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SPOP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肾癌细胞株786-O、 A704、Caki-2,对照组(EV)和过表达组(SPOP)质粒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上述肾癌细胞株;分别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及MTT法检测SPOP基因对肾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法检测SPOP基因对肾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利用创伤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POP基因对肾癌细胞株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后肾癌细胞株SPOP和c-Jun的 mRNA水平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786-O、A704、Caki-2细胞上调 SPOP的表达能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与对照组相比,SPOP组的肾癌细胞株786-O、Caki-2的凋亡率较对照组相对减少(P< 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Jun mRNA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改变,但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POP组肾癌细胞株786-O、Caki-2的SPO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Jun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OP能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肾癌细胞的凋亡,潜在的机制可能为促进c-Jun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IL4I1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通过qPCR和FCM比较正常肾细胞HK-2与肾癌细胞系786-O和769-P中IL4I1的表达情况;siRNA干扰786-O细胞系IL4I1表达后通过CFSE增殖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探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通过GSEA分析和qPCR探究潜在机制。结果:IL4I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过表达(P<0.001),提示更短的总生存期(P<0.001)。IL4I1在肾癌细胞系786-O中mRNA及蛋白水平均过表达(t=16.83、280.40,均P<0.001)。干扰IL4I1表达后,786-O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迁移能力下降(F=97.45,P<0.001),并伴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表达水平降低(t=9.031、8.613、9.066、12.66,均P<0.05)。GSEA分析显示,在IL4I1高表达的肾透明细胞癌组中,存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细胞间黏附分子及VEGF信号通路的富集(FDR<0.25,P<0.05)。结论:IL4I1在肾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IL4I1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葛根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抑制786-O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二甲基亚砜(空白对照)、不同浓度(10、20、40mg/L)葛根素和70mg/L5-氟尿嘧啶干预对数生长期786-O细胞48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细胞克隆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20、40mg/L葛根素或5-氟尿嘧啶干预能够降低786-O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克隆数目(均P<0.01),提高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并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均P<0.01),提高细胞凋亡率(均P<0.01),上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表达水平(均P<0.01),下调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水平(均P<0.05或0.01),降低PI3K、Akt磷酸化比值(均P<0.05或0.01)。与5-氟尿嘧啶干预相比,40mg/L葛根素干预能够降低786-O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克隆数目(均P<0.01),提高G0/G1期细胞百分比并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P<0.05或0.01),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上调PTEN、CleavedCaspase-3、p27表达水平并下调p-PI3K、p-Akt、cyclinD1表达水平(P<0.05或0.01),降低PI3K、Akt磷酸化比值(均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生长,可能与诱导PTEN表达而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病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对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对照组)及实验组(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组)。取对数生长期肾癌细胞株786-O,构建腺病毒重组人IL-24及对照并转染至肾癌细胞株786-O实验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生长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中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增殖能力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表达水平、MMP-9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可抑制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腺病毒重组人IL-24可能通过下调MMP-9诱导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4-17+封三
目的探讨应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沉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抗原66基因(CML66)对人肾癌786-O细胞生物功能及对LIS1/Dyne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ML66-siRNA予以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入人肾癌786-O细胞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CML66-siRNA后,检测786-O细胞CML66、LIS1和Dynein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增殖法检测肾癌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Transwell法及Matrigel法检测肾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染CML66-siRNA后,肾癌细胞中CML66、LIS1和Dynein蛋白表达下降(P0.01)。siRNA-CML66组转染2、3、4 d后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iRNA-CML66转染组中肾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弱(P0.01)。结论 CML66在786-O细胞中高表达,沉默CML66能够降低肾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LIS1/Dyne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异常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05、0.1和0.2 mmol/L的油酸(oleic acid,OA)作用人肾癌786-O细胞48 h,其中0 mmol/L组作为对照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05、 0.1和0.2 mmol/L OA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光密度0.657±0.056、0.682±0.028、0.718±0.042 vs. 0.495±0.034,P均<0.001);而不同浓度的OA对786-O细胞的凋亡作用并不明显(凋亡率2.42%±0.25% vs. 2.33%±0.87% vs. 2.25%±0.51%, P=0.082);与对照组相比,OA组中的IL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FFAs通过刺激ILK/Akt通路可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与肾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6(BIRC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BIRC6沉默对786-O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肾癌手术切除标本2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肾癌786-O细胞分为两组,对照siRNA组和BIRC6 siRNA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BIRC6小干扰RNA(BIRC6-siRNA)及其对照siRNA(con-siRNA)转染到肾癌786-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IRC6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IRC6-siRNA和5-FU人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和LC3A/B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肾组织,转染BIRC6-siRNA后786-O细胞的BIR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5、25、50、100和200 μg/mL的5-FU诱导786-O细胞后,BIRC6-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Beclin和LC3A/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siRNA组。结论 siRNA干扰BIRC6能够抑制肾癌786-O细胞自噬,促进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肾癌786-O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拟CO2:气腹环境,研究CO2气腹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模拟CO2气腹环境.以14mmHg气压对人肾癌786-O细胞作用不同时间(2、4 h),以培养于常规条件下肾癌细胞为对照,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2气腹处理后的两组人肾癌786-0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P<0.05).且48 h后细胞增殖速度的加快与气腹作用时间呈直线相关(R2=1,P<0.01);细胞周期中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PCNA表达明显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亦显著减少(P<0.05),且凋亡率的减少与气腹作用时间呈直线相关(R2=1,P<0.01);Survivin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体外模拟CO2气腹环境,可促进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且随着接触CO2时间的延长,肾癌786-O细胞增殖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肾癌786-O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姜黄素对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进一步揭示姜黄素对肾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人肾癌786-O细胞24、48、72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姜黄素对786-O细胞HIF-1α和XIAP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凋亡,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细胞48 h后,HIF-1α和XIAP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姜黄素通过下调HIF-1α和XIAP的表达抑制人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抗原2(STAG2)基因在人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STAG2基因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和68对肾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 Western blot法分析STAG2蛋白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的表达特点;使用慢病毒包装感染ACHN、786-0细胞并使用qRT-PCR检测感染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细胞相比,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株肾癌细胞中STAG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细胞;③qRT-PCR检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STAG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其对应癌旁组织相比,72. 06%(49/68)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下降(P<0. 01);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29),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④慢病毒感染 ACHN、786-O细胞后STAG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1); ⑤体外实验中,过表达STAG2基因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早期凋亡(P<0. 05,P< 0.01).结论 ①在肾癌细胞和肾癌组织中STAG2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提示STAG2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STAG2低表达对肾癌的早期诊断可能提供一些帮助;②上调STAG2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凋亡,提示STAG2可能成为治疗肾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CCN3)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环氧合酶2(COX-2)的相关性。方法 用过表达NOV质粒pEGFP-C1-NOV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 实时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转染了过表达NOV质粒的细胞(实验组)、转染了空载体的细胞(空载组)及未行质粒转染的786-O细胞(空白组)中Ki-67、p27、VEGF和COX-2 mRNA表达的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组织芯片行NOV及Ki-67、VEGF、p27、COX-2染色,得到量化资料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与空白组细胞比较NOV mRNA水平增高(P<0.05),同时Ki-67、VEGF在mRNA水平降低(P<0.05),p27、COX-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空白组与空载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NOV的表达与Ki-67、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6、-0.646,P<0.05),而与p27、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 (r分别为0.491、0.762,P<0.05)。结论 NOV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对增殖和进展的作用可能与影响Ki-67、VEGF、p27、CO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山柰酚干预对大鼠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保护作用和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praug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山柰酚组(KA组)和乙酰唑胺组(ACZ组),每组8只,预给药7 d后利用高原性疾病环境模拟系统(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环境)建立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肺含水量,试剂盒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检测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mRNA水平和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N组相比,M组肺含水量上升,肺水肿病理表现显著,肺组织TNF-α、IL-6水平升高(t=14.753、7.666,均P<0.01),SOD和NOS活性下降(t=9.663、4.681,均P<0.01),MDA含量上升(t=13.906,P<0.01);与M组比较,KA组的肺含水量降低,肺水肿病理表现减轻,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t=9.104、3.843,均P<0.01),SOD活性上升(t=3.715,P<0.01),NOS活性上升(t=2.629,P<0.05),MDA含量下降(t=9.196,P<0.01)。与N组相比,M组PI3K、Ak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t=7.069、5.896,均P<0.01)、蛋白相对含量升高(t=3.552、7.930,均P<0.05);与M组比较,KA组PI3K、Akt1 mRNA表达水平降低(t=8.468、5.871,均P<0.01)、蛋白含量降低(t=6.701、4.010,均P<0.05)。结论:山柰酚可以通过减轻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预防低压低氧诱导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生,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STS26T细胞、ST88-14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10 μmol/L),其中药物IC50实验、蛋白印迹实验给药组浓度分为5、10、15 μmol/L。CCK-8法检测吉非替尼对STS26T、ST88-14的半数抑制浓度并绘制药物IC50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加药后各组细胞Kras、SUZ12、EED、EZH2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加药后Kras、组蛋白H3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蛋白(H3K27me3)的表达。结果:STS26T、ST88-14细胞的药物IC50曲线显示半数抑制浓度均为10 μmol/L(t=11.42、16.5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给药组(10 μmol/L)STS26T、ST88-14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t=5.48,P<0.05;t=4.89,P<0.0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94,P<0.01;t=4.75,P<0.01);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给药组(10 μmol/L)STS26T细胞中Kras mRNA表达显著降低(t=4.87,P<0.01),SUZ12、EED、EZH2表达显著升高(t=11.36、15.54、13.19,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给药组(10 μmol/L)ST88-14细胞中Kras mRNA表达显著降低(t=13.75,P<0.05),SUZ12、EED、EZH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2.56、7.48,16.33,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给药组(5、10、15 μmol/L)STS26T、ST88-14细胞Kr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13.70、15.2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给药组(5、10、15 μmol/L)STS26T、ST88-14细胞H3K27m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14.31、12.40,均P<0.05)。结论: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通过促进MPNST中PRC2的表达,提高表观遗传学标志物H3K27me3的表达,降低MPNST细胞株增殖、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43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舒尼替尼对miR-143表达的影响及与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方法培养人肾癌786-O细胞株,分为对照组、miR-143组、舒尼替尼组、共同作用组。对照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iR-143组细胞转染miR-143序列,舒尼替尼组细胞用舒尼替尼处理48 h,共同作用组细胞转染miR-143序列并用舒尼替尼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检测其侵袭,qRT-PCR检测miR-143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p-Akt-S473蛋白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稳定、高表达miR-143的人肾癌786-O细胞株,miR-143转染组细胞miR-143表达量增高(P < 0.0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48 h的IC50值为6 μmol/L,选取该值作为后续实验用药浓度。786-O细胞经舒尼替尼作用48 h后miR-143表达量升高(P < 0.01)。miR-143组和舒尼替尼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数、DNMT3B和p-AktS47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高于共同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miR-143可以降低786-O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这可能与miR-143降低DNMT3B、p-Akt的表达有关。舒尼替尼可能通过上调miR-143水平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薯蓣皂苷(Dioscin)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RK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将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和RKO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药物组,采用CCK-8实验分析Diosci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LDH活性的变化;借助DNA含量检测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探针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细胞超氧化物含量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Western 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24 h、48 h处理时间下,与对照组相比,HCT-116细胞Dioscin组(2、4、6、8、10 μmol/L)、RKO细胞Dioscin组(5、10、15、20、25 μmol/L)都明显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均P<0.05),且HCT-116、RKO细胞经Dioscin处理后,细胞膜破坏,细胞LDH释放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Dioscin作用HCT-116、RKO细胞后,DNA含量暴露增多(P<0.05,P<0.001),细胞凋亡率上调(P<0.001,P<0.01),ROS水平升高(P<0.05,P<0.001),超氧化物含量增多(均P<0.001),SOD表达降低(P<0.05,P<0.001);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ioscin可以抑制HCT-116、RKO细胞蛋白p-Akt(P<0.01,P<0.001)、Nrf2(均P<0.001)、Bcl-2(均P<0.001)的表达,促进蛋白cleaved Caspase-9(P<0.001,P<0.01)的表达。结论:薯蓣皂苷可能通过PI3K/Akt/Nrf2信号通路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 BTG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HK-2)和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株(786-O)中的表达及BTG1基因对HK-2和786-O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TG1蛋白在HK-2、786-O细胞株中的表达,构建BTG1表达质粒转染786-O细胞,合成BTG1干扰RNA转染HK-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观察BTG1对HK-2、786-O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TG1蛋白在HK-2中的表达高于786-O。786-O中高表达BTG1蛋白能够促进其凋亡,增加其G0/G1期比率;HK-2中低表达BTG1蛋白能够抑制其凋亡,减少其G0/G1期比率。结论:BTG1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调控抑制肾细胞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检测clusterin(CLU)基因沉默在人肾癌786-O细胞的干扰效果及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CLU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包装细胞293T获得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肾癌786-O细胞株?实验分5组:CLU-RNAi-LV1(KD1)?CLU-RNAi-LV2(KD2)?CLU-RNAi-LV3(KD3)为加入靶向CLU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的肾癌细胞组,未处理的慢病毒感染的肾癌细胞组(NC组),肾癌786-O细胞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应用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干扰前后CLU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划痕实验?MST-1?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CLU沉默后肾癌786-O细胞在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CLU shRNA慢病毒载体clu-RNAi-LV并获得相应慢病毒?Real time-PCR显示不同感染复数CLU-RNAi-LV处理的KD1?KD2?KD3组CLU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69.4%~96.5%和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D1?KD2?KD3组CLU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分别下降35.24%?46.26%和58.91%,KD3能显著抑制786-O细胞中CLU基因的表达?划痕实验显示24 h时 KD3(si-CLU)组细胞迁移相对距离(408.43 ± 25.92)小于NC组(101.35 ± 6.05)和CON组(68.13 ± 6.64,P < 0.05)?WST-1法检测转染后72 h KD3(si-CLU)组细胞生长速度较NC组及CON组明显下降(P < 0.05),各组间差异(P < 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KD3(si-CLU)组与NC组?CON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3 ± 2.51)%?(1.05 ± 0.30)%和(1.17 ± 0.29)%,KD3(si-CLU)组与NC组?CON组相比凋亡率增加(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受到抑制,而凋亡率增加?【结论】 筛选出能稳定干扰CLU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和肾癌786-O细胞株?CLU慢病毒干扰载体可有效沉默肾癌786-O细胞的内源性CLU基因,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小RNA-1180(miR-1180)转染对肾癌细胞系786-O和ACHN生长的影响.方法 肾癌细胞分为两组:dsControl组和miR-1180组.实时定量(qRT)-PCR检测p21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使用多靶扫描法(MTS)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180后786-O和ACHN细胞中p21 mR-NA水平分别上调2.54倍(P<0.01)和2.49倍(P<0.01).p21蛋白表达趋势与qRT-PCR结果相符,CDK4、CDK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FCM结果显示,转染miR-1180后,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大,而位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o/G1期.MTS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1180后,两种肾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1180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表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miR-1180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肾癌细胞786-O和ACHN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转染外源性低分子双链RNA (dsRNA) dsP53~285至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786-O,观察其激活肾癌细胞中抑癌蛋白野生型P53的表达作用。方法 根据对肾癌细胞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mock)组、阴性对照(转染dsControl)组和实验(dsP53-285)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 mRNA、P21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结果 QPCR检测显示dsP53-285能明显促进两种肾癌细胞中P53 mRNA和P21 mRNA水平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dsControl组相比,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2.84倍(P<0.01)和3.20倍(P<0.01),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2.33倍(P<0.01)和2.59倍(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相比,两种细胞系中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两种细胞系中,P53蛋白、P2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与相应的P53 mRNA、P21 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MTT检测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dsP53-285后,ACHN和786-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sP53-285组的集落数数量显著较少(P<0.05),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dsP53-285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激活的P53蛋白为野生型而非突变型,并可以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