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12月我院普外科手术病例355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涉及9类32个品种,其中预防用药327例,占92.11%,治疗用药28例,占7.89%。所有分析病例中单一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四联及四联以上用药的分别占24.51%、46.48%、17.46%、11.55%。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不同使用措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普外科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7例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A(59例)、B组(59例)和C组(59例)三组;A组不使用抗菌药物,B组在术前使用一次,C组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统计三组人员的感染情况、住院天数长短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人员的切口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使用抗菌药物组的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较未使用抗菌药物组多(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对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在无高危因素存在的前提下,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或适量减少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某院普外科手术病例20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术前≤2h的占73.00%,〉2h的占22.00%,未用的为5.00%,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结论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强化临床医生规范用药,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内容即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为目标,观察研究了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79例,分成不使用抗菌药物组、术前使用一次抗菌药物组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组,来观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不使用抗菌药物组间相比,切口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率方面都高于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因此,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在没有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性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5月的外科Ⅰ类切口135个病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初次给药时间≤2h共96例(71.1%);平均使用疗程5.33d;单一用药94例(69.6%),二联用药40例(29.6%),三联用药1例(0.7%);药物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菌素类(27.1%)、青霉素类(27.1%)、氨基糖苷类(14.4%)、林可霉素类(12.8%)、喹诺酮类(6.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防用药使用指征把握不严、部分围手术期给药时间仍不规范、部分无指征的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选择欠妥、以及术后给药时间普遍过长。因此,该院要进一步加强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该院部分科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手术病例318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全部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0%。手术时间〈3h316例(99.4%),术中均未追加药物。单一用药266例(83.6%),2联用药43例(13.5%),3联及以上用药9例(2.8%)。结论该院部分科室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为普外科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和相关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相关专家共识及指南为辅助,制定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AHM)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普外科207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评价,根据AMH确定合理性评价标准中各指标的属性权重,依据相应属性权重对病历进行赋分。结果 归档病历中男性87例、女性120例。Ⅰ类切口有81例,占比39.13%;Ⅱ类切口126例,占比60.87%。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为给药时机不适宜(多数在术后预防)、给药疗程较长(疗程在3~8 d)及选药不适宜(如围术期选择头孢他啶预防)等。207份病历中分值≥90的病历有84份(40.58%),80≤分值<90的病历有31份(17.98%),70≤分值<80的病历有68份(32.85%),分值<70的病历有24份(11.59%)。结论 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问题,需继续监控考核。AHM能够...  相似文献   

8.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1-46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100例(干预前)和2012年10-12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1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机0.5-2h由0%提高到92%,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4%提高到8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88.12元下降至82.23元,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五大类11个品种降至二大类5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促进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普外科2017-2018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81例为研究对象,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时机、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选取的38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57例(41.21%),使用率较高的手术有体表肿物切除术(58.24%)、其他手术(59.42%)和静脉曲张术(46.15%),而甲状腺手术(34.33%)、乳腺手术(23.08%)、腹股沟氙修补术(24.51%)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20%。抗菌药物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霉素类的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占比34.39%,其次为氨基糖苷类的硫酸依替米星,占比33.12%,以及硝基咪唑类的奥硝唑,占比17.20%。术前0.5~1 h给药的患者有137例(87.26%),术前>1 h或术后给药的患者有20例(12.74%);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有143例(91.08%),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有14例(8.92%)。联合用药均为二联用药,构成比为48.41%,其中奥硝唑联合头孢西丁使用例数最多,共45例(59.21%)。结论 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够恰当、联合用药情况严重等,尚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本院住院期间所有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病历,排除术前已存在感染并已开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对纳入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122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42.5%。单一用药122例(占100%);术前0.5-2 h给药93例(占76.23%);术后1-2 d停药者101例(占82.79%)。结论本院还未达到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这一指标,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太仓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63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16.41%,平均住院时间为(5.94±3.75)d。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4.44%,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仅占所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13.16%,用药指征合理率仅为38.16%,选药合理率为73.68%,给药时间合理率为77.63%,还存在无理由换药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的现象。结论:虽然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总使用率<30%,但仍需严格控制用药指征,加强合理用药宣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05-507
目的: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感染用药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普外科手术病例320份,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最多为头孢菌素类。术前低于2 h使用占72.8%,超过2 h者占22.2%,未用者5.0%。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普遍偏长。结论:制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强化临床医生规范用药,加大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3.
李婷  王隽  左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8):2129-2132
目的 了解2017年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中医院2017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633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633例患者中260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07%;药物品种选择最多的为头霉素类(34.45%),其次是硫酸依替米星(32.44%);给药时间在术前0.5~1 h的有235例,占90.38%;91.54%患者使用疗程在24 h内;联合用药的126例,占48.46%。结论 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联合用药较多等严重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573例住院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3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占100%;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超过半数无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Ⅰ、Ⅱ类切口患者三代以上头孢类抗菌药物及联用过度应用;用药时间>2 d者占74%,最长者用药达15 d,显示疗程过长,均为不合理使用。Ⅲ类切口患者属治疗性使用(占26.2%),无明显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严重,相关人员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6):1131-1133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抽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普外科手术病例1 846份病历,统计和分析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结果:统计的1 846份病历中,1 797例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97.35%,其中Ⅰ类手术切口患者192例,使用抗菌药物143例占74.48%;Ⅱ、Ⅲ类手术切口患者分别为1 416例和238例,其使用率均为100.00%;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各类手术切口均以二联用药为主;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患者二联用药分别为98例、1 143例和227例,其使用率分别为68.53%、80.72%和95.38%;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10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203例、术后持续用药到拆线的不规范操作155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238例、术后持续用药到拆线的不规范操作186例;在1 846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占32.65%,其次是第2代头孢菌素类占26.34%;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根据用药经验选药占84.59%,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药占15.41%。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科学性使用的教育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郑重践  许东伟 《海峡药学》2011,23(6):209-21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年12月出院的甲状腺、乳腺Ⅰ类(消沾)切口手术病例共47例,分析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47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例中,89.36%适应症不合理,93.61%选药不合理,21.28%单次剂量不正确,68.09%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85.11%术后用药时间过长,8.51%联用不合理,19.15%无指征换药。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极不规范,医院应加强管理和学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月份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52份,对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间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2例I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为依替米星、头孢米诺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2.31%的患者用药时间≤3 d,32.69%的患者二联用药,使用频度较高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啉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尚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普外科手术病例240份,采用回顾性分析逐一填写调查表,将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普外科围手术期间患者应用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硝基咪唑类药物。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使用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用药选择不当、药物剂量以及方法不正确。结论应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普外科于2006年1-3月间住院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疗程和费用等,并与指南比较和进行分析。结果468例手术患者,年龄16个月到90岁(中位数:47岁)。其中,清洁手术111例(占23.7%),清洁-污染手术220例(占47.0%),污染手术137例(占29.3%)。头孢菌素类是所有手术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其次为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和林可霉素类。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为围手术期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及药物选择、用药频度、溶媒不当等。结论医院应通过规范围手术期的用药期、限制清洁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等措施,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有效、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