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环境因素并提出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253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设计对术后室温及患肢皮温的保持、病室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对血管危象的发生给予针对性预防,并统计其再植成功率,与2006年248例断指再植患者的再植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53例总再植356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248例总再植305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8.36%.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术后环境干预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74例(104指)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预防效果。结果:74例(104指)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25例29指中,动脉危象12指,经对症处理后4指缓解,8指经重新手术吻合后均成活;静脉危象17指,其中13指成活,4指坏死,总救治成活率为86.2%,患者总满意率达97.3%。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而且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能力,同时可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方法2003年4月~2007年10月对36例(共39指)患儿实施断指再植术,并做好术后患儿心理护理及患指护理,及时发现患指血管危象,并给予及时治疗处理。结果36例患儿39指中34指成活,成活率为87.2%;术后出现7指动脉危象,11指静脉危象,危象发生率为46.2%。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精神紧张、寒冷、疼痛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指疼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恐惧情绪;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情况及动静脉危象发生的时间、特点,及时给予处理,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列护理器具在断指再植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改进前2013年6月—2014年12月96例断指再植患者及改进后2015年1月—2016年8月96例断肢再植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系列护理器具进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舒适度、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断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断指存活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列护理器具从细节处深化了优质护理专科专病的护理内涵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造成血管危象发生的多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断指再植病例65例共81指病例资料,探讨断指再植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65例81指中,发生血管危象12指(发生率为14.8%),其中动脉危象8指(发生率为66.7%),静脉危象4指 (发生率为33.3%).结论 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与疼痛、吸烟、寒冷及神经生理因素等有关,正确预防这些因素是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指功能评分、指功能优良率、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专科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指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避免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观察体会。方法:本组病例中按动静脉吻合比例1:2为9指,1:1比例为25指,仅吻合1条动脉7指,1条静脉2指。重点做好术后常规护理、血管危象观察、切口放血及甲床放血疗法观察。结果:出现血管危象10例,其中再植失败4指,成活39指,成活率为90.69%。术后经3~18个月随访,再植手指外观及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末节断指再植的患者,护士应了解术中血管吻合比例及血管吻合质量,密切观察再植指体、指腹的饱满度及切口、拔甲放血疗法渗血情况等,对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及再植成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放血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后应用放血疗法治疗静脉危象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2003年1月~2006年8月125例142指的断指再植过程。根据再植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放血方法,同时配以精心的护理。结果125例(142指)再植指中成活116指,坏死26指,成活率81.7%。结论放血疗法是处理静脉危象的有效方法,而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再植指体的血运,针对不同的放血方法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肝素等也是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和预防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术后严密观察再植指色泽、饱满度、皮肤温度,病室安静,舒适,保持室温23-25℃,禁烟,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95例断指再植,共101指,成活91指,成活率90.1%。结论: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再植指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指动脉转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转位组和静脉移植组,各100例。动脉转位组使用指动脉转位技术,静脉移植组使用自体静脉桥接移植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断指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自觉满意度。 结果动脉转位组临床优良率(91.00% vs 81.00%)、患者自觉满意度(96.00% vs 87.00%)均明显高于静脉移植组(P<0.05)。与静脉移植组相比,动脉转位组手术时间[(45.38±9.47)min vs(58.67±10.25)min]更短、断指成活率(95.00% vs 87.00%)更高(P<0.05)。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9.00% vs 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转位组指腹两点辨别觉较静脉移植组更短,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也更好(P<0.05)。动脉转位组断指再植后掌指关节(MP)、近端指关节(PIP)、远端指关节(DIP)的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静脉移植组(P<0.05),但2组断指再植后恢复工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转位组断指再植后血液循环状态和外观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静脉移植组(P<0.05)。 结论指动脉转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俱佳,不仅有效提高了断指成活率,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关节功能及外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成活率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利多+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给予地佐辛+托烷司琼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断指再植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59指)需要进行末节断指再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9指,断指残端修整术)和研究组(30指,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各2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再植成活率、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肿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肿胀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治疗优良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指尖离断后采用逆行顺序和顺行顺序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优方式修复指尖离断患者指端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指尖离断患者80例共216指,按照所行指尖离断再植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对照组进行顺行掌侧静脉再植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年指尖成活率分别为91.3%、72.3%,外形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指甲生长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观察组两点辨别觉为:(5.1±0.4)mm ,触觉良好者88指,痛觉正常者83指,运动功能良好者77指,对照组两点辨别觉为(6.2±0.6)mm ,触觉良好74指、痛觉正常分别为66指、运动功能良好62指,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成活率高、外观与指甲与正常手指相似、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1 127例(1 648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3例(824指),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了术后功能恢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液体浸泡的断指再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41指液体浸泡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25例41指断指再植术成功率90%。结论术后严密观察术指,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断指再植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顺行法与逆行法再植术式在含拇指或足趾断指(趾)再植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断指和(或)含拇指或足趾离断患者在再植时分两组各采用顺行法和逆行法再植术式(再植血管、神经、肌腱条数等同),并记录绝对再植时间(开始吻合组织至再植指完成),对时间及肢体体位操作难易进行评估。结果①逆行法组绝对再植时间明显短于顺行法组;②逆行法组较顺行法组在体位操作上明显简单易摆。结论在含拇指或足趾断指(趾)再植中逆行法术式较顺行法术式优越。  相似文献   

17.
断指再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活率。方法:对150例病人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术后妥善安置病人,加强局部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以及血循环危象的观察护理,注意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体位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成活146例,成活率为97.3%。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妥善保存离断手指,尽早实施手术是提高手术存活率的重要环节,而术后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再植指局部护理、疼痛护埋,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5例286指行断指再植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和正确保存断指。结果:成活268指,成活率93.71%,血管危象发生率15.03%。结论:术前重视保存离断指,术后重视局部护理和患者的生活护理,是促进再植指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多指断指再植术后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梁英  李军  宋媛  刘兴炎 《中国康复》2005,20(3):156-157
目的:了解综合康复治疗与训练对多指断指再植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断指再植的102个手指采用多种器械和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6个月的训练,102个手指达优82个,良7个,差8个,劣5个。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和训练是促进多指断指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