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鉴别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硬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怎样鉴别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硬癌?乳腺硬癌和硬化性腺病(又称乳腺增生病纤维硬化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病变。二者在病理形态上有时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应引起临床病理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区别这两种疾病有时并非易事,不能只根据一、二张切片就草率诊断...  相似文献   

2.
 一勺寄生虫卵能帮助患者战胜神经系统疾病的跛行症状?这似乎是天方夜谭,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近期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特定类型的寄生虫感染可以使多发性硬化患者获益。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由于机体自身的防御细胞攻击本应受保护的神经组织,从而导致疼痛、视觉障碍、运动障碍以及记忆和思维异常等一系列症状。阿根廷学者Jorge Correale等在2007年第1期Annals of Neurology上发表了题为《多发性硬化中寄生虫感染和免疫反应的关系》的文章,指出在免疫系统受寄生虫影响的患者中,上述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此项研究针对24例多发性硬化病程超过4年的患者,其中半数在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后感染寄生虫。在这些感染寄生虫的患者中,仅出现3例次临床复发,而非感染组中,却有56例次。感染寄生虫的患者中有半数出现脑部病变,而非感染组则全部出现脑部病变。此项研究的成果为多发性硬化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激光剥离组织中激光分布的光学特性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生物组织的热力学过程。光的分布用离散坐标法来加以模拟,可决定激光照射组织产生热量的结果比率。采用了热传导方程和剥离界面能量平衡方程,热传输和剥离由固定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207例患者双侧颈部动脉扫查,并对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共140例,内-中膜增厚42例,内-中膜厚度在正常范围25例。结论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无创、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的检查方法,也是最经济的检查方法,可早期诊断斑块的部位、性质、直观观察血管狭窄面积及范围,并且对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流场对高脂喂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脂喂养家兔狭窄,分支,主动脉弓不同流场部位的观察,对流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观察认为:高速度梯度层流流场及流动分离流场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均可引起血管内损伤,从面使脂质入侵,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前种流场为严重,两种流场均可引起动脉内增厚,内膜增生是血管对皮损伤的反应:主动脉弓内粥校硬化易发生于二次流活跃的部位,二次流可能量主动脉弓中形成粥样硬化的主要流体力学因素。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三维超声检查和二维色彩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患者的诊断价值和作用,三维超声图像呈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形态的粥样斑块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的特征,成像效果优于二维图像,更准确的指出斑块的位置。提升了预报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率和可靠度,在诊断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T 与超声在肝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术中的导引作用.方法 CT导引穿刺肝囊肿抽液硬化治疗68例,超声导引125例.结果 CT导引下共穿刺96个囊肿,穿刺次数223次,硬化治疗失败11例;超声导引下共穿刺271个囊肿,穿刺次数317次,硬化治疗失败3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肝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疗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物理治疗方法。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clerostin antibody,Scl-Ab):对骨代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骨硬化蛋白的拮抗作用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成骨活动的同时,不会刺激破骨活动,对骨合成代谢有显著刺激作用,其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 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 结果与结论:①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显著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②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 < 0.05);③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④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 0.05);⑤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ORCID: 0000-0001-7052-4262(钱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修复兔跟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 PE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乳酸(PAN CF/PLA)的特性,并进行了兔的肌肉植入实验和跟腱修复实验。按周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植入物,了解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肌腱修复的康复进程。结果 经电镜观察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确定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及显微、超显微结构。拉伸实验测知,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观察肌肉植入90d后,炎性细胞反应和囊壁形成均在Ⅰ级以下。兔跟腱修复6周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形成了类腱组织。结论 动物实验显示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望用于临床肌腱修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次融合技术制备二次杂交瘤的研究刚刚兴起,目前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制备二次杂交瘤获得双功能单抗;但此项工作还不成熟,其制备方法尚处于摸索中。本研究用8-Ag诱导抗人肺腺癌杂交瘤F19细胞获得HGPRT缺陷细胞株F19-HATS,然后与人肺腺癌细胞免疫小鼠脾细胞进行二次融合制备二次杂交瘤。这对人肺癌双功能单抗的研究和肺癌导向药物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压吸附制氧原理产生纯氧,并采用微透镜阵列多光谱LED发光器件与二次透镜阵列相结合构成光动力治疗辐照器,研制一种纯氧及LED阵列光动力复合治疗设备。其辐照器输出纯氧浓度大于90%,照射光包括波长625 nm红光、465 nm蓝光和520 nm绿光,应用光排序辐照技术实现纯氧及多光谱光动力复合治疗。通过辐照器上纯氧和照射光同步输出等多种外源性给氧保持光动力治疗区域的富氧状态,解决由于乏氧影响光动力疗效的问题。辐照器光学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LED阵列排布替代激光器作为光动力治疗光源时存在的光能利用率低、光功率密度分布不均匀、不同波长光束在目标靶面光功率密度分布曲面差异大等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次创伤对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家兔60只,在其双侧股骨髁各造成一个直径6.0mm、深12.0mm的孔洞状骨缺损,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4周后,对实验侧采用自制微型剥离器插入骨缺损处做反复地切割,以造成二次创伤模型。分别于骨缺损模型制成后1d、1周、2周、3周、4周各处死6只家兔;于经皮骨折端二次创伤术后1d(骨钻孔术后4周+1d)、1周、2周、4周、8周各处死6只家兔,行X线拍片检查后,于双侧骨缺损区取材。使用HE染色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二次创伤后8周(骨钻孔术后12周)可见新骨充填骨缺损区;对照组骨钻孔术后12周孔洞内组织质软,色黄,缺损依然为纤维结缔组织填充。X线观察,实验组从二次创伤后4周开始有修复倾向,缺损范围渐小,二次创伤后8周时几乎看不到明显缺损;对照组骨缺损一直未修复,骨钻孔术后12周可见典型硬化环。HE染色观察,实验组二次创伤后缺损内可见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等逐渐增多,二次创伤后8周时新骨逐渐填充缺损,但骨小梁较正常松质骨稀疏,仍可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对照组骨钻孔术后12周时,缺损内可见少量成骨细胞,但缺损绝大部分由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充填,同时可见大量脂肪组织。结论二次创伤可以促进松质骨缺损的修复,推测二次创伤能促进骨缺损区域血液循环改善,进而达到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CT与超声导引经皮肝囊肿抽吸硬化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CT与超声在肝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术中的导引作用.方法 CT导引穿刺肝囊肿抽液硬化治疗68例,超声导引125例.结果 CT导引下共穿刺96个囊肿,穿刺次数223次,硬化治疗失败11例;超声导引下共穿刺271个囊肿,穿刺次数317次,硬化治疗失败3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肝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 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的因果关系。方法:对8例海马硬化患者和7例非海马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和海马病理改变进行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海马硬化组较非海马硬化组病程长,疗效显著,疗效分级与最初脑损伤发生年龄呈正相关。海马硬化组和非海马硬化组均有CA1,CA3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脱失,海马硬化组更明显。门区神经元脱失仅在海马硬化组可见。海马神经元脱失与脑损伤发生年龄呈正相关。结论:生命早期的脑损害是海马硬化的成因。硬化海马是难治性癫的致灶。以海马结构齿状回门区神经元,颗粒细胞和海马CA3锥体细胞脱失为特点的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的主要病理特点和病因,门区细胞的脱失是海马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可能在难治性癫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在很多物种中能够改善健康和延缓衰老,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热量限制可以减少多种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但至今热量限制延缓衰老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最近有研究表明,热量限制延缓衰老的机制可能与营养调控、生殖滞育等过程有密切的关系,SIRT1、PGC-1α、AMPK、T...  相似文献   

16.
单纯由饮食过多、热量过剩而引起的肥胖称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单纯肥胖发病有二个高峰,5—7岁,11—12岁,男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自从四十多年前发明以来已有稳步的发展。这是由于这种材料不但外观优美,而且有很高的机械稳定性。这种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制作原料的一致性,也就是作用在材料混合物中的亲和力和残余应力。本文先简要介绍镶顶陶瓷材料及其结构,然后讨论三种测量陶瓷和金属间亲和力的三个试验。这三个试验都证明,陶瓷和合金的亲和力是可以通过特殊设计一种富于亲和力的黄金来增加的。陶瓷合金单一平面上的应力分布计算指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应力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18.
有报道指出,父母染色体异常与妊娠早期发生二次或二次以上自发流产之间有一定关系,并认为这种夫妇染色体平衡易位发生率为0%~31%。本文报告了运用常规G显带和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分析20对有反复流产史夫妇的染色体,发现二例妇女有染色体倒位。作者选择了20对有二次或二次以上妊娠早期自发流产史的夫妇,其中10对流产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聚醚醚酮(PEEK)、聚乳酸(PLA)和硫酸软骨素锶(SrCS)各自的优势,制备出易加工、与松质骨力学性能匹配且兼具生物活性的聚醚醚酮基生物材料。方法 将熔融的PLA充分地填充在PEEK二维编织结构孔隙中,通过热压制备PLA/PEEK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晶度、宏观和微观力学强度进行研究。随后在最优力学性能的PLA/PEEK复合材料中引入SrCS并使其与细胞共培养,通过MTT法评价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增殖情况。结果 在155℃和10 MPa的热压条件下,PLA与PEEK细丝结合致密并形成了互锁结构,所得PLA/PEEK复合材料具有与松质骨相似的抗断裂性能、弹性模量和多尺度力学特性。SrCS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微调,并显著提升其生物活性。结论 PLA和SrCS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PEEK基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生物活性,且结构互锁的PLA/PEEK复合材料具有仿松质骨的力学特性,因此SrCS/PLA/PEEK复合材料有潜力作为新型的骨科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钙离子、镁离子在体内环境中对自硬性玻璃结晶行为的影响,为自硬性生物活性玻璃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设计了CaO-P2O5-SiO2-CaF2(Ca-glass)和CaO-MgO-P2O5-SiO2-CaF2(CaMg-glass)系统玻璃并使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 id,SBF)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磷酸氢二氨[(NH4)2HPO4]/[NH4H2PO4]硬化液与Ca-glass、CaMg-glass制成硬化体,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失重、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硬化体在SBF中的结晶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粉末与磷酸铵缓冲溶液反应形成了磷酸铵钙[(NH4)2.Ca(HPO4)2.H2O]硬化体。硬化体经过SBF浸泡,Ca-glass系统硬化体中部分磷酸铵钙转化成羟基磷灰石,而CaMg-glass系统硬化体仍然为磷酸铵钙。Ca-glass与CaMg-glass硬化体在SBF中浸泡28天分别降解19.4%和31.3%,抗压强度分别为93.14MPa和64.52MPa。镁离子的歧化作用是导致Ca-glass、CaMg-glass硬化体结晶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