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输注方式对化疗性静脉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A、B两组各6只,A组双侧耳缘静脉分别按1ml/min(快速组)、0.25ml/min(慢速组)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盖诺);B组双侧耳缘静脉分别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低容量组)、20ml(高容量组)稀释盖诺后静脉注射。24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耳静脉局部病理改变。结果慢速组免耳静脉血管内皮肿胀、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重于快速组(均P〈0.05),高容量组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周围出血显著重于低容量组(P〈0.05,P〈0.01)。结论静脉输注速度过慢,容量过大,都有可能增加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损伤程度,临床中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理的容量和注射速度,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I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将332例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166例)和静脉化疗组(行单纯静脉化疗16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腔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及其他远处转移率和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结果联合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ⅡB期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2,P=0.434);Ⅲ期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9,P=0.046)。联合化疗组的腹腔局部复发率(1.9%)、腹腔转移率(3.8%)和肝转移率(3.8%)均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的8.2%、9.5%和10.1%(P〈0.05),而两组其他远处(肺、骨、脑)转移率(5.1%比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中,使用奥沙利铂组腹腔转移率和肝转移率(0.9%和0.9%)均显著低于使用顺铂组(8.8%和8.8%,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0.9%和4.7%比3.5%和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与肝转移率,腹腔化疗中奥沙利铂在预防腹腔广泛转移和肝转移方面较顺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入选ESDN患者75例,其中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 HDF组)28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HD +HP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透析充分性(KT/V),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影响;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血液灌流治疗与胰岛素抵抗、CRP、TNF-α、IL-6、Hb、Alb及BMI均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状态:HD+ HP组治疗前后有改善(P<0.05),较HD组和HD+ 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HD+ HP组治疗前后、以及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HD+ HDF组与H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ES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并低射血分数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68例,依射血分数高低分为两组:组1,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6 ~ 72岁,平均(59.3±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组2,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38~79岁,平均(62.2±7.1)岁;40%≤LVEF< 50%.狭窄段<5 mm,内膜剥脱术同期搭桥.狭窄段≥5 mm,狭窄近、远端各搭一支桥或序贯搭桥.结果 全组左心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2 ±2)mm vs (60 ±4)mm,t =7.32,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45±17)%vs (34±15)%,t=4.770,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径变化值[(12.4 ±5.6)mm vs (13.65 ±5.6)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左室变化值[(12.24 ±5.6)mm vs(13.65±3.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LVEF变化值[(10.12±3.6)%vs(10.3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并低射血分数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黄甘草汤联合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10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大黄甘草汤灌胃组(A组,25例),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组(B组,35例)和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大黄甘草汤组(C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大黄甘草汤灌胃;B组加用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组加用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大黄甘草汤灌胃.观察3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肝、肾功能,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常规,血浆电解质,葡萄糖及C反应蛋白并行A-PACHE Ⅱ评分;所有患者入院时分别于治疗后24、48、96 h取血测苗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 治疗后24、48、96 h时,3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水平比较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C组患者经治疗后急性肺损伤、胸/腹腔积液、肠麻痹/梗阻、败血症等并发症与A、B组患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间断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大黄甘草汤能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两者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68例髂静脉受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52例,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PTA+ stent)216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IVCS患者,采用手术取栓、置管溶栓加PTA,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对采用单纯PTA及PTA+ stent 的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53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7.4%(553/568).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单纯PTA的为94.0%、86.9%,PTA+ stent的为95.9%、96.1%;优良率单纯PTA的为81.3%、70.4%,PTA+ stent的为91.3%、91.7%.两组比较,出院后3个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6,P<0.05).出院后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5,P<0.05;x2=296.35,P<0.05).结论 PTA+ stent较单纯PTA在治疗IVCS的近期、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不同剂量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2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置换液剂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35 ml·kg-1 ·h-1)和高剂量组(55ml·kg-1·h-1)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使平均动脉压> 65 mm Hg(1 mmHg=0.133kPa).比较两组患者0、6、12、24h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前和治疗24h后氧合指数、乳酸、尿素氮、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72 h和24h尿量.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液体输入量、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平均治疗时间、治疗前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氧合指数、乳酸、尿素氮、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逐渐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低剂量组患者减少更迅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4h时高剂量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总量与低剂量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h后氧合指数、乳酸、尿素氮、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指标与低剂量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72、24h尿量与高剂量组患者比较略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组患者经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指标下降更明显,有助于此类患者早期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治疗ⅢC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142例ⅢC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70例(联合组)、行单纯新型路径清扫淋巴结72例(单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门静脉血中CEA mRNA阳性率和术后肿瘤的远处转移率.采用门诊、住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184±26) min、(282±80) mL、(28±5)枚和(180±28) min、(355±85) mL、(27±5)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2,5.267,0.496,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进腹后门静脉血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10.0% (7/70)和9.7%(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淋巴结清扫后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2.9% (2/70)和16.7%(1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0,P<0.05);全胃切除术后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4.3%(3/70)和4.2%(3/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年13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12.0 ~42.0个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 (5/70)和8.3%(6/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3%(23/69)和51.4%(3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远处实质器官转移率分别为10.1%(7/69)和44.3%(3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90,P<0.05).结论 新型路径淋巴结清扫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能及时阻断ⅢC期胃癌根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容量超负荷状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CM系统测定患者体成份,并以OH(overhydration)作为容量状态的评估指标;同时收集空腹血、24 h尿液及透析引流液用于透析充分性评估、Alb及其他生化检测。采用均数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容量状态与Alb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2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总体Alb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lb≥39 g/L和Alb〈39 g/L。结果显示前者OH及年龄平均水平均明显小于后者[OH,(1.75±1.60)vs(3.16±1.88)L,P〈0.05;年龄,(58.1±14.2)vs(67.8±12.3)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后,OH与年龄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301,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容量超负荷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OH也许是评估腹膜透析人群容量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Ⅳ期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33例,根据血液净化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15例行持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8例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1个月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摆脱替代治疗率分别为35%及28%,病死率分别为30%及3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摆脱血液净化的时间低于间歇性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为安全且有效地治疗措施,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总结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下及开腹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38)和开腹组(n=40),随访截止日期2014年5月.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实施肝切除术37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较长[(255±91) minVS(150±45)min]、下床活动早[(1.2±0.3)d vs (2.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191±153) mL vs(210±130)mL]、术后住院时间[(8.0±2.5)d vs (7.5±3.8)d]、术中结石清除率[97.3% (36/37) vs 95.0% (38/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 (6/37) vs 25.0% (10/4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随访率为[92% (34/37) vs 90% (36/40)],随访时间2 ~8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症状(n=3 vs n=5),以及结石复发(n=3 vs n=5).结论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2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116例)和全胃组(1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术后前3d胃肠减压管引流量分别为第1天(120±55) ml、(220±60) ml,第2天(80 ±28) ml、(190±50) ml,第3天(65±32) ml、(260±80)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5.2% (41/116)和66.4%(109/164),P<0.05;术后1年生存质量满意率分别为82.7%(96/116)和53.3%(109/164)(P<0.05);而在术后肺部并发症、1年复发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管状胃组疗效要优于全胃手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硝唑阿米卡星清洗液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5例.在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式均相同的前提下,缝合腹膜后,治疗组使用甲硝唑阿米卡星清洗手术切口,对照组常规使用碘伏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切口.结果 治疗组感染3例(2.10%)对照组感染10例(6.90%),治疗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治疗组感染2例(2.90%),对照组感染8例(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组感染1例,对照组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阿米卡星清洗液能够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特别是对感染严重的重症阑尾炎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概况,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2月352例手术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统计研究,观察NRS2002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支持率、营养风险及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NRS2002的适用率为98.3%,完全适用于我科临床.整体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72%.无营养风险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6% vs35.00%,P=0.018)、术后住院时间(15.25±5.37d治17.72 ±5.31 d,P=0.023)均优于存在营养风险组.通过营养支持手段,缩短了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15.22±4.55 d vs 17.72±5.31 d,P=0.029)、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6.95%vs 35.00%,P=0.043).风险组整体与无风险组整体比较,术前白蛋白显著偏低(36.72±4.02 g/Lvs 39.37±5.31 g/L,P=0.000),预后无明显差异(预后指标P均大于0.05).术后及时合理应用肠内营养能缩短禁饮食时间(3.25±1.32 d vs 3.73±1.54d,P=0.027),减少肠外营养(PN)应用时间(6.35±2.21 dvs 7.13±2.10 d,P=0.007).术后较长时间应用PN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住院费用(47385.32±8521.63元vs 49235±8374.52元,P=0.049).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十分必要,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地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日间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100例日间乳腺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氯胺酮组(D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组),每组50例.持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ETTCO2)等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副作用情况. 结果 D组患者麻醉前后RR、SpO2、PETTCO2无明显变化(P>0.05).P组患者麻醉后RR(10±3)次/min、SpO2(92.1±5.6)%明显下降(P<0.05),而PETCO2(38±6) mmHg(1 mmHg=0.133 kPa)升高(P<0.05),且其中14例发生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血流动力学也较P组更加稳定(P<0.05),但麻醉诱导时间(640±102)s和定向力恢复时间(804±228)s长于P组(P<0.01). 结论 Dex-氯胺酮复合用于日间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无明显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日间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研究自2006年1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诊断为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而行内分泌治疗的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实验组(IAD组)27例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照组(CAD组)25例均给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根据生活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PR25(见附录)记录生存质量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前列腺癌进展时间、患者生活质量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IAD组患者平均随访(41.4±1.2)个月,CAD组患者平均随访(37.2±2.5)个月,IA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35.6个月,CA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2个月,两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IAD组,患者的尿路症状、治疗相关症状及性功能情况比CAD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P<0.05),而两组患者肠道症状无明显差异(P >0.05);IAD组27例患者发生潮热症状者7例(25.9%)、乳房胀痛者4例(14.8%);CAD组25例患者发生潮热症状者13例(52.0%)、乳房胀痛者11例(44.0%),比较两组潮热症状及乳房胀痛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较之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可减轻雄激素阻断造成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用药剂量及治疗费用,延缓进展至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时间,是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维库溴铵在青年和中年女性患者全麻中肌松效应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定为Ⅰ~Ⅱ级的乳腺包块手术女性患者分为青年组(18岁~44岁)和中年组(45岁~59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给予2 ED95 0.1 mg/kg维库溴铵,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观察起效时间、时效、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比率恢复到25%的时间. 结果 青年组肌松起效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TOF恢复到25%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中年组[(156±33)、(186±44)s、(67±29)、(77±20)、(48±14)、(60±16) min] (P<0.05).两组时效[(37±10)、(43±11)min]、恢复指数[(21±17)、(22±1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年女性患者比较,青年女性患者对维库溴铵较敏感,起效快,体内作用时间短,但对肌松恢复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术后随访1~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随访率为100%.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 <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4.2±12.7) min和(27.3±6.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24.6) min和(42.6±11.2)d,(t=8.64,6.83,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较之常规Ⅰ期手术治疗,利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创伤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