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返工作岗位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返工作岗位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例肝移植术后在门诊部随访的病人按是否重返工作岗位分为重返工作组19例和未返工作组36例,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调查,比较两组主要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各因子得分.结果重返工作组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得分高于未返工作组(t=3.071、2.415、2.509、3.03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因子分中,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支持、工作与学习、生活质量总分,重返工作组明显高于未返工作组(t=2.610、2.283 、3.309、2.344、2.440、4.215、2.55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肝移植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姜巧明  汪芬华   《护理与康复》2020,19(3):40-43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ICU康复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ICU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简明烧伤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应用良好,能够改善患者早期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反应对烧伤患者重返社会工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分为Ⅰ组80例(轻度烧伤)、Ⅱ组50例(中度烧伤)、Ⅲ组20例(重度烧伤),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创伤后的心理状况,并随访6~24个月调查三组患者重返社会工作情况。结果:(1)三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Ⅰ组。(2)三组住院时间、重返工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Ⅰ组;三组重返原岗位工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Ⅰ组。结论:烧伤程度越重,患者心理创伤反应越严重,重返社会工作的时间就越长,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康复、功能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塑自我,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结肠息肉内镜治疗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应激状态〔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 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 两组IES-R评分和HADS中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P<0.05), 且观察组IES-R评分和HADS中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C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 且观察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结肠息肉内镜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机激发策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42例肾癌根治术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选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6月30日46例肾癌根治术患者纳入联合组,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动机激发策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及干预3 d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干预前及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加速康复外科组(P<0.05);两组干预3 d后HA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SSR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联合组干预3 d后HADS评分低于加速康复外科组(P<0.01)、SSRS评分高于加速康复外科组(P<0.01);两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加速康复外科组(P<0.05)。结论:动机激发策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家体感互动游戏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呼吸内科4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居家体感互动游戏锻炼。干预前后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疲乏总分及一般性疲乏、活动减少、动力下降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0. 05),体力疲乏得分低于干预前(P0. 05); HADS量表总分及焦虑、抑郁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 0. 05)。结论居家体感互动游戏锻炼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疲乏及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丽  李芳 《医学临床研究》2016,(6):1201-1203
【目的】探讨重返工作岗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r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是否重返工作岗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各项临床指标及健康调查表的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嘱用药、良好的生活方式、腰腿锻炼、避免诱发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返工作岗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9月由综合ICU转出至普通病房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9年10-12月转出的1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成立ICU过渡期护理小组,观察组患者接受ICU过渡期护理小组的ICU过渡期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医院常规转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ICU重返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重返率、总住院天数、抑郁得分及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评价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ICU过渡期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综合ICU转出患者非计划ICU重返率,缩短住院天数,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70岁)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高龄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高龄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另选体检中心的60名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ERCP患者和健康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健康组仅作心理评估。于入院24 h内和出院前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 ERCP患者干预前焦虑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HA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D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ERCP高龄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可以促进高龄ERCP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社区的自我管理模式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状态、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某社区医院心肌梗死后恢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由全科护士对心肌梗死康复期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别采用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住院相关的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及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健康状态、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结果:实验组躯体活动度、安全度、情感反应、饮食及药物关注度这5个维度的健康状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及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2周的基于社区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担,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采用烧伤后健康专用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对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受伤面积、受伤时间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手术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及躯体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住院天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关系、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得分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受伤时间、手术次数、收入情况、住院天数、文化程度、受伤时间、手术次数、收入情况、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住院天数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及社会应关注重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对应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及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250例神志清楚及智力正常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原发病的严重程度[以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量表评估]、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天数、每日睡眠时间、入住ICU的时间等10项资料,在入院4 d后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来测评其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在患者出院2个月内,成功随访195例,以HADS量表再次测评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与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CI评分(P<0.01),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3项为患者出院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CCI评分(P<0.01),APACHEⅡ评分(P<0.05),住院期间出现谵妄(P<0.05),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5项因素为患者出院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较高。原发病较重,住院期间出现精神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原发病较重,APACHEⅡ评分较高,且住院期间出现精神、谵妄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0例,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能力(ADL)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出院时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出院时日常生活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较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时QOL总分、心理、社会、物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评分较入院时有所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戴百章  李梅华  郑勤玲  曹文贵 《临床荟萃》2010,25(22):1946-1948
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V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通过肺部呼吸VRI记录图像的住院患者76例,分析其图像特点,所得数据与患者应用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生活质量问卷(过去1年内的情况)得分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Ⅱ级患者VRI肺部定量数值(Quantitative Lung Data, QLD)与COPDⅢ级患者QLD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Ⅱ级患者比COPD Ⅲ级患者最大能量图(maximal energy frame,MEF)最高值分数高,分别为(1.32±0.13)分vs(1.08±0.16)分(P<0.01).COPDⅡ级与COPD Ⅲ级患者比较其SGRQ值低,分别为(49±13)分vs(62±16)分(P<0.01).患者的MEF值与SGRQ值呈负相关(r=-0.932,P<0.01).结论 VRI中COPD Ⅱ级患者最大能量图值高于COPDⅢ级患者,患者MEF值与SGRQ值之间有相关性.VRI有助于对COPD患者肺功能评估,同时有助于协助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重返工作岗位的肝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重返工作岗位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H-74),调查重返工作岗位肝肾移植术后患者30例(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并将其与未重返工作组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重返工作岗位对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各维度、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肝肾移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骨质疏松所致严重椎体骨折患者48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复位后行PKP,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经术前体位复位,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较体位复位后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48例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患者活动能力显著性增加(P〈0.05或0.01)。结论术前体位复位联合PKP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护理论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护理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功能活动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社交功能、总体健康感、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护理论可还患者以基本的生活权利,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遂昌县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回归工作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遂昌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2例职业性手外伤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于出院前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伤后3个月随访其回归工作的情况。结果截至伤后3个月,有122例(63.5%)患者回归工作,缺勤时间中位数为28d(13~86d)。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伤后对家庭总收入水平的影响、受伤部位、手外伤严重程度和希望水平是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未回归工作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遂昌县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回归工作率较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能影响患者的回归,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至重度创伤患者治疗出院3个月后与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HRQOL)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疾病感知问卷创伤中文修订版”(Chines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IPQ-R,Trauma)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36-items Health Survey,SF-36)对186例中至重度创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进行出院3个月后的随访观察。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参与者完成了全部三次的调查,总应答率为72.58%。最常被患者提及的症状包括:疼痛、体重体力下降、疲劳。疾病表述中得分最高的为疾病相关性、可控性和后果,得分分别为(3.74±0.51),(3.64±0.45),(3.51±0.72)分。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总评的平均分低于心理健康总评,其中“躯体角色”和“生命力”分别在这两个总评中得分最低,得分分别为(45.07±18.25),(63.54±17.30)分。影响躯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身份、后果、时间延续性(急性/慢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而影响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因素包括:身份、情绪表达、时间延续性(P〈0.01或P〈0.05)。结论疾病表述能作为评价创伤3个月后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了解创伤患者的疾病表述,能帮助护士更好的理解创伤患者的疾病感知,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为制定创伤后恢复计划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接受烧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9个因子分和对照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分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研究组总分、躯体化、强迫、焦虑及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和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维度分均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提高( P<0.05或0.01),对照组主观支持因子分和积极应对维度分也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提高( P<0.05或0.01),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严重烧伤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