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个体的自尊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孩子的自尊可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让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一切都能如愿实在很困难,更何况孩子呢?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价,所以父母要注意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门诊,从存在问题的孩子和亲子关系障碍的咨询案例中发现这些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总是容易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而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总是容易关注孩子的身体不适,而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不适;总是容易注意培养孩子的文体特长,而较少关注孩子的性格习惯养成;总是容易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较少注意孩子的性格品德的培养;总是容易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而较少关注孩子的成绩和优点;总是容易批评、指责、抱怨孩子,而较少宽容、激励、奖赏孩子。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了焦虑当中。  相似文献   

3.
王淼 《健康生活》2024,(3):57-58
<正>大多数父母都宠爱孩子,但宠爱孩子要有限度,因为过度宠爱就会变成溺爱。溺爱会妨碍孩子独立发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介绍10种溺爱孩子的行为,供有孩子的父母对照、参考。1.当面袒护孩子。当父亲管教孩子时,母亲就会护着孩子:“孩子还小呢,等他大了就好了。”或者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就会站出来说:“你们不要太急,孩子大了自然会好。”这样当面袒护孩子,让孩子时刻躲在“保护伞”和“避难所”里,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父母永恒的话题。父母眼里的孩子纷繁各异、没有重叠:上幼儿园的孩子淘气、顽皮,让父母费心费力;入小学的孩子贪玩、爱冒险,让父母亲伤神担心;上中学的孩子善感、多变,令父母亲无措不解……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有读不完的缺点,更有写不尽的可爱。 天下父母亲都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孩子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呢?他们眼里的父母会是什么样呢?是慈祥可亲,还是严厉可怕?是熟悉难忘,还是陌生淡漠?是敬重佩服呢,还是不屑一顾?我苦苦地思,冥冥地想,始终找不出答案。孩子眼里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样、什么样、什么样……为什么不去问问孩子,我恍然大悟,“?” 变成了“!” 对,去访不同年龄的孩子,学龄前的、中学生、大学生,听听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推动孩子求知、探索的重要力量,是激发孩子的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经常对孩子表示关心,使孩子充分感受亲情的温暖:经常夸奖孩子,使孩子能够体验到每一次成功所产生的愉快;经常鼓励孩子,使孩子能够积极要求向上,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相似文献   

6.
刘莉 《生活与健康》2007,(11):30-31
上期文章我们谈到气质的三种类型,即容易型、困难型、启动缓慢型。知道了孩子的气质类型便于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性,调整教养孩子及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使孩子能更好地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否则,不适合孩子气质类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不良性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此外,气质类型还与一些躯体疾病有关,如肠痉挛、睡眠障碍等。因此,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受益越早。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成功源于30%的才能加70%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因此,如何改变孩子的孤僻,让孩子走出孤独,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为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创造条件。家中有客人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也可以为客人念儿歌、跳舞、演小节目……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要求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让孩子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并要注意培养孩子流  相似文献   

8.
每月荐书     
《食品与健康》2013,(11):64-64
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课。孩子在独立之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实践体验式学习与教养是对孩子很好的养育方式!带孩子自助旅行,赏花、喂牛、看星星、找萤火虫、赏蝴蝶、  相似文献   

9.
对于儿童出行乘车安全方面,中国的家长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务必做到:不抱着孩子乘车、不让孩子坐副驾驶、不要给孩子系成人安全带、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开启儿童安全锁、不要让孩子探出车窗/天窗、不让孩子在后座玩耍、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不让孩子自己上下车等。这些安全规范需要我们不断地科普、渗透给越来越多的家长,并实实在在落实到孩子的安全中去,努力降低儿童出行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本期话题】儿童健康1.从小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2.让孩子成为一个热情、积极向上的人。3.孩子摔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懂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4.让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要行注目礼。5.带孩子去动物园玩,教他们有爱心。6.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从小喜欢绿色,热爱生活。7.即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是大富翁,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自食其力。8.鼓励孩子登台演唱、演说、朗诵、跳舞等,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有的家长在孩子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一通。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因此批评孩子应注意以下十点:一、批评前,宜先表扬他的一些优点,孩子对批评就会乐于接受。二、批评时,不要当众讽刺挖苦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孩子觉得侮辱了其人格。  相似文献   

12.
骆秀 《健康生活》2011,(10):60-60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孩子看上去乖巧、伶俐,可就是不愿意说话,这可能与孩子学说话时,大人的做法不当有关。常见以下几种情况:一、当孩子发出某种声音时,大人不仔细倾听,领会意思,而是一味地抱怨孩子说不清楚,导致孩子不愿再说话了。二、需要孩子自己说的话,大人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说话的良好机会。三、孩子处于闭塞的环境中,没有小朋友玩,无法进行语言的交流。四、孩子还不懂得回答与呼应。在听大人讲话时,他不知他也应讲出自己的想法,而家长也没有适当引导和鼓励。五、孩子喜欢用手比划表达意思,家长若迁就这种习惯,孩子开口说话就会相对较晚。 试试如下做法:一、多与孩子玩一些需要语言表达的游戏,进行语言沟通。二、培养孩子主动适应新事物,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自干力所能及的事,独立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四、创造优美的语言环境,能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走极端;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以自己的偏见误解孩子;不是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而是以高压、权威来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给孩子  相似文献   

15.
漠水 《家庭育儿》2013,(1):24-24
孩子的独立性是要从小培养的,而不是到孩子长大成人了再说孩子没有独立性。妈妈要从孩子说话、走路开始。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孩子害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过分害羞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出现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现象。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观念中,父亲多是严父形象,孩子对父亲敬畏有加,敬而远之;在现今社会中,父亲就是孩子的"大钱包",主要任务就是在外面多赚钱,给孩子买好东西。因此,幼儿园家长会几乎是清一色的"母亲会",公园里陪孩子一起玩耍的,也几乎全是母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少了父亲这个角色。父亲要把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角色甩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父亲教育孩子,要从游戏开始,一个好父亲,先要成为孩子的好玩伴。父亲与孩子游戏,不仅是游戏伙伴,还是一个心理调节者、智力启发者。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快乐的孩子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这里的12个诀窍,能助你养育出一个快乐的孩子。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更为健康有益。2、确保孩子吃得健康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车、游泳……多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并让他变得更开朗。4、常常拥抱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拥抱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5、用心聆听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  相似文献   

19.
海岚 《时尚育儿》2012,(11):144-145
随着孩子自理能力的日渐增强,孩子就会有这方面的愿望。早期教育阶段,家长要掌握好让孩子独立做事以及为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提供指导和必要条件的平衡。在生活中为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提供先决必要条件西方人文精神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非常重视先决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对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要看看外在条件能否有提升需要的潜质。这点我在北美的儿童教育里看到了。在幼托园,孩子用的家具、玩具都是符合孩子身高的,是孩子可以自己动手达到的。比如,门口的小衣柜,里面的挂钩都是孩子能伸手够到的。这样,孩子自己脱穿外衣、帽子、围巾后都能自己挂上去。教室的玩具也是孩子自己能拿出来、放回去的。这里要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20.
家长每每遇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内心怒火想压又压不住,分分钟要吼。其实,越吼孩子的注意力越难集中。下面来聊聊孩子专注力的那些事情,也来看一看家长是如何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的。对号入座看看孩子的专注力是否达标,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专注力。培养得好,专注力时长会随着孩子的生长而延长;反之则缩短。孩子的专注力每个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