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的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的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和HNL、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的PCT、HNL、CD64和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PCT和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和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截断值分别为:?0.79 ng/m L、87.43 ng/m 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和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和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其中HNL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82例ICU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细菌感染组(P<0.05),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03),当其临界值取1500 MESF时,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6%。结论与PCT、CRP、WBC及NE%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检测和监测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55例血液病患者和51例非血液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血液病感染组(39例)、血液病非感染组(16例)、非血液病感染组(36例)、非血液病非感染组(1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显著高于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显著高于非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为0.727~0.998,灵敏度为0.973,特异度为0.947;非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为0.853~0.984,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863。恶性与非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能够作为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对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重症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以CD64(MFI)和CD64(%)表示],同时行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 CD64(MFI)与PCT、CRP水平密切相关(r=0.201 8,P0.01;r=0.113 5,P0.05),CD64(%)也与PCT、CRP显著相关(r=0.181 1,P0.01;r=0.135 9,P0.05);CD64(MFI)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85.42%,特异度79.36%,CD64(%)的敏感度89.96%,特异度82.2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CD64(%)诊断感染时与CD64(MFI)优势相当;在重症感染组中,CD64(%)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CD64(MFI)。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且中性粒细胞CD64(%)在重症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D64(MFI)。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CD64荧光强度以鉴别细菌感染。方法选取78例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32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CD64的荧光强度、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2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D64感染指数、WB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2,显著优于WBC(0.75)和Neu(0.77)。CD64感染指数的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0%和76.0%。结论 CD64感染指数可以用于鉴别细菌性感染,是一个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血液细菌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确诊的46例血流细菌感染(血流感染组)及40例局部细菌感染(局部感染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进行分析,并与45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血流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的CD64指数和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局部感染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指数、PCT和WBC都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但CD64指数、PCT可鉴别血液细菌感染和局部细菌感染,且CD64指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指数(CD64)、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及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纳入研究。按病原体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腹泻组(33例)和细菌性腹泻组(57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腹泻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这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HNL、FC单项及联合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70、0.854、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指数、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132例,包括全身感染组(67例)和局部感染组(65例),另收集健康体检6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CD64表达、血清PCT水平和WBC,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三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的CD64指数、PCT水平和WBC均有显著性升高(P0.001)。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取最佳截断值时,CD64对诊断临床细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8%和95.2%,PCT为87.1%和98.4%,而WBC为74.8%和96.8%。CD64指数与PCT的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异,而二者的AUC均明显大于WBC的AUC(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临床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与PCT、WBC呈正相关,协同升高。结论 CD64指数和PCT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稍优于WB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 116例发热患儿,其中细菌感染组42例(A组),病毒感染组38例(B组),非感染组36例(C组)。入院后立即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A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5);B组及C组间PCT、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诊断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检测优于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敏感的血清学标志;PCT诊断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64、CRP、WBC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8例受检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D64指数与WBC计数、Neu%以及CRP比较呈正相关(P〈O.05);细菌感染组CD64感染指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根据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时,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0.8%。结论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对疾病的判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结论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和单核细胞CD169(mCD169)在快速鉴别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4-7月在该院发热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3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7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组)和105例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无感染的17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CD64和CD169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通过各群细胞荧光强度建模计算nCD64指数和mCD169指数。比较3组感染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各指标对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受试者nCD64和mCD169、CRP和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细菌感染组nCD64指数、CRP和WB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组mCD169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CD64指数、CRP和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白细胞计数(WBC)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急诊就诊的14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非细菌性感染组(87例)和细菌性感染组(5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科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PCT、SAA、hs-CRP、Neu%和WBC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SAA、hs-CRP、Neu%和WBC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PCT、SAA、hs-CRP和Ne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细菌性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SAA、hs-CRP、Neu%和WBC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0.922、0.861、0.895、0.921。PCT、SAA、hs-CRP、Neu%和WBC用于诊断非细菌性感染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30、0.751、0.736、0.537。PCT、SAA、hs-CRP、Neu%和WBC用于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632、0.693、0.728、0.915。结论 PCT、SAA、hs-CRP、Neu%和WBC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有相应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老年细菌感染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60例(细菌性感染组)和微生物培养阴性患者60例(非细菌性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PCT、WBC、N%、hs-CRP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WBC、N%、和hs-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ROC曲线分析4个项目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为:PCT(0.85)、N%(0.74)、WBC(0.69)、hs-CRP(0.66)。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s-CRP(83.3%)、N%(81.7%)、PCT(76.7%)、WBC(61.7%)。特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CT(85.0%)、WBC(68.3%)、N%(65.0%)、hs-CRP(43.3)。结论 PCT、WBC、N%、hs-CRP检测在老年性细菌感染者中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PCT、N%、hs-CRP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优于WBC,其中hs-CRP最敏感,但特异度低,而PCT特异度高,更适用于老年性细菌感染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肝癌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菌学的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观察组)和非感染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41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同时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水平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64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Neu%、CRP、WBC、PCT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以1为CD64指数表达的临界值,分析ROC曲线发现观察组患者CD64的灵敏度大于Neu%、WBC、CRP和PC,特异度也明显高于Neu%、WBC、CRP和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肝癌患者化疗后细菌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该院儿科确诊的94例感染性患儿,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36例,支原体感染组28例,病毒感染组30例,于入院时检测患儿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分别为(2.41±0.94)ng/mL、(47.91±18.26)mg/L及(13.18±6.03)×109/L,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4,F=60.1,F=8.5,P0.05);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PCT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11%及91.05%,阳性、阴性预测值为89.84%及94.01%均明显高于CPR及WBC。以支原体感染组为对照,PCT、CRP及WBC在诊断细菌性感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728及0.614。结论血清PCT对于鉴别细菌性感染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烧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烧伤外科收治的160例烧伤患者,根据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110)及非感染组(n=50),感染组根据感染程度又分为脓毒症组(n=48)及局部感染组(n=62),感染组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n=52)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n=58);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异曲线(ROC曲线)分析CRP、CD64、PCT在感染性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烧伤患者中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血清CD64、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血清CRP、CD64、PCT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5.2%、75.8%、71.8%,特异度分别为51.8%、50.2%、96.8%;血清CRP、CD64、PCT在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6.3%、39.2%、40.8%,特异度分别为55.5%、55.6%、52.2%。结论血清CD64、PCT可作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烧伤患者的鉴别指标,其中PCT对于鉴别烧伤患者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感染性烧伤患者诊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n=56)和非细菌感染组(n=44),入院24h内测定血常规、CD64指数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同时作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CD64指数及其他各项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CD64指数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分别为12.1±6.3和6.9±1.9,两组早产儿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RP≥8mg/L者2例,非细菌感染组0例。细菌感染组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14,根据ROC曲线CD64指数取6.95为临界值,诊断早产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0.9%、2.6%、86.9%、76.2%。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王留彬  陈菲  刘宇 《临床医学》2010,30(4):95-97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原学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SIRS的患儿66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性感染组(43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3例)。比较两组间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的差别及PCT与危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的PCT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但两组hs-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PCT对病原学诊断方面,血清PCT的价值优于hs-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敏感的血清学标志;PCT水平和细菌感染所致的SIRS患儿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