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在治疗脑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定的优势的特点。《内经》有很多关于脑髓及脑病的论述,是中医脑病学说的奠基,对研究治疗脑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对脑髓物质基础的认识《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说明脑是髓的汇集之处,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的生成肇始于胚胎,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男女媾合,两精相搏而凝成胚胎,人既由精始,脑亦由精所生成。肾藏精生髓,出生之后,脑髓继续由肾精所转化,肾精充足, 髓海得养,脑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年老久病,素体亏虚,肝肾不足,精气耗伤导致髓海空虚,脑髓失养。脑髓精血不足为发病之根本,加之风、火、痰、虚、瘀、邪毒侵袭机体,髓虚毒损而发病。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益髓填精法贯穿于中医脑病诸多病种如中风病、痴呆、颤证及痿证中。中医脑病的治疗方法以固护脑髓为根本,在益髓填精基础上除邪扶正。益髓填精法是中医脑病治疗的基础,以益髓填精为基础,辨证以升阳益气、活血化瘀、熄风潜阳、豁痰开窍诸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淋病”“精浊”“血精”“白淫”等病范畴,为中医男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而且发病仍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诸方面进行了多途径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脑的认识及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脑的认识应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在《管子·水地》就有了“脑”的记述 ,至《内经》成书后 ,对脑的解剖、生理功能及部分脑病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 ,如《灵枢·海论》云 :“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其盖 ,下在风府。”《素问·五藏生成》说 :“诸髓者 ,皆属于脑。”《灵枢·经脉》指出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在此基础上经后世不断发展 ,中医对脑的认识日趋完善 ,尤其近年来 ,许多专家学者结合现代诊疗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 ,又达成了一些共识。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综述。1 解剖定位《灵枢·邪客》云 :“田圆地方 ,…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物质基础,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中医脑病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内经》论脑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旨在发掘中医有关脑的理论,以更好地发扬中医特色。1 脑的解剖与物质基础《内经》已观察到脑位于人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内,由髓汇聚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指出了脑上抵颅盖,下至风府穴。这一部位实际上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风府穴以下脊骨内之髓,称脊髓。脊髓经顶后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脊髓。明代李梃明确指出:“脑者髓之海,…  相似文献   

6.
Notch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系统、造血系统中都发挥着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调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促进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再生,增加成骨发生率,参与软骨发育过程,减少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促进牙齿的发育过程,参与损伤牙髓的修复。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系统、造血系统等从中医角度认识属于泛髓范畴,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泛髓系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指导泛髓系统的临床辨证及用药。西药可以干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代表药物有雌激素、缬沙坦,补肾活血中药也可干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心衰的中医病证归属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心衰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论述,指出心衰在其急性发病期多属中医学“饮证”范畴;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水血同病与心衰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阳虚水泛是其病机关键;心衰证候实质多为本虚标实。并由此提出了温阳利水为治疗心衰大法。  相似文献   

8.
浅析孙思邈对髓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即精华部分 ,在医学上指骨髓、脊髓或脑髓。《黄帝内经》载“肾藏精”,“肾主骨生髓 ,脑为髓海”。肾和髓关系密切为中医对髓之通识。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单列髓病一节 ,即卷十二“胆腑”之“髓虚实第四”,认为髓病有虚实 ,与肝胆密切相关。1 理论分析《千金要方》曰 :“凡髓虚实之应 ,主于肝胆”。即髓虚髓实 ,与肝胆密切相关。表现在肝胆的生理病理上 ,肝藏血 ,胆藏肝之精汁。精血同源 ,精生髓 ,血养髓 ,则肝藏血之充盈与否和髓之虚实息息相关。故曰髓虚实之应 ,主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 ,从髓生。热则应脏 ,寒则应腑。”“髓虚者 ,…  相似文献   

9.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 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肾在中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生髓、主骨及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因此肾气多虚。形成肾虚的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房劳太过,耗伤元阳元阴;病后失调,先  相似文献   

11.
中医髓理论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髓是一种物质"的观点,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医髓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先秦至汉时期对髓的性质、生理、病理及髓病证治疗有了初步认识和阐述,中医髓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中医髓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认识到髓病证的病因既有因虚致病,也有外邪侵髓所发;孙思邈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观点;方剂与灸法的使用丰富了髓病证治疗学内容。宋金元时期从解剖学角度说明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元代滑寿首次提到"脊髓"概念,该时期髓理论已运用于骨伤科,髓病证治疗中出现风药配伍。明清时期髓理论更加完善,对中医脑髓的深入研究,丰富了髓理论内容,中医髓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头痛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外感头痛以邪实为主,治疗首当祛邪,据邪气性质之不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等法,诸邪多以风邪为首,故强调风药的使用.内伤头痛初期多为虚实夹杂,治疗应法祛邪扶正兼顾,采用平肝、化痰、活血、益气、养血、滋阴等法;后期病久及肾、肾精亏耗,则当益肾填精补髓.  相似文献   

13.
1987年7月成都中医学院承担了四川省科委应用基础重点研究项目“中医肾虚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课题由张发荣教授、骆永珍副教授负责,课题组成员来自学院中医内科,微生物与免疫、针灸方面的专家、教师及研究生10余人,经过3年的努力,课题组在基础和临床研究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于今年元月在成都通过省科委主持的鉴定。该课题在中医理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及化生气血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现代医学关于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理论,利用单挠隆抗体检测T细胞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始于对疾病“证”的认知.“证”是疾病的本质和核心,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古籍中有不少关于肾脏的描述,其中《素问》谈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由此可知,肾脏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左右着人体的骨质和生殖功能,并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肖鲁伟从医40余年的临床学术经验。[方法]肖鲁伟主任中医师为“浙派中医”骨伤学科的领航人,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适逢浙江中医药大学60周年华诞,对其访谈记录、医案整理、科研成果的系统挖掘,剖析其学术脉络与学术思想。[结果]肖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等骨伤疾病,创新性提出“髓系骨病”的概念,总结得出“诸骨病萎,皆属于髓”,并在“髓系骨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系统构建了“髓系骨病”理论体系。[结论]肖鲁伟主任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中,发皇古义,融合中西,坚持在骨伤领域实践并推荐中医药现代化,为浙派骨伤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更年期综合征,早在中医妇科就有“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确指其病与“绝经”、“经断”相关。此病虽与妇女为多,而且男子也有,现代医学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反治     
中医治疗法则丰富而多变,除正面攻补的各种方法外,还常以一些特殊的疗法出奇制胜,这些特殊治则中很多是利用反向思维创制的。 一、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病在上取之下”是“上壅者疏其下”的方法,多属“脏病治腑”;“病在下取之上”是“上滞者宣其上”的原则,是“腑病治脏”。 “上病取下”主要是用泻火通腑或通利小便之药引火上行,“釜底抽薪”,以治上部诸疾,尤其是实火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中医称之为偏头风,亦称偏头痛。现将近十年来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内伤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又“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于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濡养,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于肝者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脊髓生理功能的认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学对脊髓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即有所认识,但因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历代医家一直未能对脊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进行系统论述,致使中医学对脊髓疾病的认识未能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拟结合历代医家对脊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认识进行整理探讨,以期对建立系统的脊髓疾病中医诊疗体系有所裨益。1脊髓与督脉并行于脊柱内,是脑和肾功能联系的桥梁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学对脊髓的解剖结构即有所认识,但无脊髓这一名称,多以“髓”、“骨髓”称之,如《素问·刺禁论》谓:“刺脊间,中髓为伛。”…  相似文献   

20.
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证遣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杨文华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杨文华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以肾虚精亏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肾虚精亏、髓枯血瘀”为病机关键,治疗以“补肾生髓、祛瘀生新”为根本大法,同时注重调补阴阳,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炭类止血药物及中药药对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