1&#177;1.4)%和(23.2&#177;1.6)%,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P-1B小干扰RNA显著增加了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了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同时降低了PTP-1B与Fas受体的结合。结论PTP-1B是一个缺氧/复氧(4H/6R)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针对PTP-1B的小于扰RNA可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的Akt磷酸化水平,凋亡酶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被抑制,以及PTP1B与Fas受体结合的减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