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栓形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先导物,经过酯化等反应得到薯蓣皂苷元酯类衍生物,选择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评价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确证.抗血栓形成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β-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具有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对4个肿瘤细胞株A375、A549、K562、HepG-2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绝大部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对4个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都低于30μmol.L-1。化合物22对细胞株A375的IC50=4.48μmol.L-1,化合物9、10对细胞株K562的IC50分别为2.51、2.38μmol.L-1;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与对照化合物1-(3β-薯蓣皂苷元)-3-苄基咪唑溴盐相当。  相似文献   

3.
Jiang HP  Wu YK  Zheng W  Zeng CL  Fu WW  Fan JZ 《药学学报》2011,46(5):539-547
为阐明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基于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的各药效点的特点,本研究利用autodock4.2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和Bcl-2进行了大量对接及分析,选择性的合成了31个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375、A549、HepG-2和K562等4个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薯蓣皂苷元失F环的26-位脂肪酸酯、芳香酸酯类衍生物几乎没有活性;薯蓣皂苷元三氮唑溴盐类衍生物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三氮唑上连有较大的疏水基团的衍生物的活性更好;薯蓣皂苷元及其失F环的杂环类、薯蓣皂苷元失F环氨基酸酯类衍生物能形成较强氢键、偶极作用的衍生物的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基于作用机制并运用Autodock进行目标分子辅助设计.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与氯乙酸缩合,得中间体(Ⅰ)后,再与杂环(哌啶、吗啉、哌嗪)或取代杂环(哌嗪)反应制得化合物Ⅱ~Ⅵ;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将其F环开环得到中间体(Ⅶ)后,再与不同的疏水性脂肪酸、芳香酸或酚缩合,制备了化合物Ⅷ~Ⅺ.采用MTT法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 制备的化合物中,除化合物Ⅶ外,其余10个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确证.结论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初步体外活性测试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Ⅳ、Ⅵ的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1-(3β-薯蓣皂苷元)-3-苄基咪唑溴盐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与不同的L-氨基酸缩合,合成了6个化合物(Ⅰ~Ⅵ);与1,2,3-三氮唑和1,2,4-三氮唑偶联合成了2个中间体(Ⅶ,Ⅷ);再分别与不同的苄溴化合物反应得到一系列的盐(Ⅸ~Ⅻ).结果 合成的化合物中,除化合物Ⅴ外,其余11个是新化合物.结论 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测化合物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Ⅵ的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1-(3β-薯蓣皂苷元)-3-苄基咪唑溴盐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薯蓣皂苷元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以及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基于薯蓣皂苷元结构,运用Autodock 4.2进行对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A环、F环结构改造的氨基酸酰胺,内酰胺杂环薯蓣皂苷元类衍生物。采用MTT法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和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合成13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确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13具有一定活性。结论化合物8~13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3的药理学活性与阳性对照品紫杉醇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进行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运用Autodock进行目标分子辅助设计.薯蓣皂苷元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1-(3α-薯蓣皂苷元)-1,2,3-三氮唑和1-(3α-薯蓣皂苷元)-1,2,4-三氮唑两个中间体,再分别与不司的溴代物反应得到一系列的盐.采用MTT法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  相似文献   

8.
知母菝葜皂苷元3-位糖基化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寻找活性更好的抗老年痴呆的知母螺旋甾烷型皂苷,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知,警奠皂苷元3-位糖基化衍生物。方法 使知母中提取的菝莫皂苷元3位羟基与活化的保护单糖反应,再脱去单糖保护得到目标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7个(A6~G6)知母螺旋甾烷型皂苷衍生物中,除半乳糖基知母螺旋甾烷型皂苷衍生物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采用酰化和还原的方法合成衍生物;药理学实验在豚鼠离体气管模型上进行.结果 合成了11个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化合物Ⅰ~Ⅺ);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都有不同程度的舒张作用.结论 经1HNMR、13CNMR鉴定了所合成衍生物的结构;首次发现薯蓣皂苷元对离体豚鼠气管条有舒张作用,其3位的结构修饰可以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Ding XY  He G  Jiang HP  Wan JF  Fan JZ 《药学学报》2012,47(4):479-485
薯蓣皂苷元对A375、K562等细胞株具有抑制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靶点之一是线粒体中的Bcl-2亚家族蛋白。本文以Bcl-2为靶点,运用Autodock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希望完善相关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提高其抗肿瘤活性。MTT法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化合物大多对K562、A375、A549等3种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H293、L02等2种正常细胞株无明显作用。其中,化合物1、6~8对K562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IC50值为1.96~4.35μmol.L-1)。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W3)的抗Aβ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 利用ThT荧光模型活性追踪分离 Aspergillus sp .SCSIOW3发酵产物中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物质,结合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参阅文献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Aspergillus sp .SCSIOW3中分离鉴定了2个具有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的桔霉素类衍生物: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其中化合物2在100 uM表现出与阳性对照EGCG同等程度的活性。结论 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为橘霉素衍生物,这是首次报导该类化合物的抗Aβ多肽聚集活性,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不同类型的马铃薯三糖五环三萜能否通过抑制H5N1流感病毒进入靶细胞,作为潜在的新型抗流感药物进行研发。方法以马铃薯三糖薯蓣皂苷衍生物1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3个目标化合物,利用建立的H5N1假病毒活性检测方法,测试化合物的抑制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1a、1b和1c对源自A/Thailand/Kan353/2004的H5N1假病毒毒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1b的活性最好,其IC50达到(1.25±0.22)μmol·L-1。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将先导化合物1结构中的薯蓣皂苷苷元替换成五环三萜苷元后可提高其抗病毒活性;五环三萜的苷元类型对抗病毒活性有重要影响,乌苏烷型的五环三萜为苷元其抗病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并合成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并对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苯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Born比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共合成16个新化合物,经MS、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12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中间连接链的长度影响此类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当n=3、4时,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当n=2时,仅有两个化合物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并合成凯林硫代内酯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方法以7-羟基-4-甲基香豆素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克莱森重排、硫化反应、sharpless不对称羟基化、酯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5a~5h;采用微量反应板酶标仪比浊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h、5b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奥扎格雷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 4-甲基-(3'S,4'S)-凯林硫代内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穿龙薯蓣总皂苷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述虎 《中国药学》2002,11(3):59-63
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皂苷中水溶性甾体皂苷,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皂苷中分得2个甾体皂苷(1个水难溶性皂苷和1个水溶性皂苷),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皂苷(I),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皂苷(Ⅱ)。结论 Ⅱ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皂苷D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Autodock 4.0为辅助工具设计化合物,采用酰化和取代的方法制备;用WTT法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试验.结果 所制9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确证.药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淡紫青霉菌对纤细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分离鉴定转化产物并进行药理活性探讨。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转化产物,依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对产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 从转化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三个依次脱糖基产物,分别为5R-spirost-5-ene-3-ol-O-β-D-Glucopyranoside (1→3)-β-D-Glucopyranosyl(1),延龄草苷(2)和薯蓣皂苷元(3),转化率分别为1%,1%,45%;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三种转化产物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IL-6和MCP-1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活性随着糖链的逐步水解有所增加,以终产物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最强。结论:淡紫青霉菌转化纤细薯蓣皂苷得到薯蓣皂苷元的产率较高,糖基的数量对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薯蓣皂苷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了近10年关于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研究的中外文献资料,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地综述。结果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生理活性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开发出一批具有高效低毒的先导化合物。结论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应加强其衍生物与构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5′-脱氧-5-氟胞苷类衍生物。方法2′,3′-O-二乙酰-5′-脱氧-5-氟胞苷在三氯氧磷存在下与1,2,4-三唑缩合得到1-(2′,3′-O-二乙酰-5′-脱氧-β-D-呋喃核糖)-4-(1,2,4-三唑-1-基)-5-氟嘧啶-2-(1H)-酮(3),后者用不同的亲核基团取代核苷C-4位上的三唑基团,制备一系列含有烷基胺、烷氧基和脒基的5′-脱氧-5-氟胞苷类衍生物。结果合成了15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FAB-MS及元素分析确证。结论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其中某些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药物卡培他滨相当,对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和肝癌细胞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丁香酸衍生物并考察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以丁香酸乙酯为原料,经W il-liamson醚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丁香酸衍生物,并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及MS确证。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显示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