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来在欧洲兴起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动物实验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2].现将我院开展该项技术治疗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Fleischmann[1]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年,裘华德等[2]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3,4]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尽管大部分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得到缓解,但仍有约20%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1].以往对该病采用单纯减压或单纯复位固定,但患者易顾此失彼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因为失稳、退变加重而导致手术失败[2].自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以来,该病疗效显著提高[3,4].最近几年,许多骨科医师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这类微创技术大体上分为两类: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以及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本文对开放性椎弓根手术技术和微创椎弓根定内固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脊柱微创技术是指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并需借助医学影像、显微内镜等特殊仪器和手术器械对脊柱疾患进行诊治的方法和技术[1] .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出症(LDH)虽然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2] .随着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脊柱微创手术治疗LDH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越来越显示出其创伤小、恢复期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越性.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治疗技术都不可能涵盖疾患的所有类型.本文就LDH的脊柱微创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KP与PVP配合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PKP与PVP两种技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13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PKP与PVP两种技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80%发生于卵巢[1].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方法.以往的卵巢囊肿剥除术多采用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盆腔粘连[2].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3].作者对比分析了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38年Gross等首先成功地结扎动脉导管以来,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式[1].1966年,Rashkind等首先应用头端带有可扩张球囊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lloon atrial aeptostomy,BAS)[2],自此,介入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1972年,Bhati等在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手术中利用球囊导管暂时性堵塞动脉导管内血流[3],是介入和外科技术的首次同时联合应用.2002年,Hjortdal等提出了结合影像学技术和常规介入器材联合外科技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理念[4],即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镶嵌治疗在实时影像学支持下,可以缩短或避免体外循环时间,具有创伤小,治疗及时,准确度高的特点,尤其适合心导管介入或外科技术单独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病种和情况.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项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其在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虚拟内窥镜、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手术的方针与训练[1]、医学教学[2]等.  相似文献   

9.
过去,胃石症的治疗以药物和外科手术为主[1].近年来,随着胃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可在胃镜下采用不同器械进行碎石和激光碎石、高频电碎石[2]、微型爆炸碎石[3]、机械碎石、注射药物碎石等.我院胃镜室自1995年1月~2007年5月在电子胃镜下利用各种治疗器械治疗胃石症142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牙齿矫治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牙齿矫治更是正畸生物力学和矫治器本身功能的融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1],材料科学[2-4]和生物力学[5]为矫治器设计的核心,且凭借其美观性、舒适性、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6-7],广受好评[8-9].但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以牙长轴为中心的旋转移动是最难实现的[10...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胚胎冷冻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案[1,2].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胚胎冷冻技术,包括程序冷冻和玻璃化冷冻.程序冷冻技术已相对成熟和稳定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玻璃化冷冻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胃石症是进食某种食物后不能消化排空,积聚在胃内逐渐形成的固体性结块[1].在我国以食用柿子、山楂、黑枣等形成植物性胃石多见[2].常在食用这些食物后1周左右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嗳气,重者可致胃溃疡、胃肠梗阻等.过去,胃石症的治疗以药物和外科手术为主.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可在胃镜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碎石,如激光碎石[3]、高频电碎石[4]、微型爆破碎石[5]、特制圈套机械碎石[6]及注射药物碎石等.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电子胃镜下利用多种内镜治疗器械治疗胃石症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雁  张幼红  朱小红  王燕 《医学争鸣》2007,28(17):1627-1628
0 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可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 子宫肌瘤手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1]. 近年来 ,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多种治疗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方法[2]. 其中将宫腔镜技术与腹腔镜技术联合起来,运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既可同时处理宫腔与腹腔内的病变,又提高了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再次入院的痛苦及麻烦,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 为此,我院自2001-01/2006-01先后对5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了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现将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Chaussy等[1]于1980年首次将ESWL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并取得成功.目前这种非创伤性技术已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对于一些质地硬、密度高、梗阻时间长、局部粘连、尿路感染、包裹的结石以及伴有输尿管狭窄或炎性息肉的结石常不易粉碎,或即使被粉碎,由于局部梗阻包裹粘连碎石也不易排出[2].1979年Wickham等[3]使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殖后形成的包块总称.中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 20.43%[1],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高[2].目前,西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主要采取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131 I治疗、手术切除和消融治疗等干预措施,存在安全性、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不确定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而良性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波组织凝固技术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用微波组织凝固技术治疗尖锐湿疣、血管瘤、蜘蛛痣、化脓性肉芽肿、疣状痣、乳头状瘤等 6种皮肤病 12 4例 .[结果 ]一次性治愈率为 90 .3 % .总治愈率为10 0 % .[结论 ]微波组织凝固技术治疗皮肤病一次性治愈率高 ,止血效果好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间骨折在临床骨科很常见.以往的治疗效果使医生面对具体的患者难以截然判定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1].近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2-4].笔者2002年8月~2005年4月治疗3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临床多有报道[1-2],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健康,因此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式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理疗技术治疗2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与未采用理疗技术的常规治疗患者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将创面填以特定的孔隙敷料并将其封闭,以负压持续或间断吸引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十年来,欧美学者对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已进行诸多试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评价[1-3].  相似文献   

20.
谭显西  钟鸣 《浙江医学》2004,26(5):399-400,F003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完全闭塞动脉瘤,将动脉瘤腔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栓塞材料的迅猛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神经外科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方法,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1].本文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最新技术及材料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