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患儿161例,根据病情分为过敏组与非过敏组,2组均进行FeNO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析2组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1)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2)。(2)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的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础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50%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中段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25%)呈负相关(P<0.05),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7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无明显相关性(P>0.05);(3)非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及基础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该类哮喘患儿预测气道可逆性及评估哮喘病情的一个良好的无创性指标。而对于无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则不能有效反映其气道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脂与哮喘的发生、临床分期、过敏情况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56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46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n=24)和慢性持续期组(n=32)。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结果将哮喘患儿分为非过敏性哮喘组(n=16)和过敏性哮喘组(n=38),2例未测定。检测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空腹血脂水平,并对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各项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慢性持续期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P < 0.05);与非过敏性哮喘组相比,过敏性哮喘组患儿血清HDL水平降低(P < 0.05);在6~13岁年龄组哮喘患儿中,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用力呼气50%流量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与HDL有线性回归关系,且均与HDL呈正相关(P < 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期流速与HDL、LDL有线性回归关系,且均与HDL、LDL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血脂与儿童期哮喘的临床分期、过敏情况及肺功能均有关,提示血脂可能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273例哮喘患儿,测量肺功能并同时完成C-ACT评分,以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作为通气功能指标与C-ACT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将气道反应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极轻度4级,比较各级间C-ACT得分及大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研究C-ACT与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C-ACT与FEV1%、P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和0.34(P<0.01),去除就诊前4周患上呼吸道感染和小于7岁的患儿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52(P<0.01);气道反应性重度和极轻度组间C-AC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和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就诊前4周内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年龄是影响其相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评价哮喘评估指标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185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及肺功能检测的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的139例 (75.1%),部分控制的36例 (19.5%),未控制10例 (5.4%)。是否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C-ACT)、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PAQLQ)得分等哮喘检测指标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哮喘患儿FEV1%与C-ACT、PAQLQ呈正相关性 (r = 0.214、0.312,P < 0.05),而与FeNO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r = -0.18,P > 0.05)。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儿童哮喘控制的影响因素。联合FEV1%、FeNO水平以及C-ACT、PAQLQ评分等多个指标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更有利于儿童哮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CF)儿童的营养状况,并分析营养不良与临床特征、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CF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营养状态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营养不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2例CF患儿,男童25例(48%),女童27例(52%),年龄7个月至17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系统(96%,50/52)为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4/52),以中重度营养不良(65%,22/34)为主。营养不良组患儿病程更长,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比例更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更明显(P<0.05)。营养不良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测值百分比、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测值百分比均低于营养正常患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重指数Z评分与上述6个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F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与肺功能下降有关,较高体重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肺通气功能中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1秒率(FEV1/FVC)正常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BDT)阳性率,提高对FEV1、FVC及FEV1/FVC正常的哮喘患儿完善BDT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年龄5~14岁,可配合肺通气功能及BDT检查,收集FEV1、FVC及FEV1/FVC正常的患儿肺功能资料,统计BDT阳性率并分析小气道功能状况。结果共纳入FEV1、FVC及FEV1/FVC正常的患儿1 631例,其中肺通气功能正常1 414例,小气道功能障碍217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15 min后,BDT阳性哮喘患儿共127例,阳性率为7.8%;男87例,女40例,其中合并小气道功能障碍患儿BDT阳性62例,BDT阳性率为28.6%。FEV1改善率在8.0%~11.9%有132例(8.1%)。用药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98.5±10.3)%;吸入硫酸特布他林15 min后,改善率为13.5%(12.5%,16.2%)。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瞬间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瞬间呼气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改善率与其基础值呈负相关[FEF50(r=-0.339,P<0.01)、FEF75(r=-0.400,P<0.01)、MMEF(r=-0.375,P<0.01)];FEV1改善率与FEV1基础值无显著相关(r=-0.128,P=0.153),FEV1改善率与MMEF基础值呈负相关(r=-0.231,P<0.01)。结论有部分哮喘患儿在FEV1、FVC及FEV1/FVC正常范围时BDT阳性。建议对症状典型或不典型哮喘患儿在诊断及随访时尽可能完善BDT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及获取当前个人最佳值,同时结合小气道功能有助于全面评估哮喘病情及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gE介导的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初诊为哮喘急性发作的6~14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特异性IgE结果分为IgE介导组(n=61)及非IgE介导组(n=25),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将IgE介导组进一步分为1、2、3种和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组。检测FeNO水平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常规通气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FeNO与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E介导组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IgE介导组(P < 0.05);FeNO水平随着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种类的增加而增加(P < 0.05);IgE介导组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用药前后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的改变量(△FEV1)和改善率(△FEV1% pred)呈正相关(分别r=0.655、0.473,P < 0.05),而与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呼气峰流速(PEF)、用药前后PEF的改变量(△PEF)和改善率(△PEF% pred)、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无相关性(P > 0.05);非IgE介导组FeNO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FeNO水平与过敏程度有关;对于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正相关,对哮喘的诊断、评估病情及了解气道可逆性有一定价值;对于非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则不适用于间接了解其气道可逆性,两者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哮喘门诊就诊的136例5~15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FeNO水平、肺功能和ACT评分,分析三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FeNO水平与ACT评分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05)。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呈负相关(r=-0.206,P<0.05),与FEV1及PEF不相关。ACT评分与肺功能FEV1/FVC呈正相关(r=0.242,P<0.01),与FEV1及PEF不相关。结论 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与FEV1/FVC呈负相关, ACT与肺功能FEV1/FVC呈正相关,然而分组研究后,三者不具备稳定的相关性。FeNO评估哮喘儿童气道炎症,ACT评估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水平,肺功能评价哮喘患儿气道阻塞情况,三者是从儿童哮喘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互为补充,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共同应用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哮喘初次发作患儿51例,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肺活量(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 5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30±2.33)岁.患儿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总阳性率58.8%,并有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与舒张试验前比较,舒张试验后大小气道各指标的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代表大气道指标的FEV1改善率≥12%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58.8%;以代表小气道指标的MMEF改善率≥25%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7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哮喘发作患儿FEV1基础值>70%亦可行支气管舒张实验,同时结合大、小气道指标以判断气道可逆性可以更全面反映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1 500 IU/mL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5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IgE水平及是否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分为对照组(总IgE>1 500 IU/mL,未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正常治疗组(总IgE水平在30~1 500 IU/mL之间,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及超高IgE治疗组(总IgE>1 500 IU/mL,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急性发作患儿比例、IgE水平、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浓度的差异。结果 治疗第8周时,正常治疗组、超高IgE治疗组C-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常规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 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哮喘或CVA的患儿140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发作组,50例)、哮喘缓解组(缓解组,50例)和CVA组(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4组儿童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发作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如大气道指标FVC、FEV1、PEF、FEF25及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的实际值/预计值平均水平均<80%,且以FEF50、FEF75、MMEF75/25等小气道指标下降为著。CVA组患儿小气道指标FEF75、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80%。发作组各项肺常规通气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组、CVA组FVC、FEV1、FEF25及 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发作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和CVA组;CVA组与缓解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CVA患儿以小气道功能轻微障碍为主,与哮喘缓解期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出气温度(EBT)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变化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择门诊初诊时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儿60例作为哮喘组,另选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最新的三代产品(X-halo)检测EBT水平,记录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1个月后复诊根据患儿C-ACT评分,将其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检测三组EBT和FeNO水平,比较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分析EBT和FeNO相关性。追溯其初诊资料,比较初诊时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最后比较复诊和初诊时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的差异。结果 初诊时,哮喘组EB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A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复诊时,不同控制水平的三组EB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未控制组 > 部分控制组 > 良好控制组(P < 0.05);三组C-ACT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即良好控制组 > 部分控制组 > 未控制组(P < 0.05)。三组初诊EBT水平和C-ACT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初诊时比较,复诊时良好控制组EBT明显降低(P < 0.05),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均明显升高(P < 0.05);良好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C-ACT评分均明显升高(P < 0.05),未控制组明显降低(P < 0.05)。复诊时未控制组EBT和FeNO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EBT对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变化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初诊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94名初诊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及学龄期组(6~12.5岁),并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哮喘组、超重哮喘组及肥胖哮喘组,检测患儿肺功能,包括大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50%及75%流量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即MEF25%、MEF50%、MEF75%]。结果在校正了性别及BMI分组因素后,学龄期组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正常体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基础肺功能FEV1%、MEF25%、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P0.05);两年龄组超重患儿间比较,学龄期组FVC%及MEF50%低于学龄前期组;两年龄组肥胖患儿间比较,肺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期肥胖组FVC%、FEV1%及MEF75%均低于体重正常组,而学龄期肥胖组仅FVC%和FEV1%与体重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对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于学龄前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胖对哮喘患儿规范化吸入疗法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9 例哮喘患儿分为正常体重哮喘组(n=64)和哮喘伴肥胖组(n=65),比较两组患儿接受规范化吸入治疗1 年后的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情况,其中肺功能采用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 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 流速(PEF50)表示。另选取68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3 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健康对照组肺功能测定值最优,哮喘伴肥胖组测定值最差。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FEV1%、FVC% 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但两组间PEF、PEF25、PEF50 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1 年后,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72%、19%、9%; 哮喘伴肥胖组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28%、51%、22%,正常体重哮喘组哮喘控制率优于哮喘伴肥胖组(P<0.01)。结论 哮喘伴肥胖患儿治疗后大气道功能改善及哮喘控制状况较正常体重哮喘患儿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