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鼠单侧肾切除后一次小剂量(3mg/kg)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后造成肾小球硬化模型长达8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阿霉素注射3个月后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无肾小球硬化。注射5个月后所有大鼠发展成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个月后肾小球硬化更严重,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其硬化率达49.90%。肾小球硬化率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97 P<0.01),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7 P<0.05)。认为阿霉素所诱导大鼠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病变导致肾功能不全与人类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和实验组(22)。实验组大鼠先行左肾摘除,其后第7天和第28天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则以假手术和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代替。在第一次静脉注射阿霉素后第4周、8周和12周收集血标本和24小时尿液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24h),并于第12周测定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在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以行光镜及电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第12周大鼠平均肾小球截面积(A_G)和肾小球体积(V_G)。结果:BUN、Scr和TP/24h在各时间点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着实验的进展这种升高愈发明显且组内各时间点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106.5±9.75)mmHg vs(150.75±12.00)mmHg,P<0.01)。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4周时表现微小病变肾病,8周部分肾小球出现节段硬化,12周肾小球平均截面积和平均体积显著增大,大部分出现球性硬化。结论: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加速肾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点类似于人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脾清化方对肾切除联合阿霉素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功能、蛋白尿及肾组织IV型胶原(Col-IV)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单侧肾切除合并阿霉素3 mg/kg尾静脉2次注射大鼠肾硬化模型,分别予以健脾清化方、健脾清化方拆方(益气健脾方及清热化湿方)、尿毒清颗粒干预8周。测定用药后各组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肾组织Col-IV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Col-IV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清化方组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Col-IV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清热化湿方组血清肌酐及肾组织Col-IV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尿素氮降低(P<0.05),尿毒清组尿素氮及肾组织Col-IV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益气健脾方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健脾清化方能下调肾组织IV型胶原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肾小球系膜增殖,发挥抗肾纤维化和保护残存肾功能的效用。其拆方清热化湿方在改善肾功能和肾纤维化方面的疗效与健脾清化方接近,提示清热化湿类药物是健脾清化方抗肾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病理的转变过程。方法 48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10.5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实验12周内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生化指标、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小鼠蛋白尿于实验第2周出现,持续至第12周,第8周出现高峰( 均P<0.05);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分别于实验第4、8周出现,血肌酐于实验第12周明显高于正常组(均 P<0.05)。模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第4周表现为微小病变型;第8周病变较第4周加重,硬化不明显;第12周出现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肾小球硬化指数(GSI)为(2.81±0.84)%,明显高于同一观测时间点对照组GSI(0.33±0.21)%(P<0.01)。结论 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0.5mg/kg阿霉素,能成功复制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该模型在早期表现为微小病变型肾病,晚期转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5.
大鼠阿霉素肾病超微结构转变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的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过程,为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2个月龄雌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阿霉素肾病组(ADR组,20只)。ADR组大鼠先行右肾切除,其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行假手术和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切肾后第4、8、16周收集血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液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ADR组Scr和尿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DR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在第16周时形成FSGS改变;电镜下早期以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融合为主,在第8周时有少部分修复,16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大量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损伤。结论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超微结构变化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伤,若干预需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并观察模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和空白组(13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2mg/kg,空白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连续10周12h尿蛋白定量、终末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12h尿蛋白定量造模后1周与空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5周达到高峰;血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空白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素氮均高于空白组(均P <0.05),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P=0.64)。肾脏病理改变:第5周为微小病变型,第10周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 单次尾静脉注射6.2mg/kg阿霉素,可以成功建立渐进性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于大鼠右背行右肾切除术,术后第7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5 mg/kg,间隔21 d后再次注射ADR 3 mg/kg,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剥离右肾包膜,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仅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7,9,11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于术后11周心脏采血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并计算大鼠脾脏指数(SI)、胸腺指数(T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NF-α;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大鼠体质量、SI、TI、血清IL-10表达量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GSI、血清BUN及Scr含量、血清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球呈局灶节段性硬化,间质内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并有纤维化。结论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I L-10和TNF-α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商陆皂甙甲对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商陆皂甙甲(EsA)对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sA组、依那普利组,模型组、EsA组、依那普利组采用单侧肾切除并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剥离肾脂肪包膜,不切除肾脏,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术后1周开始,EsA组按20 mg.kg-1.d-1给EsA腹腔注射,依那普利组按10 mg.kg-1.d-1给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2 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93 d后处死。观察EsA对肾小球硬化大鼠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肾小球病理改变及肾小球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8周、13周时,模型组、EsA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24 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EsA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处死前模型组、EsA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减低(P<0.05);EsA组和依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S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EsA组、依那普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Col-Ⅳ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5),但EsA组、依那普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Col-Ⅳ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EsA组和依那普利组之间血清白蛋白、Scr、BUN、肾小球硬化指数、Col-Ⅳ的表达及8周和13周尿蛋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A可减轻肾小球硬化大鼠系膜基质中Ⅳ型胶原的过度沉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第0、4、8、12 周尿蛋白排泄量,并于12 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白蛋白;行肾脏病理学检查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普罗布考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 0.05),肾小球硬化程度减轻( P< 0.05),肾小球内TGF-β1沉积明显减少(P < 0.05)。结论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地塞米松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用单侧肾切除加1周后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 mg/kg)的方法建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组,同时设立FSGS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Lipo-PGE1治疗组、 Lipo-PGE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检测各组术后第2,6,10周末的尿蛋白及第10周末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胶原Ⅰ(Col Ⅰ)、胶原Ⅲ(Col Ⅲ)的沉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的表达.结果:Lipo-PGE1治疗组比FSGS模型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明显减轻(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肾组织胶原Ⅰ、胶原Ⅲ沉积增多,VEGF蛋白表达减少, Lipo-PGE1治疗组比模型组减少(P〈0.01), 地塞米松治疗组比模型组尿蛋白排泄量增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上升,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 Lipo-PGE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表现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ipo-PGE1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影响肾小球足细胞VEGF表达有关,但是不能纠正由于地塞米松导致的FSGS模型加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