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九香虫脂肪油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测定了熔点、酸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羰基值等指标,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主要脂肪酸含量。结果:除个别批次以外,九香虫脂肪油的酸值范围是114.8~144.2mg/g,酸值比一般食用油的酸值要高;过氧化值、羰基值及脂肪酸的总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九香虫脂肪油可能本身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可通过过氧化值和羰基值的测定综合考察九香虫脂肪油是否发生酸败,发生酸败后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陈皮挥发油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测定陈皮挥发油密度和折光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条件为:色谱柱为HP-1石英毛细管柱(320.00μm×0.25μm×29.9 m),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与检测器温度为250℃,采用程序升温,内标法测定陈皮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结果:3批供试品平均相对密度为0.8518(g/mL),折光率为1.474;柠檬烯含量在0.087451.3992 mg·mL-1范围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5),精密度为1.94%%,加样回收率为99.11%。3批供试品平均含量为80.9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陈皮挥发油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炒苍耳子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典瑞  王集会 《中药材》1996,19(10):511-513
本文对七市地市售炒苍耳子作了外观性状比较,并对各样品的水分、水浸出物、脂肪油含量和折光率、比重、酸值等项目进行测定,初步提出了炒苍耳子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贮存条件对苦杏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贮存条件对苦杏仁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选取温度、湿度、贮存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水平,以苦杏仁苷含量、脂肪油含量、酸值、过氧化值为检测指标,优选苦杏仁的最佳贮存条件.脂肪油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方法 测定;苦杏仁苷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 温度是影响苦杏仁苷含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贮存时间.温度也是影响脂肪油含量、酸值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相对湿度;对于过氧化值来说,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温度和贮存时间.结论 苦杏仁最佳贮存条件为干燥后2~8℃冷藏,贮存时间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5.
阎敏  李新中 《中药材》2008,31(8):1251-1252
目的:考察苦杏仁"泛油"后的质量变化.方法:按照2005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方法测定苦杏仁"泛油"前后脂肪油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泛油"前后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苦杏仁"泛油"后,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含量下降明显(P<0.01),仅为2.70%,低于2005版中国药典标准;脂肪油的含量有所下降(P<0.05);酸值、过氧化值明显升高(P<0.01);过氧化值高于200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0.11).结论:苦杏仁"泛油"后质量严重下降,达不到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蛋黄脂肪油的影响.方法:用罗紫-哥特里法测定脂肪油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药典法测定脂肪油理化性质.结果:烘法和干馏法制的蛋黄油中脂肪油含量,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含量以及酸值、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率相近,而氯仿提取法制备品则差异较大.结论:烘法和干馏法制备的蛋黄油中脂肪油没有明显区别,二者与用氯仿提取的蛋黄脂肪油相比较则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制蛋黄油中脂肪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蛋黄油中主要成分脂肪油的影响。方法 :罗紫-哥特里法测定脂肪油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 ,药典法测定脂肪油理化性质。结果 :烘法和干馏法炮制的蛋黄油中脂肪油含量 ,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含量以及酸值、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率相近 ,氯仿提取法制备品则差异较大。结论 :烘法和干馏法制备的蛋黄油中脂肪油部分没有明显区别 ,二者与直接用氯仿提取的蛋黄脂肪油相比则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千金子炮制品中脂肪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千金子不同炮制品作了脂肪油的提取,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的测定、脂肪油的薄层分析。结果表明,千金子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显著降低(P<0.001),相对密度、折光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薄层层析显示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千金炮制品中脂肪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群  王琦 《中成药》1994,16(4):24-25
对千金子不同炮制品作了脂肪油的提取,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的测定、脂肪油的薄层分析,结果表明,千金子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显著降低(P<0.001),相对密度、折光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薄层层析显示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涂擦獾油治疗烫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民间疗法治疗疾病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在中西医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适用,应该继承和发扬,为广大患者服务。家养獾和林中山野之獾是治疗烫、烧伤最好的药材之一,獾油消炎止痛,痊愈快。制药方法:将獾杀死,去皮毛、骨和五脏,用其脂肪炼油,装瓶备用。遇烫烧伤时取消毒的脱脂棉球沾獾油涂擦患处,暴露不包扎,每日3~5次。笔者曾治刘女,患者不慎将暖瓶撞倒,瓶中水流出,烫伤脚背及五趾。即用獾油涂患处,5日后伤愈。涂擦獾油治疗烫烧伤@白淑秋$林业部大兴安岭林管局中心医院!165000@白凤章$林业部大兴安岭林管局规划设计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与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丹参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测定饮片与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pH值、相对密度、过氧化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含量;HPLC测隐丹参酮含量;测定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出膏率、计算隐丹参酮转移率;运用SPSS 24.0结合Excel及Graphad Prims6.0进行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间相关性分析,建立相应回归模型。结果除酒醋盐丹参饮片的pH值、醋丹参饮片的相对密度、酒丹参标准汤剂的过氧化值及总黄酮含量与其对应的标准汤剂或饮片的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无相关性外,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与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依据相关性建立的8个回归模型分析所得R2均大于0.9,模型拟合度高,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该研究选用物性参数、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指标进行综合考察,预测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制备所得标准汤剂的质量,可为制定其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市售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测定挥发油的含量、折光率、旋光度及相对密度,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市售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为0.156%~0.222%,相对密度为0.924~0.980,折光率为1.472~1.505,旋光度为-40.8°~-13.7°;广西玉林产单叶蔓荆子分离鉴定出32种化合物,江西产分离鉴定出28种化合物,共有成分13种;共有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55.67%、69.39%。结论:市售不同产地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灵芝孢子油加速试验后的质量变化。方法:以酸值、过氧化值、总三萜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灵芝孢子油加速0,1,2,3,6个月后的质量变化。采用HPLC测定甘油三油酸酯含量,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异丙醇(53∶47),流速0.5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柱温30℃。结果:与0月相比,灵芝孢子油加速6个月后,酸值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32.11%~39.27%;过氧化值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41.17%~46.67%;总三萜含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6.72%~8.13%;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78%~4.54%;酸值与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结论:灵芝孢子油加速6个月质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方剂:蜘蛛数只,置瓦块上用小火烘干,研成粉末,配以适量獾油搅匀(以不滴油为宜),置空瓶密封备用。用法:将患处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后擦干,将蜘蛛獾油涂抹于患处,要覆盖整个溃疡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3~4次,重者10~15天即可痊愈。适用:本方适用于各种皮肤溃疡患者,尤其适用于皮肤冻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判定膏滋收膏终点的控制方法,确定科学、便捷、实用的控制方法,以求指导运用于膏滋制剂的生产。方法:采用振荡型密度计法、比重瓶热测法、黏度法、水分法、温度对比法、折光率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膏滋在不同的相对密度下对应参数,对不同测量方法下对应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便捷性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简便、快速、准确的控制方法。结果:膏滋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和水分含量有着密切关系,与传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相比较,振荡型密度计法和折光率法可以快速测定膏滋的相对密度,操作便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膏滋收膏工艺,指导膏滋制剂生产。结论: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从经济、便捷、准确等方面综合考虑,相比振荡型密度计法,折光率法投入的经济成本更低,普通生产型企业更易购置,有利于大规模普及应用,最终确定折光率法更适宜用于判定中药膏滋收膏终点,有利于完善膏滋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准确地对膏滋收膏终点实现精准判断,为中药膏滋制剂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天然黄油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方法,对其酸值、碘值、皂化值等物理常数进行了测定;对重金属铅进行了考察;对主要成分脂肪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3批样品酸值小于3,碘值为10~15,皂化值为175~210;重金属铅在0~80n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95%,检出眼0.0107ng/ml,3批样品中重金属铅均未检出;脂肪含量均大于95%.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黄油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升复方斯亚旦生发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斯亚旦生发油中的桃仁进行定性鉴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13项下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有关的各项规定,测定10批复方斯亚旦生发油样品的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过氧化值,并制订各自的限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斯亚旦生发油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制剂中桃仁的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苦杏仁苷含量在0.009 8~0.058 8 mg·mL~(-1)(r=0.999 9),峰面积与进样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1.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6,(11)
目的建立黔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挥发油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进行定性鉴别,GC法定量测定乙酸龙脑酯含有量。结果挥发油透明,显淡黄色,具有其固有的气味和滋味,22批样品的平均酸值为3.49 mg/g,平均皂化值为178.71 mg/g,平均折光率为1.476 7,平均比旋度为49.17°。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乙酸龙脑酯在1.015 9~8.020 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1.0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黔产宽叶缬草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孙灌宁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0-761
目的:探索胃肠舒通口服液的组方设计、提取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标准。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了组方设计。采用了有机溶剂浸渍与水提酒沉相结合的提取方法制备复方内服口服液。同时采用化学鉴别法、薄层层析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质检标准。结果:pH值应为4.0~6.0,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2,规格检查项下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结论:处方合理、制备工艺规范、质量检验方法重现性好,制品稳定、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煎膏剂(膏滋)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在传统浓缩、收膏经验指导下,测定清膏、膏滋成品的相对密度、含水量、动力黏度等参数,并对以上指标间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相对密度、含水量、动力黏度3项指标易测且稳定可靠,相对密度与含水量存在负相关性。结论:相对密度、含水量、动力黏度3项可作为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为膏滋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