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朴贞秀  笪欣  王毅  马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2-103
目的 探讨肝病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别对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及65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耐量减低(IGT)及肝源性糖尿病(DM)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3%对3.22%,P<0.05;23.49%对1.07%,P<0.01).(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伴肝源性IGT或DM患者均无糖尿病症状,少有并发症,死亡原因多为原发肝病.(3)伴肝源性DM患者其FPG、PPG水平均显著高于伴肝源性IGT者(P<0.05),FINS、PINS及FCP、PCP水平均低于肝源性IGT患者(P<0.05,P<0.01).(4)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结论 肝病继发糖代谢异常患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且以肝功能损害较重者为主,多无糖尿病症状;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增强,而肝硬化伴肝源性DM患者则减弱.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5例肝病患者、带乙肝病毒者和30例无肝病对照者的肝、胰组织作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查。结果在18例胰、49例肝中查到HBsAg。其中,肝硬化组31例中肝29例(93.5%)、胰12例(38.9%)阳性;肝带病毒组8例中胰含HBsAg者3例(37.5%);重症肝炎组16例中肝带有HBsAg者12例(75%),胰含HBsAg者1例(6.3%);无肝病的对照组30例中胰含HBsAg者2例(6.7%)。前2组胰带HBsAg显著高于后2组,提示肝内含HBsAg的慢性肝病患者及免疫力低的带病毒者乙肝病毒较易侵犯胰组织。乙肝病毒在胰中可复制。胰腺中的乙肝病毒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引起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胰头癌组织与正常人胰腺组织中 GGT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阐明胰头癌患者血清 GGT异常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 RT-PCR方法 ,检测胰头癌组织、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 GGT m 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在正常人胰腺组织、胆管癌组织和胰头癌组织中均可见 GGT m RNA的表达扩增产物 ,胰头癌 GGT基因表达水平 ( 6 2 .5 % )明显高于胆管癌 ( 3 5 .88% )和正常人胰腺组织 ( 2 9.44 % ) ,P<0 .0 1。结论 :胰头癌组织中 GGT m RNA表达量明显增高 ,与胰头癌患者血清中 GGT明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PAP法观察50例早、中期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癌外肝组织和40例慢性肝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检出率与表达方式。HCC癌外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76%和30%,癌组织内相应的检出率为14%和6%;癌外肝组织HBAg的检出率、表达方式与慢性肝病患者基本相同,提示乙肝病毒(HBV)感染与HCC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还观察了HCC患者HBV感染的类型、癌外肝组织内HBAg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EIA法检测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系统 )及抗HCV ;PCR法检测HBVDNA ,反转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32 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 (P <0 .0 5 ) ,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本地区慢性肝病仍以HBV感染为主 ;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直接酶标法及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法)对145例新疆各类肝病患者的肝组织进行HDV、HBV感染的免疫组化研究,各类标本中,HBsAg及HBcAg的合计检出率为39.3%,HDAg在HBV血清学标记阳性患者肝组织中的检出率为3.5%。胞浆型HBcAg表达多见于肝组织病变明显区域,HDAg在肝炎后肝硬化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感染非肝硬化组(P<0.025),提示肝炎后肝硬化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 18 8例慢性肝病乙、丙、丁、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结果表明 :HBV感染率最高 ,HGV次之 ,HDV最低 ,尚有 8.5 %为非乙丙丁庚型慢肝 ;有六种重叠感染模式 ,以乙庚重叠感染模式最多见 ,单一模式重叠感染未随着肝病慢性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5 ) ;HBV、HGV重叠感染组的抗 -HBe阳性率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与单纯HB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HBV感染是本地慢肝的主要病因 ,HGV感染率较高值得重视 ,尚存在原因未明的病毒性肝炎 ;单一模式重叠感染不一定导致病情的慢性化和重症化 ;HGV重叠感染后对HBV的复制指标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了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肝组织中HBV DNA.有13例同时在PBMCs及肝组织中检出HBV DNA,1例仅在PBMCs中检出,1例只在肝组织中检出。结果表明,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PBMCs可同时被感染。  相似文献   

10.
马勇  徐长江 《安徽医学》1993,14(5):39-40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部分患者发展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且肝病变的程度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有关。目前,较统一的观点认为,HBV本身并不引起肝组织损害,造成肝组织损害的原因是HBV感染后导致肝脏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机体的免疫机制异常所致。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变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系,本文对483例肝组织活检诊断为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M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 DNA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22例血清学HBV标志阳性的腮腺肿瘤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应用PCR技术对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腮腺组织HBV DNA。结果 22例腮腺组织中HBs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45.5%;HBcAg阳性9例,阳性率为40.9%。总阳性率为54.5%(12/22),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7例。占31.8%。阳性信号呈棕褐色细颗粒状,弥漫分布于腮腺腺泡细胞。12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HBV DNA7例,阳性率为58.3%。结论 腮腺组织对HBV有较强的亲和力,唾液中HBV的出现可能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含HBV的唾液是乙型肝炎生活接触性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Li S  Hu ZH  Miao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703-270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人肝脏细胞色素酶3A4(CYP3A4)的影响,为慢性HBV感染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的肝组织标本,匀浆后以差速离心法制备成微粒体.以睾丸酮为探针底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建立体外检测CYP3A4酶代谢活性的技术平台,检测两组肝组织样本中CYP3A4的酶活性.以Western印迹法测定了两组肝组织样本中CYP3A4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HPLC检测显示,反映酶活力的指标Vmax慢性HBV感染组为(493±297)pmol·min-1·mg-1,正常对照组为(741±189)pmol·min-1·mg-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酶系特征性常数Km值两组分别为(0.142±0.057)μmol/L,(0.121±0.02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Western印迹测定CYP3A4蛋白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慢性HBV感染组CYP3A4蛋白表达为3.0±1.6,低于正常组的表达量(5.7±1.5).各样本酶活性和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为0.7683(P<0.01),表明酶活性与蛋白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慢性HBV感染可降低肝脏CYP3A4酶蛋白的表达,导致酶活性下降,但是对酶的结构未产生影响.提示慢性HBV感染者在使用由CYP3A4代谢的药物时,要重视由于代谢变化导致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庞伟鸿  刘红杏  阳军 《河北医学》2002,8(11):991-993
目的 :了解抗心磷脂抗体 (ACA)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83例HBV患者和 6 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ACA。结果 :HBV患者ACA阳性率为 16 .9% ,与正常对照组 (4.5 % )比较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在HBV患者中 ,肝功能异常者AC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者 (P <0 .0 1)。结论 :ACA可常见于乙型肝炎患者 ,并可能与乙型肝炎的病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其中58例(观察组)经过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控制血糖,另外46例(对照组)仅一般饮食控制血糖,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89.66%、96.55%,对照组分别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44名学生进行肝功检测和HBsAg筛选,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7.27%,HBsAg阳性率为11.3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14%,女性为3.20%。25例肝功异常者中24例HBsAg阳性。39例HBsAg阳性者中,16例HBsAg和HBcAb皆为阳性(男9例,女7例)。受检男性的e抗原及e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校学生中肝功能异常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男性HB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甘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70-172
目的研究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BV/HCV混合感染率,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1年10月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青少年PH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其他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对HBV、HCV、HBV/HC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HBsAg、抗HBe、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均高于对照组(25.0%、20.0%、5.0%和7.5%);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5.0%,HBV/HCV混合感染率为12.5%,均高于对照组(5.0%、2.5%和2.5%)。结论 HBV感染、HBV/HCV混合感染对青少年PHC患者的发病具有一定作用,但HBV感染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0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分别为13.2%和5.9%,非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21.6%和9.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肝转移发生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组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70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3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39例,比较GDM、GIGT与血糖正常孕妇的高危因素和母婴结局。结果 GDM组、GIGT组与对照组年龄〉30岁、体重指数≥24、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GIGT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有3例胎死宫内,而GIGT组与对照组无胎死宫内病例。结论 对GDM和GIGT应同样重视,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硬变内HBV DNA及HBAg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霞  王文亮 《医学争鸣》1993,14(5):367-371
为了探讨HBV与肝细胞癌的发病的关系,作者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化及它们的双标记方法在44例肝癌,17例癌旁肝组织和42例肝硬变的石蜡切片中检测了HBV DNA,HBxAg。研究结果显示,HBV DNA,HBxAg和HBcAg在肝癌组织中的率分别为70.5%,65.9%和20.5%,而在癌旁肝组织内检出率分别为76.5%,76.5%和29.4%,42例肝硬变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8.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了解银屑病蛋白代谢障碍是否由于银屑病本身肝脏机能不全引起。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能反映肝细胞代谢状态的血浆16种氨基酸。结果银屑病患者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aminoacid,AAA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天门冬氨酸、赖氨酸高于正常人,而甘氨酸、苏氨酸低于正常人。结论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蛋白代谢障碍,可能是肝脏机能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