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自主生活能力[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总满意度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的87.33%(13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100例诊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早期给予中医护理联合人性化综合护理措施,系统观察生活质量评分、GCS、NIHSS、FMA、MBI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NIHSS评分较前有所改善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两组GCS、FMA、MBI评分较前有所改善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86%显著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力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活力苏)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尔密顿抑郁(HAMD)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9.2±2.3)分)较治疗前((15.4±3.4)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后((11.3±4.2)分)较治疗前((15.1±3.1)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力苏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有效,且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n=6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评估并比较康复护理前后2组患者上下肢功能、神经功能;统计2组康复护理后脑卒中恢复程度。结果与康复护理前相比,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乏力、偏瘫、麻木、走路不稳积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康复护理前相比,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上下肢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S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Brunnstrom分期评定脑卒中恢复程度,研究组患者优良率为76.47%(52/68),对照组为60.00%(36/6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常规康复护理而言,中医康复护理可更加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给予脑卒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情况。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抽签分两组,每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将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MFMA)、自理能力(BI)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MFMA评分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能够改善自理及运动能力指标,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了解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疾病发生机制、康复措施、自我防护、用药方法等康复知识的了解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既能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又能提升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应用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本院中医康复科接受诊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9,中医穴位贴敷+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穴位贴敷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入组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0)分、(4.42±0.9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00);观察组Bathel评分(61.31±11.83)分较对照组的(55.56±10.28)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16)。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接受基于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分]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MES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能减轻HICH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为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促进患者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台州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1~2015年),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的为观察组,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49±1.28)分、(82.68±8.74)分及(27.05±0.1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且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叶陪青  刘连春  余淑君 《新中医》2020,52(7):145-147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3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俞勤儿 《新中医》2014,46(2):216-21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2.5%和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及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有很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雪  袁云峰 《河北中医》2016,(3):455-457
目的探讨康复循证护理干预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卒中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及治疗质量的满意度,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治疗总满意度94.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2.0%,治疗总满意度70.0%,观察组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循证护理干预卒中急性期患者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谢晓莉  司良敏 《新中医》2015,47(2):265-26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中医穴位按压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进行西医常规降血脂、降血压、尿激酶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按压等综合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ADL)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91.67%,对照组75.0%,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穴位按压等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脑卒中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中医治疗与护理。治疗后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5.8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徐剑英  徐梅巧 《新中医》2020,52(22):122-124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 88 例,随机分成 2 组 各 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 2 组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NIHSS) 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MBI) 对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2 组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 组生活能力较前改善 (P<0.05);2 组护理后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护理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 组神经功能较前改善(P<0.05);2 组护理后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