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创伤部位的差异、抢救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由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救治措施,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坠落伤以椎弓根骨折、椎板骨折、小关节骨折多见,高于交通致伤骨折(P<0.05);交通致伤骨折类型则多为爆裂骨折与压缩骨折,坠落伤脊髓损伤分级多为C级,高于交通事故伤的10.2%。交通事故伤以A级、B级、E级骨髓损伤常见,其中A、E级所占比例高于坠落伤(P<0.05);交通事故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坠落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有其复杂性特征,在临床诊断、急救及治疗方式的确立方面需从致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方面作综合性考虑。  相似文献   

2.
36例地震所致脊柱骨折患者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6例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地震中3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部位、分型、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对2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M cA fee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对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判。结果:3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共有43个椎体骨折。其中胸腰段椎体骨折35个(81.4%),骶骨骨折3个(7.0%),下腰椎骨折3例(7.0%),颈椎骨折和上胸椎骨折各1例(2.3%)。其中7例患者有2个椎体骨折。29(80.6%)例患者有脊柱外的骨折。9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的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26例术前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浅部感染。结论: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常见原因为砸伤和坠落伤,多为多发骨折。其中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术有助于脊柱不稳和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护理及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4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5例脊髓损伤患者年龄(38.4±12.5)岁,其中20~49岁占72.7%;男女比例为5.3 ∶1;农民和工人占67.3%.致伤主要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伤(39.2%)、高处坠落伤(30.2%)、重物砸伤(12.2%)、摔伤(10.6%).骨折以下颈椎(C4~6)及胸腰椎移行部(T11~L2)为好发部位.脊髓损伤以颈髓损伤为主(55.5%).不完全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胸脊髓完全性损伤发生率最高(47.1%).并发症发生率为50.2%,以泌尿系感染(40.0%)、压疮(13.9%)、呼吸系感染(5.7%)多见.结论 脊髓损伤以青壮年多见,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致伤多见;C4~6与T11~L2是脊柱椎体骨折常见部位;颈髓损伤发生率最高;胸髓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生率最高;最常见并发症是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4.
952例外伤性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性椎体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脊柱外伤椎体骨折病历952例,分析伤者的年龄、性别特点、致伤原因、骨折椎体节段分布、治疗方式.用u检验和χ2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脊柱损伤病人男4 01例、女55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生活外伤为主,女性多于男性(P<0.05),伤后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少,且椎体呈单椎体或多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节段以胸腰段多见(P<0. 05) .引起老年人脊柱各部位椎体压缩性骨折潜在的骨质疏松和脊柱退行性变是主要原因.结论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女性尤为重要,颈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能量伤致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高能量伤致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55岁,平均34.5岁。总结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分变化。结果:12例高能量伤致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主要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结论:高能量伤致非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脊髓损伤严重、伴发伤多等特点。手术治疗应根据骨折部位及分型,选择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multi—level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MNSF)的受伤机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36例MNS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MNSF患者共累及椎体78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分型以爆裂型和压缩型骨折为主。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B、c级),感觉运动评分明显提高,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SIA分级分别提高1~2级;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A级)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NSF具有暴力损伤大、致伤机制复杂、脊髓损伤严重、合并损伤多、易于漏诊或延误诊断等特点,治疗上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并根据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305例交通事故伤和825例高空坠落伤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的致伤部位及伤情程度与车辆撞击方式、车辆类型、车速等因素有关。高空坠落伤的损伤部位和伤情程度则取决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就损伤部位与类型而论,交通事故多伴有严重软组织伤,以开放性损伤较多,下肢伤多见,其中左侧肢体损伤所占比例更大。高空坠落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连锁性损伤,以腹部、臀部、脊柱损伤较多,其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伤重,更易引起伤残和死亡。结论:不同致伤条件其损伤发上情况、致伤规律、伤情特点明显不同。充分认识并掌握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对临床诊断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X线摄片和CT扫描检查发现81例脊柱损伤病人。X片对脊柱屈曲型损伤、椎节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对某些类型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3.3%。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急生外伤椎间盘脱出、血肿所致的脊髓损害,还能显示多节段性椎体和附件骨折。椎体骨折均为粉碎性,椎体后缘骨折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占54.3%,与椎体骨折类型有关。CT扫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符  相似文献   

11.
自 1999年以来 ,我院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 ,经手术脊髓减压椎体复位 ,AF内固定治疗 1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 1~ 4 8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2例 ,坠落伤 7例 ,砸伤 3例。脊柱损伤部位 :T12 4例 ,L15例 ,L2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健  李永华 《浙江医学》2003,25(6):355-356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目的是直接或间接椎管内减压 ,恢复和维持脊柱椎体的正常序列 ,以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治疗。AF(atlasfixation)系统内固定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自1996年开始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0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 ,男30例 ,女10例 ;年龄20~58岁 ,平均36岁。受伤原因 :坠落伤18例 ,车祸伤12例 ,重物压伤10例。损伤节段 :T128例 ,L120例 ,L28例 ,L34例 ,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30例 (75 % )。损伤程度 (Frankel分级 ) :A级6例 ,B级7例 ,C级8例 ,D级9例 ,E级10例。骨折类型(McAf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6例,损伤类型有高处坠落伤、车祸伤、重物压伤;脊柱损伤节段T42例、T5 2例、T62例、T10 3例、T12 8例、L1 6例、L2 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 h~26 d.手术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月~4年,术后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24例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管减压充分,钛网及钢板位置良好.25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髂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脊柱损伤是急诊常见损伤之一,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其他椎体损伤多见,约占脊柱损伤的56%。该骨折常破坏脊柱的前柱、中柱,甚至后柱,导致脊柱不稳、椎体压缩、椎管变形、脊柱后凸畸形和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使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305例交通事故伤和825例高空坠落伤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的致伤部位及伤情程度与车辆撞击方式、车辆类型、车速等因素有关。高空坠落伤的损伤部位和伤情程度则取决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就损伤部位与类型而论,交通事故多伴有严重软组织伤,以开放性损伤较多,下肢伤多见,其中左侧肢体损伤所占比例更大。高空坠落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连锁性损伤,以腹部、臀部、脊柱损伤较多,其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伤重,更易引起伤残和死亡。结论:不同致伤条件其损伤发尘情况、致伤规律、伤情特点明显不同。充分认识并掌握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对临床诊断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51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51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0~50岁。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伤和摔伤,损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胸腰段、腰骶段、颈段、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占27.0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占72.91%,伴有脊柱骨折者占89.24%,常见合并症包括四肢骨折、头面部创伤、血气胸,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有恢复为68.13%.治愈率21.51%,死亡率2.39%。结论:脊髓损伤程度高者,其治疗有效率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者。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忠勇 《海南医学》2009,20(5):128-131
急性脊髓损伤多是因车祸、坠落伤等造成脊柱脱位、骨折等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水肿、出血、挫伤或断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脊柱骨折中14%合并脊髓损伤,绝大多数为单节段伤,高位完全截瘫者死亡率高达49%-68.8%。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包括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现复习文献,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选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4-34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凸和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有显著好转(P<0.05),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脊柱骨折因其致伤暴力强大、发生机制复杂、为脊柱带来的破坏性大(甚至可破坏椎体三柱结构),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常伴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高。目前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先开展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故手术治疗成为主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现常用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术式多样,包括前路、后路、前路联合后路及微创术式,各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为保证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晏平华 《中外医疗》2011,30(3):56+58-56,58
目的 分析多节段非相邻性(MNSF)脊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70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以及随访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70例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内植骨块边缘模糊,融合良好。随访2个月以上患者椎管形态均显示有再塑形现象。结论 MNSF合并损伤多、易于漏诊或延误诊断,治疗上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根据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