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肺纤维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muscle actin,α 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3,4]。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2]…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纤维化(PF)形成过程中涉及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其主要来自于成纤维细胞(FB)。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一种特殊成纤维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MF)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FB和MF共同参与了PF形成。FB与MF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区别,其中涉及到FB向MF表型转化,其转化的机制受多种因素调节、多种信号途径参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肺功能的丧失.本文主要对TGF-β在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除了肺移植,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新近发现5-羟色胺是一种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与肺组织早期肺泡组织损伤、成纤维细胞灶形成及晚期细胞外基质沉积密切相关.深究5-羟色胺信号通路,不仅可进一步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还可为新型抗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最终致命的肺纤维化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肌成纤维细胞的积累和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增加。前列腺素E 2(PGE 2)是一种生物活性类二十烷酸,可以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已显示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以及促进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6.
心脏纤维化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导致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化为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以及心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介导Ca2+内流来调节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中TRP通道除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外,同时参与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对心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TRP通道作为治疗心脏纤维化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朱晨  范贤明  王鸿程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1):1656-1659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形成过程中涉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 matrix,ECM)大量沉积,其主要来源于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该细胞能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是造成ECM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MF的转化受多种因素调节、有多种信号途径参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病理特征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不正常的组织修复,从而导致肺部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代之以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即形成所谓的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1] ,这些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及合成胶原纤维,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2].成纤维细胞灶是IPF的重要病理特征,成纤维细胞灶数最的增加是IPF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3].因此,近年来关于成纤维细胞灶的功能、细胞来源、调控因素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成纤维细胞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中是数量最大的细胞,它们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在受损或衰竭心脏中纤维化心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调节正常的心脏功能,也参与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不良心肌重塑。综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包括起源、机械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环境刺激的功能反应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并总结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调节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 ,是以上皮细胞损伤及基底膜脱落、间质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肺泡气体交换单位重塑为特点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气体交换单位进行性丢失,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它的病因至今未明。传统观点认为,慢性炎症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肺部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近来大量研究显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纤维化形成可以独立于炎症而发生,临床抗炎治疗收效甚微,这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成纤维细胞灶的形成提示IPF病理变化中肯定存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原因不明,病理改变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间质纤维化,其病理改变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沉积并伴有炎症和组织损伤所致的结构破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心肌组织中数量最多的是成纤维细胞,此类细胞可以合成和维持细胞外基质,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发生各种原因的心肌损害时,成纤维细胞增生、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增加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心脏纤维化。以往研究认为心肌纤维化致心律失常的成因与增生的胶原纤维束破坏心肌细胞间连接,导致传导减慢或产生不连续性传导有关。但近年研究发现心脏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细胞之间可形成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由于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静息膜电位水平不同,两类细胞间形成的电偶联可降低心肌细胞除极速率和电活动传导速度。缝隙连接电流还直接参与心肌细胞早期后除极和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的发生;而肌成纤维细胞的紧张性收缩活动可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作用于心肌细胞的机械牵张敏感性离子通道,影响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肺顺应性下降,肺组织结构破坏以及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研究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对于阐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集中在3个方面:肺内的成纤维细胞、肺组织上皮细胞和骨髓源性细胞或纤维细胞.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多种细胞产生ECM,从而促进纤维化进展。本实验以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BFGF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肝组织中BFGF表达和定位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谈程  张洵  先仙  姚昊 《山东医药》2023,(24):97-100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纤维化疾病。白细胞介素-13(IL-13)被认为是一种中央介质,其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与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IL-13在IPF患者的肺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以导致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障碍、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并使其产生骨膜蛋白,与其他细胞外基质产生相互作用;而受损的肺泡上皮细胞可以促进IL-13的生成,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IL-13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生长分化因子等激活M2型巨噬细胞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纤维化分子;而M2型巨噬细胞也可以释放部分抗炎细胞因子减少炎症浸润及损伤修复,从而在IPF发生发展中发挥双重作用。另外,IL-13可以诱导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增加其迁移和侵袭性,并促进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导致平滑肌细胞收缩以及胶原合成,从而参与IP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和以EMT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纤维化,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结局。本质上,肾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和沉积为特征的过程。产生基质的细胞活化是肾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生理情况下,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产生适量的胶原基质充填肾单位、血管和肾被膜之间的空隙。随年龄增长肾脏体积逐渐增大,成纤维细胞主要起肾间质重塑作用。当损伤及炎症因素持续存在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新合成的成纤维胶原成分在肾组织沉积。此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要的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肾纤维化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判定肝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FAP、MMP-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时序动态表达。结果模型组中FAP和MMP-1的表达部位和范围都一致,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门管区内血管壁周围及纤维间隔内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线性相关分析显示FAP和MMP-1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2,0.684;P0.0001);且FAP与MMP-1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为0.828;P0.0001)。结论 FAP和MMP-1可能协同作用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促进肝星形细胞的活化,从而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气道重塑可引起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和顽固性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患者气道上皮下肺成纤 维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细胞外基质(ECM) 合成是导致上皮下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来,上皮下 肺成纤维细胞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研究也发现很多哮喘治疗药物也对肺成纤维细胞有一定的 影响。明确药物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对哮喘气道重塑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娟  曾欣  林勇 《肝脏》2012,17(6):423-425
器官纤维化是指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机械损伤等急慢性刺激引起的炎症所导致的器官实质细胞破坏,同时伴有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的病理过程.它是一种失调的损伤修复反应[1].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涉及诸多因素,ECM异常沉积是其中心环节,成纤维母细胞则是分泌ECM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