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淄博市市立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情况,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采取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清洗消毒,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实施后,院感知晓率、软式内镜损坏率、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内镜及附件清洗清洁率、空气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知晓率为95.6%、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为97.8%高于对照组;职业暴露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为91.1%、执行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内镜损坏比例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合格率96.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消毒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的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不仅能够强化其风险意识,还能够有效控制软式内镜消毒的质量,以保证软式内镜的清洁,减少软式内镜的损坏;为此类项目的综合应用和有效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储镜方式在软式内镜存储中的应用效果,以探索适合的软式内镜储存条件。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内镜中心500条软式内镜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的相关条件要求,观察组内镜放置于新型水平储镜柜中,对照组内镜垂直放置于传统储镜柜中,比较两种不同储存方式对软式内镜细菌菌落数、质量合格率和故障率的影响。结果 储镜2 h,观察组和对照组软式内镜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0.27±2.22)和(13.18±1.33)cfu/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储镜72 h,观察组软式内镜细菌菌落数为(14.75±2.00)cfu/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3.28±17.07) cfu/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软式内镜故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软式内镜预清洗所需的耗材成本和人力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新型水平储镜柜存储软式内镜,存储质量优于垂直放置的传统储镜柜,还可免去每天的预清洗...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全院软式内镜集中至内镜诊治中心统一清洗消毒,探讨同质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健全制度流程,全院集中培训,将7个科室的17条软式内镜在内镜诊治中心进行规范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内镜使用科室则做好预处理、转运、交接和储存工作,比较同质化清洗消毒管理前后6个月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率、投入成本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同质化清洗消毒管理后,清洗消毒合格率由93.7%上升至100%,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率由78.4%上升至93.9%,人力及设备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结论软式内镜集中清洗消毒同质化管理对于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作用显著,且还可提升质量控制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细节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签与内容不符、器械数目不全、包内器械型号不符合要求、无菌包错送、发放物品过期等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清洗程序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比较采用手工和计算机记录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所需时间和其资料完整性的差异。结果采用计算机完成记录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所需时间较采用手工记录短;资料完整性优于采用手工记录,两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信息技术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控,既省时方便,又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优化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2021年1—4月临床送洗的200条消毒消化内镜作为对照组,按照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同年8—10月消化内镜200条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RPN),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HFMEA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消化内镜ATP残留量、残留蛋白量及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质量管理项目中蛋白残留、预处理不充分、终末处理不规范、酶液使用不规范和内镜清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HFMEA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降低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冯梦婷 《妇幼护理》2024,4(7):1731-1733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阶段内采取全程质量追溯管理办法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 本院内镜中心器械设备 74 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7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追溯管理。 观察和比较消化内镜管理项目合格率、消化内镜工作人员的质量考核得分、消化内镜的器械总损坏率、医院感染事件率。结果 在组与组管理工作落实之后,对于消化内镜器械的防锈方面、清洗杀菌方面等相关指标的合格概率,观察组为更高(P<0.05)。 观察组工作人员的质量指标即无菌检测能力、护理记录、物品管理、消毒灭菌能力测得结果位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所 抽取的患者消化内镜的器械损坏事件即清洁不到位、除菌不合理、转运不合理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 管理阶段内,出现医院感染事件即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占比更低(P<0.05)。结论 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策 略能提升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能减少器械损坏概率,提升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耳鼻咽喉内镜室清洗消毒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相关问题的环节,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优化评价方法,减少医院内镜室感染发生的可能。方法采集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内镜室清洗消毒的基本情况,观察不同检测方法的内镜清洗合格率、内镜消毒操作合格率、内镜消毒合格率及细菌分型。将采取改进措施前后3个月的相关指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采用蛋白残留、ATP生物荧光检测的方式所得出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10倍光源放大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10倍光源放大镜检查,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仪阳性检出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消毒操作合格率、消毒结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4份标本共分离出细菌66株。结论 ATP荧光检测仪是较适合耳鼻咽喉内镜室快速可靠的检测内镜清洗效果的方法,并且应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完善质量评估系统,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7名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常规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的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细节管理模式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水平评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医院各科室医护工作人员整体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183,8.818,8.201,58.350,P0.05),观察组各科室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97,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00,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过程中积极采用细节管理模式,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升物品消毒合格率,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各科室医护工作人员满意度,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对呼吸道内镜清洗的影响,并观察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在消毒呼吸道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的呼吸道内镜100例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时,对多酶洗液的浓度、温度、清洗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合理应用,对照组只用普通流动水进行简单的酶洗浸泡,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监测清洗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内镜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均较对照组清洗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可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软式内镜使用后再处理流程的探索,将优化手工流程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及(WS507-2016)中的常规清洗流程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从而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在随机研究中,28根用于上消化道检查后的软式内镜被随机分配成优化清洗组和常规清洗组。同时使用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 RLU)中体现的ATP水平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分别来评估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和微生物水平。结果 使用后的软式内镜再处理后,优化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2.33-LOG10 CFU,而常规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0.53-LOG10CF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优化清洗组内镜ATP水平降低2.39-LOG10 RLU,而常规清洗组内镜降低0.95-LOG10RLU(P<0.001=。在优化清洗组85.7%软式内镜RLU值低于200(12/14)而常规清洗组为14.3%(2/14)。结论 通过优化清洗后可显著地提高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中的清洗质量,注重清洗过程的监测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两种监测方法对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结果的影响,并鉴定内镜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的种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的345条内镜。其中,132条内镜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进行检测,并设为对照组,剩余的213条内镜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监测方法进行检测,并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达标率和微生物检出率,同时用质谱分析未消毒彻底时,内镜上残留微生物的种类。结果 实验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88.3%,对照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检出的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消毒彻底的内镜上共检出34种微生物,革兰氏阴性菌占76.5%。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频次最高。结论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内镜监测方法敏感性明显高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的相应方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质控对器械清洗质量及院内感染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采取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的1 000件手术器械纳入对照组,将采取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质控的1 000件手术器械纳入观察组,均完成6个月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结束时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清洗消毒质量控制效果量表),并对比两组器械清洗6个月后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两组器械拆装、清洗质量、消毒质量、环境管理、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质控干预可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婷婷  李会 《妇幼护理》2022,2(3):507-509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在妇科腔镜器械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 我院妇科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妇科腔镜器械 320 件作为研究样本。将 2021 年 7 月之前实施常规消毒模式的 160 件腔镜器械作为 对照组,将 2021 年 7 月之后应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模式进行管理的 160 件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腔镜器械感 染事件的发生率,各项合格率以及消毒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发生腔镜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P<0.05)。观 察组的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器械的消毒管理质量各项评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在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腔镜器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降低 腔镜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器械合格率和消毒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余平 《妇幼护理》2023,3(20):4914-4916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工 作的 104 例人员,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2。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比较 两组的医疗器械不规范发生率,消毒质量和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P<0.05)。 观察组器械拆装(98.56±1.08)、消毒质量(98.72±5.28)、清洗质量(97.89±1.43)、环境管理(98.98±6.12)]分,与对照组[器械 拆装(89.12±1.07)、消毒质量(88.01±5.27)、清洗质量(88.19±1.42)、环境管理(90.07±6.11)]分相比显著提高(P<0.05)。观 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 毒供应中心护理中,可明显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整体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影响因素并制订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跟踪调查的方法,对2022年1月1日~9月30日227例次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二元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分类处理方法、测漏流程、手工清洗流程、清洗机清洗操作、消毒剂浓度与配置、干燥环节、预处理流程与时间、全管道灌流器操作方法、酸性氧化电位水、单根内镜日均使用频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规范认知考核等是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因子(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流程、测漏流程、手工清洗、干燥环节、单根内镜日使用频次等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227例次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二元回归多因素分析,针对预处理流程执行不正确、测漏环节未达标、手工清洗流程正确执行率不高、管腔干燥不彻底、单根内镜日使用频次与诊疗量不匹配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预防策略,为提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减少感控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减少人为因素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对消化内镜中心7名内镜护士和2名专职洗消人员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版》(以下简称"规范")培训,采用自制的《内镜清洗消毒清单》进行督导管理,旨在提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方法 2018年6月前,采用常规PPT授课和操作演示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培训,日常督导由组长不定期跟班检查.2018年6月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到培训中,制作内镜清洗消毒清单并运用到操作考核和日常督导中.对比分析改善前、后护士及洗消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改善后理论考核成绩(94.6±2.61)分,明显优于改善前(81.3±3.80)分;手工清洗消毒不规范操作发生率由32.83%降至6.02%,机洗不规范操作发生率由23.50%降至4.75%;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由78.67%提高至98.73%.结论 运用思维导图联合清单督导管理可提高护士理论知识的掌握,规范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软式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内镜中心18台软式清洗消毒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各类软式内镜日均使用频率明显低于2016年和2017年的使用频率。2018年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2016年和2017年。2018年日均使用频率达标率、清洗及消毒操作达标率、消毒剂浓度达标率、环境规范达标率和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掌握达标率分别为97.50%、99.17%、96.67%、97.50%和98.33%,均显著高于2016年和2017年达标率。结论 内镜使用频率、达标率、清洗及消毒操作达标率、消毒剂浓度达标率、环境规范达标率和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掌握达标率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供管理在骨科外来植入物器械使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旨在为该类器械的管理提供科学管理方式。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实施手供管理后,我院骨科200例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管理组。另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实施手供管理前,我院骨科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实施手术前后器械问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结果:管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器械污染、数量错误、运送不及时、包装盒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管理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管理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供管理在骨科外来植入物器械使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手术前后器械问题以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HT5"H〗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及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方法〓通过内镜清洗消毒现况调查表对内镜中心的布局设施、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监测和记录、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进行评定,同时现场抽检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结果〓2019年1—6月对35家医疗机构的内镜中心展开调研。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综合评分平均为340.44(85.11%),二级医院平均为352.52(88.13%),均处在优秀等级。现场抽检结果显示,软式内镜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30%。结论〓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能够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定期开展监测和培训,有效地保证了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