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倩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9-1050
我院率先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自2005-06~2005-09对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方法:应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技术检测3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过敏原。结论:加强对过敏性紫癜患者饮食的干预及其他过敏原的接触,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寻找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或影响因素,对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使用德国Regumed公司生产的百康生物共振系统(BICOM2000),对5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应原反应,其中粉尘螨占89.50%,鱼类占82.62%,屋尘螨占79.17%,杀虫剂占77.11%。[结论]变应原复杂多样,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尽量避免接触、食用变应原,对不能避免的变应原进一步做特异性脱敏治疗,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的检测,并收集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选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检测其过敏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昆虫类过敏共37例,占了61.66%,主要是螨虫过敏。花粉过敏20例,占33.33%,主要是艾蒿、柳树和杨树花粉。动物毛类过敏4例,占6.66%,主要是狗毛过敏。在分析影响患者过敏的因素中发现,年龄因素影响较为广泛,儿童、老年人较为容易诱发过敏反应。除此,影响因素还包括遗传、工作内容、居住环境等。患者的症状积分越高,给患者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结论: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导致发生过敏性鼻炎有很多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宣传,提醒患者注意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1900例过敏患者的常见过敏原血清抗体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华南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各类情况 ,对我科 190 0例过敏患者血清进行 17种常见过敏原IgE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0 0例患者均为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7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 ,来自华南各地。其中男 889例 (46 .79% ) ,女 10 11例 (5 3.2 1% ) ;年龄 2~ 73岁 ,平均 35 .2 7岁。所有患者均被临床或实验室确诊为过敏性疾病 ,其中荨麻疹 12 99例 (急性荨麻疹 15 5例 ,慢性荨麻疹 114 4例 ) ,湿疹5 73例 ,其他 2 8例。1 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SAI公司的IVT过敏原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6.
每月医讯     
关键词:过敏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生物共振法”治过敏《健康报》讯一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时常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续性喷嚏,有大量水样分泌物,重时还伴有哮喘、荨麻疹等。每次治疗后都有所好转,但一遇“风吹草动”,旧病又复发。不久前,他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皮肤科,尝试了一种新式“生物共振疗法”。“生物共振疗法”靠电极可测定出常见的400余种过敏原,如食品类(谷、鱼、肉、水果)、吸入类(霉菌、螨虫)、添加剂类(防腐剂、调味剂)、接触物(杀虫剂、金属、工业毒物等)、花粉类(草类、灌木、树类等),另外患者可自带可疑过敏物进行临床确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中常见过敏原情况,帮助患者避免再次接触、预防复发过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触性皮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试验结束后,对患者过敏原数量、种类进行分类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例数为78例,阳性率达97.5%;27例患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30例患者对两种过敏原过敏,9例患者对三种过敏原过敏,三种以上过敏物质过敏的患者12例;过敏原种类较多主要为对苯二胺、重铬酸钾、乙二胺、咪唑烷基、尿素、硫氢基混合物、苯唑卡因、环氧树脂等.结论:斑贴试验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接触性皮炎的基本方法,此类患者过敏原种类繁多,此试验可以给与患者指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生物共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选龙眼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并以桃红四物汤合金铃子散加减为基本方进行口服治疗,再配合百康生物共振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药结合生物共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过敏原是一种能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寻找过敏原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与之接触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方法。MORA-Super生物共振仪通过自动识别与人体多次接触的每种物质在体内留下的生物和物理印痕,从人体外检测而明晰致病原。由于许多人对这种技术的检测原理并不熟悉,加之传统过敏原检测方法如点刺、斑贴、抽血等对人体有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的综合治疗中常看到建议小儿避免不良饮食行为,如巧克力、苏打水、可乐等饮料以及各类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等,也有助于改善儿童过度兴奋和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用生物共振法进行对照研究检测20例多动症抽动症儿童的过敏原,显示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哮喘儿,但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过敏原的种类相对集中,不像哮喘可以有多类过敏原同时阳性。提示,过敏原在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比较普遍,但孩子并没有表现传统意义上的过敏表现,如喷嚏、咳嗽、喘息等,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是否存在脑血管过敏呢?如果是这样,小儿可能不表现常态的过敏反应,而呈现多动症或抽动的系列表现。临床工作中对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利用生物共振检测治疗仪脱敏治疗后多动症抽动状明显改善,提示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体内的确有过敏状态。有报道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是多动症患儿一项有效的治疗。生物共振反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国内外临床均发现对过敏性皮炎效果较好。建议也应用于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的检测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疾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引发过敏性疾病的原因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大过敏原:一是接触性过敏原,如油漆、尘土、螨虫、霉菌、化妆用品等;二是食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菠萝和药物等;三是注入性过敏原,如蚊虫叮咬、注射药物等;四是吸入性过敏原,  相似文献   

12.
62例过敏性紫癜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探讨变应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62例患儿中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97%,其中17例(27%)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0例(32%)对2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粉尘螨(18%)、柳桑梧桐花粉(18%)。食物组最常见的为蛋白蛋黄(24%),牛奶(15%),鱼(11%),虾蟹(11%)。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蛋黄和牛奶等蛋白类食物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筛选过敏原,可指导对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及分析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秋季鼻炎主要过敏原。方法:采用本地区秋季花粉进行临床自制斑贴试验。结果: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多生长的黄蒿,大紫蘑菇过敏率分别为63.1%和43.1%,与野花牧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64,=4.56,P0.05)。而且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53.8%,可能与刺激反应、过敏原配置浓度、斑贴交叉过敏等有关。结论:明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秋季骤增过敏性鼻炎变应原,对临床预防脱敏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及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疑似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总体过敏原情况,以及血清总IgE、细胞结合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72例,主要阳性食物是虾、蟹、牛奶;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患者有89例,主要阳性吸入物是尘螨组合、蟑螂、霉菌组合。观察组的血清总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总Ig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胞结合IgE对过敏性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确定过敏原种类,同时联合检测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有助于过敏性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湿热蕴脾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总IgE水平,其中湿疹167例,特应性皮炎31例,荨麻疹44例。结果: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阳性者113例,占46.6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艾蒿过敏者多见,各占33.88%、15.70%、14.87%,食物性过敏原以蟹、海鱼组合、花生多见,各占16.52%、11.57%、9.91%。结论:广州地区湿热蕴脾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规检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有助于寻找相应过敏性,减少或避免接触,可减少疾病反复,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探讨变应原皮内试验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变应原皮内试验对2 000例厦门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2 000例患者中过敏原阳性1 626例(81.3%),吸入组中粉尘螨阳性率最高(53.5%),食物组中海虾阳性率最高(40.3%)。结论厦门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是粉尘螨、花粉和海产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体免疫程度的不同,采用酶免疫球蛋白来检测过敏性皮肤病,其中针对不同的免疫反应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笔者对此症状的过敏原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对200例过敏原中包括树花粉、特殊杆菌、特异性病毒等多种过敏原进行分析检测,然后抽出各类比例型人群加以分析探讨,最后通过阳性与阴性的显示比例对照,估计现实实际中受感染人群的过敏程度,以此通过不同的预防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一直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明确过敏物质非常重要,根据结果,可以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过敏原接触,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现将我科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以来,采用德国生产的BICOM2000系统对100例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3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皮肤点刺法进行过敏原检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0例均为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间我科门诊患者,男146例,女154例;年龄4~72岁,平均32.6岁;病程3天~40年,平均2.4年;荨麻疹89例,湿疹77例,过敏性鼻炎47例,支气管哮喘46例,咽喉炎28例,过敏性紫癜13例。  相似文献   

20.
最近,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对298名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列出“排行榜”,发现人们过去一直认为容易引起过敏的牛奶、牛肉、鱼、虾,反而在排行榜上“屈居”榜尾,芒果、腰果等原来不被关注的南方水果及食品却“荣登”前几位。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为探清过敏原,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测技术,对2004年3月至今年6月的298名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通过空气吸入体内引起过敏的过敏原,比食物性过敏原诱发疾病的几率更高,其中屋尘、户尘螨、树花粉、猫毛皮屑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