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在肝外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55例成功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其中4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5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2小时50分钟;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胆道出血行二次开腹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9.7日。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需慎重把握经胆囊管探查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4例并发胆漏,...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上端结石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行肝内胆管支架引流术,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结果:36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后置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术中应用胆道镜在治疗肝左外叶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对23例肝左外叶为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检查及取石,其中9例病人合并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11例,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7例,合并肝左内叶结石3例。结果 23例病人均成功行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并通过肝断面胆管经胆道镜对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检查、取石,9例病人通过胆道镜取出胆总管内结石,11例病人联合胆囊切除,3例病人通过胆道镜取出肝左内叶结石。所有病人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42~188 min,平均(157±27)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 ml,平均(240±5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 d,平均(1.7±0.6)d;术后住院时间为7~13 d,平均(9.0±2.2)d。术后1例病人发生肝断面渗血,2例病人发生胆漏,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病人3~24个月,均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术中应用胆道镜治疗肝左外叶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疼痛轻、恢复快、残石率低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取石临床经验。方法80例胆囊结石可疑胆总管结石采用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腹腔镜下分离胆囊管至胆总管汇合处,剪开胆囊管前壁,扩张器适当扩张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明确胆道结石分布,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后再造影确认结石取净,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术后不常规放T管。结果6例胆道探查阴性。术中证实74例胆道有结石,0.6~1.0cm18例,<0.5cm56例。31例胆道内1枚结石,43例有2枚以上。18例需用等离子碎石器碎石。67例行胆囊管扩张。胆囊管开口变异6例。胆囊管损伤2例,处理后无术后胆漏。5例可疑肝内胆道结石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行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证实2例左肝管结石行胆道镜取石治愈,3例未发现结石。本组手术时间(168±34)min,出血量(50±8)ml,术后腹腔引流量(30±17)ml。62例术后3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管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是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对6例符合手术指征的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行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并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肝外胆管探查。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17.5±89.4)min,术中出血(108.3±102.1)m L。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12.7±4.8)d,残石率0(0/6)。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免切开胆总管治疗左肝内及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手术疗效.方法 对7例胆总管免切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叶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断面胆管行胆道镜探查取石,手术时间145~295 min,术中出血240~750 m L,无输血.术后3~5 d左肝断面引流管均顺利拔除,无胆漏及腹腔内出血.1例胆总管有残余小结石,予以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成功取出结石.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5~9 d,2个月后复查未见明显残余结石.1例因胆总管结石较多不易取出及结石有嵌顿导致手术失败,而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论 胆总管免切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及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2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组3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3.3±40.8)ml、术后5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8.0±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0.9±4.2)h;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23.3±57.6)ml,术后26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14.2±2.7)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4.1±7.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出。随访1.2(1-3)年,开腹组有2例复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组无结石复发,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左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为左肝内广泛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行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182.6±36.3)min,术中出血(213.5±65.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8.5±8.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3±3.1)d。术后发生肝断面出血1例,胆瘘1例,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未发现胆道结石残留或再生。 结论:对于肝左叶广泛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为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8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8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95~160 min,平均(130.5±12.5)min;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40.0±8.2)ml;术后住院4~12 d,平均(5.8±1.2)d。术后无出血、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发生胆漏,经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结论:在严格的适应证、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患者中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0例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90±30)min。78例患者(75.0%)未放置T管,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胆漏发生率6.4%(5/78),引流3~5d后自愈。26例放置T管患者术后造影3例有残留结石,后经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对6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60例;中转开腹3例。16例取石后T管引流,41例取石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2例,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1例随访4~48个月,2例失访,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术前影像学的准确评估,术者娴熟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手术技巧,以及对中转手术时机的严格掌控,术后的通畅引流,能够使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人在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合腔镜治疗高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与中药治疗高龄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69例高龄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病人,平均年龄72.6岁,平均病程5.8d。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通过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或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激光碎石,术后运用中药及针灸。结果:69例ERCP全部成功。9例EPBD后取石成功;60例行EST,成功57例;EST后取石成功50例,失败后行鼻胆管引流(ENBD)4例。经ERCP、EST取石后62例均II期行LC,成功60例,中转剖腹手术2例。EST失败和EST取石失败者7例,II期行LC并LCBDE,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残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均在术后3~7d出院,随访6~9个月均健康生活。结论:三镜联合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管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分为开腹组(n=36)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研究组,n=44)。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t检验。术后结石残留、术后结石复发等并发症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管拔除时间、T管夹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结石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管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其临床效果更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Ⅰ期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 ,有残余结石者再经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共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13例。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 ,除 1例术后胆瘘经保守治疗治愈外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 2例胆道残余结石经门诊胆道镜取净 ;术中患者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 ,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 ,只要掌握适应证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及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的经验.方法 腹腔镜下行 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液电碎石,经腹胆道镜钳道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 238 例,术中成功切除胆囊和取净胆总管结石238 例( 100.0% ).236 例( 99.2% )乳头狭窄切开成功,直接施行一期缝合术,2 例( 0.8% )乳头狭窄切开失败者改为 T 管引流术.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 4 例( 1.7% );发生胆漏 7 例( 2.9% ),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选择适宜的患者,采用三镜同期手术扩大一期缝合术应用范围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江志静  王浩  王宏伟 《腹部外科》2006,19(3):158-159
目的评估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在肝胆管结石术后的意义。方法对176例肝胆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病人,在T管胆道造影基础上常规辅以胆道镜检查。结果176例病人中,造影检查明确或怀疑有残留结石者共39例,其中胆道镜证实者31例,另外8例胆道镜检查未见结石;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的137例病人中,胆道镜检查发现有残留结石者13例。结论经T管胆道造影存在一定的假阴性,联合术后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可进一步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z。=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漏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