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淑彦  王琳 《临床荟萃》2013,(12):1405-1406
已有研究证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6%,进展至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4%。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活跃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持续抑制HBVDNA可以阻止肝脏的炎症坏死反应,延缓甚至改善肝脏疾病的进展。本研究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旨在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我院16例临床资料,探讨能否打破常规,使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尝试使用干扰素治疗的1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选择、干扰素治疗的方法、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15例存活,6例HBV-DNA阴转,5例肝硬化失代偿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余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干扰素治疗部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非是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贺普丁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5年生存率仅为14%。贺普丁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迅速减少人体乙肝病毒的含量。作者对19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贺普丁抗病毒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谢世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297-1298
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如果病毒复制活跃疾病会进一步发展[1,2],因此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能会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对乙肝病毒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报道不多,且结果不一.作者对39例患者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了解该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形成的最常见原因,经研究证明抗乙肝病毒治疗对阻止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进一步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不适合干扰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本研究在给予保肝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顾文芬  陈春华  吴剑 《华西医学》2010,(12):2244-2245
目的总结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将1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类护肝药物对症治疗,但治疗组118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明显好转,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控制腹水产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宣教,加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自我护理管理,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方法 通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于药物的依从性、心理、日常生活、定期复查、饮食等指导和宣传,了解不同时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42例通过掌握自我护理管理内容及方法后,均能遵医嘱服药,遵循护理指导,提高了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我科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结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以及掌握正确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对于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2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2.
替比夫定属核苷类似物药物,因其抗病毒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作为慢性乙型治疗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确切疗效与安全性资料。我科应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是一个难点,而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肝脏炎症反复活动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发症增多,治疗更加困难,预后差。终末期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是延缓和阻止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观察比较两纽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Child—Pugh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肝功能改善、HBVDNA下降幅度及Child—Pugh积分值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为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约75%以上有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肝硬化早、中期腹水多为轻中度,经过适当治疗后可消失。到晚期,虽经正规治疗仍难以消失称为难治性腹水或顽固性腹水。本院自2000年起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方法,治疗顽固性腹水4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会进一步发展[1-2],最后发展为肝哀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临床上应选用快速抑制病毒复制,耐药风险低的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3].为此作者观察了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09例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及可能的相关因素,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49例。对血清GP73鉴别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性能进行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HBV DNA)水平显著相关,但与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15.9±96.56)ng/mL]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13.7±68.95)ng/mL]。ROC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0,P0.05)。当cut-off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40.5ng/mL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中,GP73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5%和75.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损伤及病毒复制状态有关。检测血清GP73有助于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期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8例,其中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8例不做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均常规使用护肝、对症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指标HBV—DNA阴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明显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作者于2007年8月~2009年9月,应用膦甲酸钠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如病毒、酒精等)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病变.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1].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进展性和致死性疾病,如未经合理治疗,部分患者10~3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30~50年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5年存活率55%,失代偿肝硬化5年存活率14%,肝癌5年存活率5%,预后差[2].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对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9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