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小RNA(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碱基配对,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IS相关基因miRNA靶区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IS的遗传易感性和预后有关。该文拟对miRNAs靶基因(VEGF、IL-1、NLRP3、MTHFR、PON1、BDNF、CRP、HDAC9) 3'-UTR SNPs与IS遗传易感性和预后的关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脑组织血流异常所引起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最终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通过其基因多态性和受体介导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脂质代谢平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脑屏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亚低温组、轻度高温GBE组、常温GBE组及亚低温GBE组,每组8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GBE组在缺血前12 h~缺血后2 h 4次腹腔注射GBE 300 mg/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Glu、Asp、GAB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除亚低温GBE组Glu、Asp及亚低温组Asp外,其他各组缺血脑组织Glu、Asp、GAB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0.001).与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GBE组、亚低温组及亚低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lu、Asp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GAB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0.001).与常温GBE组比较,亚低温组及亚低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lu、Asp水平和轻度高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AB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01);而亚低温组及亚低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ABA水平和轻度高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lu、As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0.001).亚低温组与亚低温GBE组缺血脑组织Glu、Asp、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低温和GBE都能降低缺血脑组织Glu、Asp水平,使GABA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诱导脑缺血耐受影响脑组织抗氧化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缺血预处理模型并研究其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别给予假预处理(SHAM)、一侧颈内动脉注射生理盐水(SI)、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AO)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同时一侧颈内动脉注射生理盐水(BS),24h后腔内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观察MCAO后72h 4组脑梗死体积,观察各组预处理24h和MCAO 24h、48h缺血侧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结果 BS 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预处理后24h BS组缺血侧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MCAO 24h、48h 4组缺血侧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均明显降低,BS组SOD和GSH-PX活力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同时一侧颈内动脉注射生理盐水能诱导缺血耐受,该缺血预处理增高脑组织抗氧化活力,可能是缺血耐受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延髓缺血中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干预组(干预组)、延髓缺血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多点阻断脑动脉方法制造延髓缺血模型.依达拉奉干预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延髓缺血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实验7d、14d时取延髓,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SOD、MDA水平.结果 延髓缺血模型组脑组织SOD水平下降,脑组织MD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与延髓缺血模型组相比,干预组SOD下降的幅度小(P<0.01),MDA浓度降低;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延髓缺血模型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有效清除自由基,对延髓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VEGF对缺血脑组织微血管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文讨论外源性VEGF对兔局灶脑缺血后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缺血后1hVEGF(165)右侧侧脑室注射(0.5μg/kg体重),CD34免疫组化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情况。结果 缺血5d后,VEGF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含水率则对照组高于VEGF组。结论 VEGF可能有直接的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沙鼠脑缺血脑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βRⅠ )表达的关系。 方法 夹闭沙鼠双侧颈总动脉诱导短暂前脑缺血 ,检测缺血再灌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βRⅠ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随沙鼠脑缺血再灌时间的延长 ,病理损害的加重 ,随之脑组织中TβR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 结论 缺血脑组织TβRⅠ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脑组织细胞对缺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以提高对TGFβ的敏感性 ,也可能是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的又一标志  相似文献   

8.
缺血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内皮素含量变化是否为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危险因素及Ca~(2+)拮抗剂氟桂嗪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我们测定兔大脑中动脉阻断48小时后缺血区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及氟桂嗪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48小时后梗塞区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为对照组的10倍,而氟桂嗪能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水、内皮素含量(P<0.05)。上述结果提示:缺血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是导致缺血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因素,氟桂嗪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缺血后NO与ET代谢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型局灶脑缺血前后分别应用外源性-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NA和一氧化氮(NO)合成底物L-Arginine,观察缺血4h后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L-NNA组较缺血对照组脑组织ET含量明显增加(1262.9±387.6 vs789.3±188.4pg/mg·pro,P<0.01),脑水肿显著;而L-Arginine用药组脑组织ET含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脑水肿减轻。本研究提示促进NO代谢能抑制缺血脑组织ET的产生。NO影响早期脑缺血可能与此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磷酯酰激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NOS)通路探讨鞣花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鞣花酸预干预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20 min再灌注模型。鞣花酸预干预为造模前14 d按100 mg/(kg·d)给予鞣花酸灌胃,每组12只。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评估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凋亡蛋白及PI3K/Akt/NOS信号通路蛋白。结果 (1)鞣花酸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P0.05)。(2)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ytC、Cleaved caspase-3)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鞣花酸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ytC、Cleaved caspase-3)水平比模型组组明显减少(P0.05)。(3)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p-Akt/Akt及p-eNOS/eNOS)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鞣花酸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p-Akt/Akt及p-eNOS/e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鞣花酸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临床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肯定.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我科自1999年5月~2000年10月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50~300g,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脑梗死6h、24h、72h 3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内Cycloxygenase-2(COX-2)的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内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经黄体酮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脑组织含水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体酮可以通过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内的炎症反应,减轻梗死侧半球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后缺血脑细胞凋亡情况, 并测定脑组织Ca2 含量变化.结果 血塞通能减轻缺血脑组织脑细胞的凋亡(P<0.01),能降低脑组织Ca2 含量(P<0.01).结论 血塞通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钙含量、减轻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IS)和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性组织再灌注以改善患者临床功能,最近研究显示,动脉内血栓切除术在IS病人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血管内方法增强的再灌注可能使患者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缺血前预处理和缺血后的后处理能减轻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在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损伤机制可通过环孢菌素A(CsA)等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抑制。本文中,我们提出现有的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调控干预可以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CsA对急性IS神经保护存在的挑战。最近对调控概念的临床研究仅限于IS的较小范围,动物实验和Ⅱ期临床研究证实环孢菌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特点,但需要大型临床试验证实CsA改善急性IS病人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占位性损害.人们以脑内注入血液或用微气球占位等方式进行实验性脑出血研究.大量脑出血时,ICP明显升高.血肿形成后,周围脑组织即发生缺血性损害,且持续存在,不能为早期清除血肿所预防.结构性缺血损害仅局限于血肿邻近脑组织.血肿周围出现一个酶功能紊乱区,分布与~(14)C碘化氨替比林(~(14)C IAP)放射自显影显示的缺血区域一致.同时还伴有脂质过氧化物(LPO)增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等生化改变.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用改良Koizumi’s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及改良Bredt和Snyder’s法测定了缺血和再灌注期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总活性,并同步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缺血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ICBF)进行了测定.结果:缺血早期,缺血侧半球脑组织NOS活性急剧升高至缺血前2~3倍(P<0.01),缺血后期NOS活性降至缺血前水平(P>0.05);缺血10~20 min缺血周边区ICBF回升至缺血前的30%左右(P<0.05);再灌注10min出现高灌,30min后持续下降.提示:缺血期因为钙内流,使NOS活性剧增,有利于维持缺血区和周边区的脑血流量,但过量产生的NO可造成细胞损伤.再灌注期由于表达增加,加之钙超载使NOS活性再度升高,NO可与再灌注期大量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毒性自由基而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 ocysteinemia,Hhcy)对缺血性卒中(IS)患者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参照同期选取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按血浆Hcy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Hhcy组IS再发率(52.63%)显著高于非Hhcy组(24.67%)(P<0.01);死亡事件发生率(12.63%)亦显著高于非Hhcy组(3.33%)(P<0.01);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18.95%)明显高于非Hhcy组(10.00%)(P<0.05);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26%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2种以上缺血性事件的患者Hhcy组(17.89%)显著多于非Hhcy组(5.33%)(P<0.01);Hhcy组患者5年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57.89%)显著高于非Hhcy组(32.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升高是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74;95%CI1.119~1.233;P<0.05)。结论 Hhcy与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及死亡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ADPH-d染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NO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信使物质和损伤状态下的氧自由基物质在脑缺血性损害中的作用非常复杂 ,研究缺血脑组织内NOS表达的变化对探讨脑缺血损害机制和脑保护十分必要。方法 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采用线栓法制作 ;脑组织NOS的表达采用常规NADPH d组化染色法。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NADPH d染色变浅 ,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或消失 ,而脑损伤区内NADPH d染色阳性的脑血管数量增加 ,染色加深。缺血 /再灌注 7d后NADPH d染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中NO的增加可能与脑组织NADPH d表达增加有关 ,但脑组织NADPH d染色尚不能反映缺血脑组织内炎性细胞和胶质细胞NOS(主要是iNOS)表达情况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 (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大鼠.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给予丁苯酞80 mg/kg灌胃,1次/d;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灌胃7d后,采用Zea 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RT-PCR法测定脑组织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 mRNA、C/EBP同源蛋白(CHOP) 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梗死灶;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