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的外源基因(DNA或RNA ) 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 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系统合成抗原,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新型疫苗。研究表明,核酸疫苗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而且由于核酸更易于修饰和改造,使核酸疫苗较以往蛋白疫苗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实际生产中,核酸疫苗的制备和纯化工艺较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且易于制成多价疫苗,因此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成功应用于人类的新型疫苗。此文对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NA疫苗(DNA vaccine)是1990年从基因治疗(genetic thera-py)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也称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DNA疫苗是把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质粒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使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免疫学与基因治疗的进一步开展 ,新一代疫苗也随之涌现。这包括 :合成肽疫苗 ,重组病毒疫苗及核酸疫苗 ,其中核酸疫苗最为引人注目。核酸疫苗是指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质粒构成的重组质粒 ,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从而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达到免疫的目的。本文对核酸疫苗的构建、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的概述。1 核酸疫苗的构建 核酸疫苗的构建方法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用于构建核酸疫苗的载体主要有质粒和病毒。用质粒载体构建…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由外裹蛋白衣壳的核酸组成.在真核宿主中,噬菌体不能复制,如无合适的原核宿主,噬菌体如同无生命的颗粒性抗原.近年研究显示,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可用来传递附着于其修饰衣壳蛋白上的免疫肽疫苗,或通过将真核启动子驱动的疫苗基因掺入噬菌体基因组而成为DNA疫苗的传递载体.虽然这两种方法很有希望,但今后有可能建立能共同传递肽疫苗和DNA疫苗的杂交噬菌体则更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5.
王英  宫相聪 《中国药房》2011,(13):1226-1228
目的:为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蛋白质疫苗、核酸疫苗和混合疫苗共3类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现状。结果:蛋白质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主要包括副肌球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钙离子激活蛋白激酶、磷酸丙酮异构酶等,核酸疫苗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和核糖核酸(RNA)疫苗,混合疫苗包括蛋白(重组蛋白和表位肽)的混合疫苗、DNA的混合疫苗、蛋白与DNA的混合疫苗。结论:寻找新的有效的候选疫苗抗原基因或通过优化组合新抗原分子以提高免疫保护效果,是当前血吸虫病研究的一个重点。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血吸虫领域研究的广泛应用,将使血吸虫病疫苗研究呈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DNA疫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21-2922
DNA疫苗(DNA vaccine),又称"裸"DNA疫苗(naked DNA vaccine)、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多肽或蛋白的基因构建在表达性DNA质粒中,经一定途径进入机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目的抗原多肽或蛋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目的蛋白的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  相似文献   

7.
程驰  赵海  何义国  高荣 《医药导报》2007,26(8):0906-0909
DNA疫苗安全性问题主要来自DNA疫苗元件与疫苗工程菌,包括DNA疫苗与细胞基因组整合、接种后诱导宿主产生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疾病、质粒DNA非目的基因编码蛋白所带来的负作用、抗性基因的转移问题、疫苗中内毒素和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问题、宿主菌体内DNA复制与纯化过程中基因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同于通常的小分子药物,也不同于大分子的蛋白多肽类药物技术药物。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核酸疫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学,对于其顺利进入临床试验,进而投入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核酸疫苗在机体的生物分布特点、研究方法学、现存方法的局限性及安全性 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顾琳娜  顾昊 《医药导报》2008,27(12):1484-1486
[摘要]肿瘤DNA疫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疫苗,因其能诱发有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因此在治疗恶性肿瘤中被广泛研究。DNA疫苗的抗肿瘤机制包括直接诱导特异抗肿瘤作用和间接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目前已构建出多种肿瘤DNA疫苗,如根据胚胎抗原构建的DNA疫苗、独特型DNA疫苗及根据病毒相关抗原构建的DAN疫苗等。基因佐剂可将编码某些细胞因子及T、B细胞表面共刺激因子等的基因与目的基因克隆于同一载体或不同载体共同免疫动物,其表达的相应蛋白起到佐剂的作用,可大大增强T、B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肿瘤DNA疫苗对人类肿瘤治疗与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DNA微阵列技术能快速有效地同时进行大规模核酸杂交实验,对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其优势在于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型的表达类型,接触某种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预测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最终对多基因突变和表达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用于新药及新疫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measles,mumps,rubella and varicella,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方法 采用麻疹病毒沪-191株、腮腺炎病毒S79株、风疹病毒BRDⅡ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北京84-7株,在原代鸡胚细胞或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株中制备高滴度疫苗病毒原液.观察4种原液按不同比例稀释配制后病毒的滴度变化和相互干扰现象,确定MMRV疫苗中4种原液的配制比例,并筛选适宜保护剂,建立最佳冻干工艺.同时,建立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检定方法.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选择最佳配制比例、保护剂和冻干工艺制备出连续多批MMRV疫苗,按国家药典要求检定全部合格.其中连续3批疫苗经国家检定机构检定合格:麻疹病毒基础滴度和37℃放置7d后的滴度分别≥3.9和≥3.5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腮腺炎病毒≥5.0和≥4.7 lgCCID50/ml,风疹病毒≥5.0和≥4.8 lgCCID50/ml,水痘病毒≥4.5和≥4.4 lg噬斑形成单位/ml.用建立的方法检测MMRV疫苗,结果4种病毒滴度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149~1.838,P值均>0.05).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行的MMRV疫苗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为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轮状病毒导致的疾病负担,但目前上市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回复以及肠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优化的传统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等亚单位疫苗成为潜在的候选疫苗,以提高轮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文总结了市面上主要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入临床试验新疫苗的研究情况,为后续的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疫苗全球相关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9):1706-1711
基于以往涉及冠状病毒疫苗的相关专利信息,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自从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系统综合征(SARS)暴发以来,冠状病毒疫苗专利申请量在2003年达到高峰;自从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暴发以来,冠状病毒疫苗专利申请量在2012~2015年有小幅增长。从重点申请人和疫苗类型的分析得出,目前针对冠状病毒以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为主,这也与我国和美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类疫苗类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刘芬  李雪  李香玉 《中国药事》2022,36(1):25-31
目的:在我国新冠疫苗研制与生产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为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公开信息,以及调研,梳理了国内外新冠疫苗的研制、生产与监管的现状.结果 与结论:为应对新冠疫情的流行,我国加快了新冠疫苗的研制和生产进程,对此,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为保证疫苗质量和保障疫苗供应,在可供借鉴的监...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规制备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技术基础上制备联合疫苗,建立了联合疫苗制备及冻干工艺,对冻干工艺的稳定性及其对抗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免疫效果比较、安全性、局部毒性、过敏试验。结果表明冻干对两种抗原无影响;两种抗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联合疫苗与同批卡介苗相比,效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疫苗组与同批乙肝疫苗组全程免疫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试验联合疫苗组与卡介苗组反应一致,均未见结核性病变。联合疫苗组与卡介苗组病变性质和病理演变过程相似,HBsAg并不增强卡介苗引起的炎症反应;未见全身过敏反应。连续9批成品检定全部合格,证明冻干工艺稳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百日咳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改良情况为例,分析监管政策对预防用生物制品技术改良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我国已批准疫苗的技术改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改良是促进疫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结论:监管机构需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促进疫苗的技术改良。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21年5月,我国已附条件上市及获批紧急使用了6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产品,其中包括4款新冠灭活疫苗产品、1款新冠腺病毒疫苗产品以及1款新冠重组疫苗产品.6款疫苗产品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临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有...  相似文献   

18.
mRNA疫苗技术的发展受到分子本身不稳定、自身免疫原性高以及体内递送效率低等因素的限制,经过30多年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其稳定性、高效传递系统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肿瘤和传染病mRNA疫苗研究进展明显。与传统疫苗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疫苗生产工艺简单、研发周期短、成本低,便于标准化生产,适用于大流行疾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的疫苗开发和生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疫苗。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本文从mRNA疫苗的特征、疫苗递送系统入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mRNA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mRNA疫苗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In 2002,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stablished the Vaccine Analytic Unit (VAU)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The focus of this report i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VAU's anthrax vaccine safety research plan was developed follow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se topics. METHODS: Public health literature, surveillance data, and clinical sources were reviewed to create a list of adverse events hypothesized to be potentially related to anthrax vaccine adsorbed (AVA). From this list, a consensus process was used to select 11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Adverse event background papers were written for each of these topics, addressing predetermined criteria. These were independently reviewed and ranked by a National Vaccine Advisory Committee (NVAC) workgroup. The adverse events included in the final priority list will be the subject of observational or other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ies using the Defense Med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DMSS) database. RESULTS: A review of various information sources identified over 100 potential adverse events. The review process recommended 11 topics as potentially warranting further study. The NVAC workgroup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adverse event topics for study: arthritis, optic neurit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wo additional topic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multiple, near-concurrent military vaccinations) were added in response to emerging public health and military concerns. CONCLUSIONS: The experience described, while specific for establishing the VAU's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safety of the current anthrax vaccine, may be useful and adapted for research planning in other areas of public health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