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癌的精确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接受精确放疗的胰腺癌患者102例, 其中根治性放疗54例, 辅助性放疗48例; 三维适形放疗平均16例, 调强放疗86例; 中位放疗剂量50 Gy, 1.8~2.2 Gy/次。13例同步卡培他滨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14±1.2)个月, 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为(9±1.1)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22.6%、10%。毒性反应包括3级消化道毒性5例, 未发生3、4级血液学和4级消化道毒性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治疗前体重下降 > 5 kg(P < 0.0001)、T分期(P=0.011)、TNM分期(P=0.007)、是否行肿瘤切除术(P=0.001)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 同时也是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肿瘤切除术是OS的预后因素(χ2=5.416, P=0.020)。  结论  在胰腺癌的根治性放疗和辅助性放疗中,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都可以较好地耐受, 3、4级毒性反应较少, 为放化疗同步及肿瘤放疗剂量的提升提供了可行性; 手术切除提高了O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的患者35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6例, 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 分析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结局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结果  35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63岁(47~77岁), 中位病程为2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 术前活检病理难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用开胸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2例, Ⅱ期7例, Ⅲ期13例, Ⅳ期3例。23例患者行辅助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95% CI:11.4~22.6),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29.0%、24.8%。肿瘤分期对LCNEC患者生存期存在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HR 2.608, 95% CI:1.572~4.327, P=0.000)。  结论  LCNEC为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 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早期病变尤其是Ⅰ、Ⅱ期病变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 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 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 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15, 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0.175~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  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69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5年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长期预后结果。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171.3±43.2)min比(132.7±60.4)min, P < 0.001], 但是术中出血量较少[(86.3±61.7)ml比(109.8±74.6)ml, P=0.030]。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开腹组(23.3±12.2比19.3±9.6, P=0.02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7%和8.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58.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6%和56.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Ⅲ期结肠癌安全可行, 其长期肿瘤学疗效不劣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技术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28例IgAN患者, 对所有患者左肾进行常规超声(肾脏长径、皮质厚度、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及VTQ超声[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检查。分析常规超声与VTQ指标间, 以及各超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期、Lee分级、肾小球硬化指数(glomerular sclerosis index, GSI)、肾小管萎缩(tubular atrophy, TA)以及肾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 IF)的相关性。  结果  IgAN患者肾脏常规超声指标与其VTQ结果、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VTQ测定的SWV与CKD分期(r=-0.382, P=0.045)、Lee分级(r=-0.407, P=0.031)及IF(r=-0.397, P=0.036)呈负相关, 与GSI和TA无显著相关性(P > 0.05)。  结论  通过VTQ技术测定的肾皮质SWV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 这一新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类癌, 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C)及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 AT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 并分析可能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TC或ATC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   结果  57例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2例, 中位年龄49岁(12~85岁), 中位病程3个月(1~156个月),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12例伴有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术后病理确诊TC 39例, ATC 18例; Ⅰ期为主, 共41例, Ⅱ期和Ⅲ期各7例, IV期2例。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2.4%及89.0%。Kaplan-Meier分析显示, 病理类型、T分期及N分期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4。   结论  支气管肺TC及AT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手术效果良好, 病理分型、肿瘤T分期和N分期可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二尖瓣反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SHOCK-ICU数据库(NCT03082326)中2016年4月至8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瓣膜功能,按照入组后28 d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二尖瓣反流及其他瓣膜血流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二尖瓣反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共计11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67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18.5)岁,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为(23.6±8.6)分,28 d病死率为46.8%(52/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二尖瓣反流及肺部超声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39和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肺部超声失充气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和P=0.020)。生存分析显示,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28 d生存率(38.2%,13/34)显著低于未合并者(59.7%,46/77)(P=0.039)。  结论  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病理诊断特点, 并复习相关文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10年诊断的3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所见无特异性, 镜下形态多样, 有血管瘤样、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样改变, 但均能找到较特异的血管肉瘤诊断特征。  结论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形态复杂多变。病史、临床症状、影像检查、病理活检的综合运用, 对这一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结局。  结果  患儿年龄为8个月~12岁, 中位年龄11个月。25例患儿中阴道内胚窦瘤16例(64%)、胚胎型横纹肌肉瘤7例(28%)、透明细胞癌2例(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76%), 其次为阴道口肿物(24%)。所有患儿均行保守手术, 仅1例患儿术后行放射治疗。小儿阴道恶性肿瘤对化疗多敏感, 术后根据组织类型及高危因素, 分别给予PEB(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PVB(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更生霉素)或VAC(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6个月~18年), 22例存活, 生存率88%;3例患儿(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2例透明细胞癌)死于疾病进展, 病死率为12%, 复发和死亡大多发生在治疗后2年内。  结论  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极为罕见, 内胚窦瘤是阴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次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和透明细胞癌。阴道内胚窦瘤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对化疗敏感, 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 预后较好。阴道透明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 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 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ia, NEN)预后的临床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结直肠NEN前瞻性数据库中确诊为直肠NEN并在基本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式、病理诊断结果及随访信息。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 比较患者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共13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男性71例(54.6%), 女性59例(45.4%)。102例术后病理有明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 G1、G2、G3级患者分别为82例、18例、2例。122例行局部切除手术, 9例行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先行局部切除手术后行根治性手术)。7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 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116例患者完成随访, 其中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 2例死于NEN转移。Kaplan-Meier分析显示, 接受根治性手术较局部切除手术、出现淋巴结转移较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灶≥ 2 cm较病灶1~ < 2 cm或 < 1 cm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更低(P均 < 0.05)。  结论  病灶≥ 2 cm、淋巴结转移是直肠NEN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此类患者应除外远处转移后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癌变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1987~2000年收治的15例成人喉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喉裂开及喉部分切除术3例中,1例术后2年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半喉切除术6例中,2例术后分别于18个月、3年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全喉切除术6例,其中3例亦于术后1~2年死于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60%。结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反复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方法,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This current report describes a rare clinical case of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 of the larynx with associated Lambert-Eaton myasthen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LEMS). A 68-year-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e dysphonia and dysphagia. He underwent a total laryngectomy and the excised lesion was extremely large. A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morphological findings of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G3) with aspects of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e.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PD-NEC]). Based on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he was treated with three cycl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isplatin–etoposide) and then radiotherapy with a total dose of 70 Gy. Of the 10 cases of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PNS) related to laryngeal NEC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nine of these syndromes were of an endocrine type. Only one case of PNS associated with laryngeal cancer had a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which was LEM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current case has only one similar precedent in the literature and it is the second report of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PD-NEC and LEMS. Laryngeal NECs are rare lesions with different progno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made using an endocrinological, neurological, rad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 radical surgical approach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82~2009年收治的16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19~52岁[(35.37±10.00)岁],均行手术治疗,另有2例分别行术前、术后放疗。随访10~318个月。结果术前确诊1例。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3例(HV型11例,PC型1例,Mix型1例),多中心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3例(PC型1例,Mix型2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其中13例局限型和2例多中心型CD术后无复发。1例多中心Mix型患者于术后第4年、第9年各复发1次,均再次手术治疗。结论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胸内局限型CD和部分多中心型CD经彻底手术可获治愈;部分胸内多中心型CD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辅助放射或其他综合治疗手段,但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5例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5例均行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52.9%)包括直肠癌30例,分别行Miles术式26例,Dixon术式4例;结肠癌15例,分别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8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7例。姑息性切除27例(31.8%)。因广泛腹腔转移仅行单纯造瘘或探查术13例(15.3%)。根治组5年生存13例(28.9%),姑息切除及探查造瘘术式均于手术后4个月至1年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7个月。结论青年期大肠癌起病隐匿,症状出现迟,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故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经单纯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喉癌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20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60.0%;其中15例切缘阴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7%;5例切缘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0.0%;在15例切缘阴性患者中3例(20.0%)复发,其中2例患者出现口咽部肿瘤,1例患者同时出现肿瘤原位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率为12个月(5~16个月),2年无瘤生存率为66.7%;术后患者均能发音,并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平均拔胃管时间13d(6~50d);除3例局部复发未能拔管,1例因放射性喉水肿拔管困难外,余16例均顺利拔管,拔管率80.0%,平均拔管时间为16d(13~124d)。经过筛选的10例患者,术后UW-QOL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患者的疼痛、活动能力、娱乐、工作、咀嚼、吞咽、说话交流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多因素分析得出原发瘤位置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喉癌单纯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彻底切除病变并用残喉组织重建声瘘管的方法。方法总结98例喉癌近全喉切除术(NTL)喉侧切开径路,从健侧进入喉腔,可彻底切除病变,便于保留尚未受累的残喉组织,以重建声瘘管。结果随访5年以上的74例,术后5年生存率和5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79%和71%。结论近似喉切除术(NTL)可以克服其他术式的缺欠,有助于提高喉切除的肿瘤疗效和功能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手术方式为1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乳腺区段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示2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浸润性小叶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癌;20例患者行激素受体等免疫组化,结果示雌激素受体(ER)(+++)13例,ER(++)5例,ER(+)1例,ER(-)1例;孕激素受体(PR)(+++)10例,PR(++)6例,PR(+)2例,PR(-)2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2例,HER-2(++)3例,HER-2(+)5例,HER-2(-)10例;临床TNMⅠ、Ⅱ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ER、PR阳性者及Her-2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R、PR阴性及Her-2阳性表达者;除外1例失访外,其余21例中位随访4年(1~9年),5年生存率为47.6%(10/21)。结论男性乳腺癌为临床罕见病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ER、PR阳性及Her-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肌源性肉瘤者3例,包括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源性肉瘤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中医药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随访4例,3例在确诊后第6个月,1例在确诊后第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明确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中切缘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间60例喉部分切除的喉癌声门型病人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术前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喉裂开患侧声带、室带切除17例,行垂直半喉切除40例,行垂直半喉加额侧切除3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11例。术中在距肿瘤边缘3、5mm切缘处分别选多点切取组织600份标本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肿瘤切除后,距肿瘤3mm处切取的标本冷冻切片发现上切缘累及者2例,下切缘累及者1例,健侧声带前端累及者3例。距肿瘤5mm处切取的标本均无癌残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6,P〈0.05)。随访5年生存率为76.7%。结论 在喉癌病人手术中,多点切取切缘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指导喉部分切除,可以保证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和重建病人喉的功能。手术切除范围至少应以包括距肿瘤边界5mm以内的癌旁组织作为安全切缘的参考标准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索其个体化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观察。方法根据每例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观察其预后。结果本组67例患者根据肿块大小,术中冰冻病理切缘情况,来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象限切除术18例,肿块切除活检术10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6例或加I期乳房假体植入术14例,乳腺肿块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保乳术5例。术后辅助化疗33例,放疗23例,内分泌治疗42例。5年随访,2例死亡。不同术式组五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导管内癌的治疗主要根据肿瘤大小来决定不同手术方式,同时结合肿瘤组织学特点、性激素受体等因素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