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相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0-3230,3240
目的:提高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质量管理。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PDCA用于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护理对策.方法病者对88例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恢复期患者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结论对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早期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以便尽可能消除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心理因素,使患者早日健康走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常规的医疗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30例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对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能明显缓解患者衰退,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303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剑  陈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02-503
目的:了解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的携带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对2003年8月至2007年5月303名送入我院住院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及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612例进行HBsAg检测,对它们的携带率进行比较,并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携带率从性别、疾病分类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3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阳性率为24.75%,其中男性26.70%,女性22.53%。按疾病分类HBsAg阳性率,精神分裂症为29.41%,精神发育迟滞为19.78%,其他为23.66%;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HBsAg阳性率为8.91%。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的8.91%,高于一般人群的8.53%,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赵莹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120-122
目的:探讨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合并梅毒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交叉感染,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分析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合并梅毒的护理难度,采取及时入院常规检查和早期预防,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加强基础和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合并梅毒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得到精心护理,无交叉感染和意外事件发生。结论:加强合并梅毒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有效健康指导,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可减少交叉感染,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莉  肖燕  殷月华  马三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97-2297,230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由公安部门送至本院住院的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单用药物组和药物结合护理干预组,在入院时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第8周末,护理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依从性比较: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方法:识别和评估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结果:结论:需大力加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意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运用心理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或消除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负性心理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汪建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80-3181
目的:探讨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467例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人院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相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大多病史不详,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行为紊乱,语言不通或者弱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合并躯体疾病较多,甚至有的女患者已怀孕。结论: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护理及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在护理上更需要特别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9+2747
目的:对昆明地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治疗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3.6%,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旅途性精神病肇事肇祸率最高。高风险患者占54.8%。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多,危险等级高,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规范。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3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分布情况分析,了解其流浪原因。结果:530例患者中,女性占60%,青壮年较多,单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病史不详者占36%,半数以上患躯体疾病。经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和工娱疗法、行为矫正、醒脉通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无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结论: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监护不利。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缺乏,且提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12.
李文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14-114,14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60例实行CCM模式.入组时和半年后利用NOSIE和SDSS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半年后该组患者NOSIE量表中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等因子分和SDSS量表评分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CCM能提高女性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情况的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规范.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3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分布情况分析,了解其流浪原因.结果530例患者中,女性占60%,青壮年较多,单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病史不详者占36%,半数以上患躯体疾病.经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和工娱疗法、行为矫正、醒脉通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无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结论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监护不利.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缺乏,且提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14.
黄桂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56-1856
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精神病的特点,流浪精神病患者常被有关部门强制送入精神病医院救助治疗。对这些患者加强有效治疗监护,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及回归社会,对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作为南宁市唯一一家负责专门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在护理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柳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75-27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心理问题采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根据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通过谈话、心理疏通、成功病理讲解等使患者减少心理负担,顺利的通过手术.结果 我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干预后心理问题明显减少,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护理工作要针对相应的护理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手术做好充分准备,为术后康复做好基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红 《吉林医学》2010,31(21):3555-3555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及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1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得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流浪精神病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根据流浪精神病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撒兰梅  杨萍 《新疆医学》2014,(9):152-153
我院为民政所属的事业单位,主要收治“三无”及城市无着落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大部分患者长时间住院,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目前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上市,精神科临床医师使用各类精神科药物的习惯产生了潜在变化.本文对我院416例2014年1月31日在我院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一日临床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促进民政精神病院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饰虹  赵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52-325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现状,为完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制调查表对2004年9月20日~2008年12月31日以救助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一般特征、疾病分类及救助结果。结果.救助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待分类精神障碍占97.49%;滞留在院亦逐年增多。结论:我市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患者、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结合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的实践,对目前救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丽 《包头医学》2015,39(1):39-40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肾内科68例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各期(观察熟悉期、工作信任期、终止评价期)的心理问题,给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8例老年住院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心理问题得以消除或缓解.结论:肾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期进行,能有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值得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