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以"火郁发之"为理论基础,结合当今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情志因素导致"火郁"在女性冠心病中发病的作用,并提出"火郁发之"的理论渊源及意义、病机和治疗方法。基于"火郁发之"的理论治疗女性冠心病主要采用调畅情志,祛除病因;审查病机,因势利导;脏腑论治,心肝并重;治病求本,不忘补法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宣通,脏腑功能正常,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入点进行辨证施治,并赋予医案以证其效。[结果]幽门螺杆菌胃炎以“火郁”为核心病机,邪气积聚化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痰浊、湿热、瘀血、癌毒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正虚邪实是后期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必要条件。治疗初期强调因势利导,疏导阳明胃腑气机,驱除邪气、透泄郁热;后期虚实夹杂,在清透伏热的基础上佐以扶正,补透结合。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肝胃郁热、湿热瘀阻,以理气透热、化湿通络为主要治法,疗效明显。[结论]从“火郁发之”论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紧扣病机,疗效显著,为中医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莞秋  王旭 《中医学报》2020,35(3):523-526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补中土脾胃,提出中土健运,木火左旋上升、金水右旋下降得畅,中气循环周身无碍,百病乃平。桥本甲状腺炎可归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气机升降循环障碍贯穿始终。临床中,可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无论肝木郁滞,亦或肾虚水寒,皆为中土湿困所致,故应重视恢复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之效,以使中气通流全身而循环不绝,肝木升发、肾水降敛而升降平衡,相火下煦、肾水上资而阴阳调和。黄元御自创柴胡芍药汤治疗瘿病,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为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20,(3):523-526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补中土脾胃,提出中土健运,木火左旋上升、金水右旋下降得畅,中气循环周身无碍,百病乃平。桥本甲状腺炎可归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气机升降循环障碍贯穿始终。临床中,可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无论肝木郁滞,亦或肾虚水寒,皆为中土湿困所致,故应重视恢复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之效,以使中气通流全身而循环不绝,肝木升发、肾水降敛而升降平衡,相火下煦、肾水上资而阴阳调和。黄元御自创柴胡芍药汤治疗瘿病,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为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剖析历代医家关于火热病的论述,以期拓宽"火郁发之"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概念思维的方法,对"火郁"的病因病机、"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内涵进行逐一阐述。搜集整理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论述,并列举相关方剂以深化思考。[结果]火郁之症的产生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端,其机理是人体中的火气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升降出入之机失去常度,郁遏停滞在某一部位,火性不得泄越所致。《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张仲景在《伤寒论》较完备地论述了"火郁发之"的含义及机理。金元以降,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或从外感,或从内伤,自成体系创立名方,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结论]自《内经》提出"火郁发之"理论以来,后世医家对火郁之证的认识逐步深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火郁发之"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其学术价值值得总结、继承、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阳郁"的角度阐述痤疮病因病机。[方法]从"阳郁"的角度对痤疮的不同证型进行分析,阐述病因病机以及其相应的治疗见解,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中医外科学教科书中将痤疮分三型论治"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痰湿瘀滞型",所用方药多为苦寒,久服易伤及脾胃之阳,致寒湿内生,长期不愈者可出现寒、湿、瘀互结之象。由此观之,以"阳郁"为病机可解释痤疮的不同证型。受《内经》"郁乃痤"之启示,存在"阳郁"的患者均可适当予以温阳散寒、行气解郁之治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验案中患者辨为寒湿蕴结、卫阳郁滞证,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随症加减,佐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疗效满意。[结论]阳郁是痤疮的重要病机,临床上遇到阳郁型痤疮,宜治以"温阳解郁"之法,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的发生与中医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致使湿、痰、瘀等多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而成。六郁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五郁之论,源始于《丹溪心法》六郁之称,发展于献可《医贯》相因为病。"气郁""食郁""湿郁""火郁""痰郁""血郁"之六郁,始以"气郁"为先导,交错贯穿于脂肪肝发病始终,在治疗上应以"调畅气机"为要,"顾护脾胃"为本。文章以"六郁学说"为出发点,对脂肪肝的病机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临证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木郁概念源于《内经》,出现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五运之气被胜制后,若抑郁过甚,则有复气发作,称为"郁发之气".依据五行、五运的太过提出五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并提出五郁的治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后开始在秦汉时期发展开来,后慢慢发展至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则更加丰富的发挥、发展.可见关于木郁证治,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对于"木郁达之"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最终总结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但凡能恢复肝生理功能的方法,肝得以疏泄、藏血均可为"达之"之法.  相似文献   

10.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世金元及明清温病学家将其拓展应用于内伤杂病及温病治疗之中。"火郁"为火热之邪被郁闭于体内不可往外透发而成的病理改变,病机在于气机壅滞、升降失常;"发之"指发其郁滞,疏泄气机,使怫郁之火得以透达发越而解的治疗原则。栀子豉汤首见于《伤寒论》,由栀子和豆豉构成,共奏清宣郁热之功,用于治疗热郁胸膈,心中懊忄农诸证。温病本为郁热,温病学家于临证中多化裁栀子豉汤以治之,并提出本方为"火郁发之"代表方剂之一。结合相关医案,总结以栀子豉汤治疗火郁之病关键在于宣畅气机、疏散郁火。提示火郁之病多可以栀子豉汤治之,且临床对火热证不可一味滥用苦寒,当注意因势利导,避免冰遏病邪。  相似文献   

11.
"女子以肝为先天"出自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是其弟子秦观一在总结叶氏经验时提出,"今观叶先生案,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由此可见肝与妇科疾病之间的重要联系。肝的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自己的跟师体会,结合女性善"郁"的生理特点,无论是治疗以肝为主要病机的疾病,还是脏腑兼症,亦或是他脏为病,从肝论治或辅以调肝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时间取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是传统医学中极重要的针灸治疗方法.子午流注源远流长,早在<内经>时期已有萌芽.<素问*刺法论>曰:"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这些都是按时取穴最早运用的经验总结.窦汉卿<标幽赋>之"一日取六十六穴,方见幽微",是"纳支法"的具体提出;徐凤的"子午流注按时定穴歌"是"纳干法"的具体推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质因素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基础 ,可影响郁病的证候类型、病程长短、虚实属性等。其中以肝郁体质为郁病最为常见的体质类型。郁病病机主要以气机不畅 ,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心为精神之所舍 ,故治疗重在调治心肝二脏。处方用药以调气开郁为本。辅以养血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木郁达之"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规律,以期更全面、更系统、更成熟地认识"木郁达之"的学术思想,进而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木郁"、"达之"及"木郁达之"的提出、含义、病因、病机、发展以及新的认识等各方面,梳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木郁达之"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追本溯源。[结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首次提出关于木、火、土、金、水五郁理论的论述,其中"木郁达之"为"五郁"治法法则之一。"五郁"之病,缘于运气太过和不及的变化所致,属于外感范畴,后经历代医家对其进一步论述,认为内伤也可致郁,同时对"木郁达之"中"木郁"、"达之"及"木郁达之"相关理论有新的领悟与发展。[结论]通过对"木郁达之"定义、病名由来、病因、病机等梳理,对其发展及新认识的分析与阐发,"木郁达之"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规律得以清晰,"木郁达之"的理论将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6.
体质因素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可影响郁病的证候类型、病程长短、虚实属性等。其中以肝郁体质为郁病最为常见的体质类型。郁病病机主要以气机不畅,措神异常为主要表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心为精神之所舍,故治疗重在调治心肝二脏。处方用药以调气开郁为本。辅以养血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7.
简析中医学"透法"历史渊源,揭示"透法"是治疗"因郁致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乳腺疾病多为肝气郁而不舒,气机不畅所致,"郁"为乳腺病核心病机,"透法"贯穿在治疗乳腺疾病中始终,强调治疗乳腺疾病原则为宣畅气机、透散郁邪,临床医案亦表明"透邪"在治疗乳腺病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陈士铎所处的年代运值厥阴风木大司天和少阳相火大在泉,与现阶段的大司天气候背景相同,因而其著作《辨证录·痹证门》对现代痹病流行特点、病因病机和治法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陈士铎在《辨证录·痹证门》中认为痹病病机在于气血亏虚为本、风痰作祟为标,治疗上独辟培土生金抑木之法,暗合运气大司天的气候背景。在治疗湿邪方面,陈士铎亦从脾肾两脏出发,但其论述新颖独到,发前人未发之旨。  相似文献   

19.
疏肝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妇人在生理上易发生肝失疏泄、冲任失调的四大原因及肝之"疏泄失常"与妇科发病密切的关系入手,针对妇人生理上"易郁易怒"、病理上"易亢易郁"的特点,提出"解郁化滞"为妇科治疗之要法,并举出5种妇科常用的治郁法。  相似文献   

20.
徐航 《中医学报》2021,36(4):728-731
郁病的病因为情志内伤,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同肺、肾也有关联,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郁病早期多从下焦开始,同肝肾相关,后期累及中焦脾胃,迁延不愈终损及上焦之心肺,有其普遍的传变规律。郁病在早、中、晚期病位不同,病机各异,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不相同。根据病程进展,结合三焦生理特点,提出下焦宜疏,肝肾同治;中焦宜调,疏肝健脾;上焦宜补,三焦同治。同时,郁病传变中因气机不畅也会导致气滞血瘀、气停痰聚、气郁化火伤津扰神等兼证出现,当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