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住院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浓度。对血糖、血脂浓度超标者,结合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156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血糖代谢异常者128例(8.16%),导致糖尿病者34例(2.17%),血脂代谢异常者264例(16.84%)。氯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奥氮平、利培酮均可引起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氯氮平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最为明显;病程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越长,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武  赵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16-2917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APs)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慎重选择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2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分析患者入组时和继续原药治疗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变化特点。结果:短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血糖影响不明显,而年龄大、病程长、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血糖浓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体重指数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氯氮平组、奥氮平的血糖浓度最高。结论:使用氯氮平、奥氮平时,应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耐量下降(IGT)者应避免使用氯氮平、奥氮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APS)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慎重选择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2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分析患者入组时和继续原药治疗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变化特点.结果:短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血糖影响不明显,而年龄大、病程长、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血糖浓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体重指数与血糖浓度星正相关;氯氮平组、奥氮平的血糖浓度最高.结论:使用氯氮平、奥氮平时,应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耐量下降(IGT)者应避免使用氯氮平、奥氮平.  相似文献   

5.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B超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调查199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肝胆B超检查阳性的共86例(43.22%),其中脂肪肝33例(16.58%)、胆石症27例(13.57%),肝胆B超阳性率与用药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胆石症发生率较高,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监测体重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脂肪肝,胆石症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黎族精神病患者住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277例黎族精神病患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前5位的依次是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奎硫平;单一用药168例(60.5%),联合使用二种者99例(36.3%),氯氮平+舒必利30例(13.2%),氯氮平+氯丙嗪14例(6.5%),苯海索使用66例(24.6%)。结论住院使用抗精神病药仍以传统为主,与地区经济水平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逐渐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住我院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9例及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0例,合计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用药组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与未用药组的差异(P<0.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血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目前已发现氯氮平、奥氮平可明显增加体重和代谢障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对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于用药前,用药1周、1个月、2个月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种药物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氯丙嗪组36.21%,氯氮平组55.17%,利培酮组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较氯丙嗪、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小,对心脏毒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起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133例按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不同分5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8周后5组病人的血糖浓度均有一定的上升,以氯氮平为显著.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在精神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8年海南省安宁医院的住院3个月以上精神病患者临床和血糖、血脂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4 172例病程1年,住院3个月以上精神病患者临床和血糖、血脂检测完整资料,血糖、血脂及合并血糖血脂异常率分别为12.94%、53.74%、9.11%,且三者均随着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P<0.01);不同性别间,血糖以及合并血糖、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住院3~<6个月和≥6个月精神病患者,三项指标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质性精神障碍和抑郁症患者血糖异常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1.68%和16.96%,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为63.45%,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糖脂异常发生率最低,分别为0.00%、26.92%。结论 临床医生在治疗精神疾患时应考虑性别、年龄以及诊断等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同时限制高脂肪、能量饮食,指导或督促病人增加活动也应成为今后精神患者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住院6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用药情况调查(其中:男性392例;女性223例)同时将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服用氯丙嗪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奋乃静、利培酮、联合用药和氯氮平。但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几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同时发现,用药时间和入院年数对心电图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病程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引发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构成明显的统计差异。在临床实践中,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要特别关注年龄和病程对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42例住院精神病人用药后ECG变化进行分析,以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74例ECG异常,各种药物所致ECG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0岁者较〈40岁者ECG异常改变的明显增高.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ECG异常。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ECG.  相似文献   

13.
刘彩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74-2875
目的:调查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7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28例)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精神病药7例(7.73%);单一抗精神病药使用45例(47.37%),其中以氯氮平、氯丙嗪最常用(34.74%);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42例(44.21%),以舒必利联用氯氮平最常用(18.95%);三种抗精神病药联用1例(1.05%)。使用其他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丙戊酸钠8例(8.42%);抗抑郁、抗焦虑药2例(2.11%);联用苯二氮革类9例(9.47%);抗癫痫药:卡马西平5例(5.26%)。从使用频率看,舒必利40例(42.11%),氯氮平39例(41.05%),氯丙嗪25例(26.32%),氟哌啶醇6例(6.32%),其他4例(4.21%);从使用最高频率开始,前4位依次是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多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因素第一住院费用限制,第二流浪精神病患者一般家境贫穷,出院后要维持服药,故医生们从多方面考虑,着重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钾的影响。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首次发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惠者病例130例,使用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血钾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低血钾发生率为9.23%,其中酚噻嗪类为11.84%。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血清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60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进行比较,并使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分析抗精神病药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比例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越易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氯氮平导致患者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大于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自编调查表,回顾性分析24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47.2%(117/248),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为ST-T波改变,且与性别有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和毒性副作用不可忽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是女性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桂琴 《当代医学》2016,(27):150-151
目的:观察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通过口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口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分析比较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氯丙嗪引起的肝功能损害23例,发生率为36.51%,氯氮平引起的肝功能损害12例,发生率为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氯丙嗪对肝功能指标ALT(67.3±9.7)U/L、AST(32.3±10.6) U/L、DBIL(2.4±1.3)U/L;治疗8周,氯丙嗪对肝功能指标ALT(35.3±9.4)U/L、AST(31.6±9.8)U/L、DBIL(2.3±1.6)U/L。实验组肝功能损害显著大于氯氮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脂肪肝的B超检出情况及血脂改变。方法 对3 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肝脏B超和血脂检查,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患者300例(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300例(对照组1)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2)的肝脏B超和血脂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间的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增高检出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者脂肪肝的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精神分裂症 类型者脂肪肝B超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的B超与血脂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B超异常检出率高于血脂增高检出率(P<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肝脏B超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脂肪肝的改变, 从一方面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人胆结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的胆石患病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6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病人组)及1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B超检查,同时观察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及病期等指标。结果胆结石检出率:病人组为15.66%(其中男11.63%,女17.50%),对照组为4.74%(其中男3.70%,女6.10%)。两组在体重指数、血糖、Tch、TG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胆石组精神病人其体重指数高于非胆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期越长,其胆石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精神病人胆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原因可能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病人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所服药物分为四组,分别于1月、3月、6月、9月检测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几种药物均可引起血糖变化,以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能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