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例核磁共振扫描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2例患者均显示为胼胝体压部局限性、可逆性病灶,T1WI上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孤立性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对应部位ADC信号减低,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灶周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其中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另1例伴有低热、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患者均有低钠血症。2例患者均经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后复查头颅MR,其中1例14天后复查发现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另1例7天后复查头颅MR,病灶较第一次有所增大,随后患者出院并未返院复查。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头颅MR病灶可逆,具有自限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及MRI影像确诊的11例RESLES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的病因不同,8例为感染,其中1例合并低钠血症,另外3例为低血糖脑病。9例患者MRI表现为孤立的胼胝体压部(SCC)异常信号,呈斑片状、圆形或椭圆形,居中且对称性分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例患者为SCC异常信号合并双侧内囊后肢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患者为SCC异常信号合并左侧颞叶异常信号。复查MRI,11例患者SCC异常信号均完全消失。结论RESLES病因多,临床表现复杂,MRI影像具有特征性,DWI表现为SCC高信号,居中且对称性分布,伴或不伴胼胝体以外的异常信号,呈可逆性消失。MRI能客观的反映病灶的特点,对RESLE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致胼胝体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10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均为颅脑创伤所致,且均在本院接受MRI和CT检查。观察患者MRI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类型胼胝体损伤的MRI参数值。结果MRI检查显示99例患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边缘清楚,4例患者存在强化或边缘不清晰,其中45例非出血性损伤患者,T1WI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和DWI均呈现稍高信号,同时各扫描序列中均未见出血信号,58例出血性损伤患者,各扫描序列上均呈混杂信号,且可见出血信号;MRI和CT对膝部损伤、压部损伤以及体膝部损伤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体部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 0.05);MRI和CT对出血性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非出血性损伤、胼胝体萎缩、软化灶以及胶质增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 < 0.05);两组患者DWI序列显示以及脑弥漫性轴突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性损伤T2WIFLAIR、T2WI/T1WI显示明显高于非出血性损伤(P < 0.05)。结论MRI检查应用于颅脑创伤所致胼胝体损伤较CT可显示更多的病灶,可鉴别诊断出血性损伤与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同时可准确定位胼胝体损伤具体部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8例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中,成人88例,男54例,女34例,平均年龄29.27岁;儿童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6岁。成人、儿童患者的病因均以感染为主,分别占64.78%、83.72%,以病毒感染为主。成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65.91%),头痛(47.73%),意识障碍(27.27%),抽搐发作(20.45%),视觉障碍(12.5%),精神行为异常(12.5%),认知功能障碍(10.23%);儿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53.49%),抽搐发作(58.14%),意识障碍(53.49%),头痛(27.91%)。头颅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斑片状T1WI等或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成人病灶消失平均时间19.5 d,儿童14.9 d。伴胼胝体压部外病灶成人22.73%、儿童9.30%。结论:RESLES的病因复杂,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具有特征性的可逆性改变,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相对少见,且其病因目前研究不太明确,该病可由其他多种疾病而继发。目前鲜有文献报道关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MRI表现,该病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灶,经积极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在短时间内复查MRI病灶即可基本消失。本文对我院10例确诊为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致病机制。方法总结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11年8月1日报道的年龄>6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该病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 14例患者中男7例,女7例;年龄(27.4±15.6)岁,最小7岁,最大58岁;病因为发热、疫苗接种、感染、癫痫发作、接受抗癫痫药物或突然停用抗癫痫药治疗、接受四环素或氟尿嘧啶治疗、营养不良、慢性酒精消耗,临床症状出现率50%,为视幻觉、错觉、定向功能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共济失调步态、急性尿潴留;可逆性胼胝体病变持续时间为(20.6±14.5)d,最短2 d,最长50 d,影像学特征是T1加权成像低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成像低信号,水抑制成像常无明显结构或信号异常发现,T1-钆对比剂增强成像无病灶强化。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致病机制可能主要为低钠血症、低血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功能紊乱、感染或药物毒性等导致胼胝体压部细胞毒性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1岁。首发症状为发热2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视觉障碍1例。其中4例行腰椎穿刺检查,3例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偏高。5例患者分别于病后1周内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偏低信号,T2WI呈高或偏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给予阿昔洛韦及地塞米松治疗,1例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2例患者予以谷胱甘肽保肝治疗,1例予以前列地尔改善循环治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后7~30 d内复查头颅MRI检查,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RESLES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扫描10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8岁5个月,中位年龄2.8岁。采用1.5 T或3.0 T MR机对10例MERS患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R初次检查10例患儿病灶部位局限于胼胝体压部呈椭圆形或斑片状,MRI表现:7例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T2WI上2例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10例FLAIR为稍高信号影;10例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上呈低信号。10例患儿于6~30 d内复查DWI上高信号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般预后良好,MRI上以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变化为其特点。MRI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避免不适当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9.
苗秀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74-7774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3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中,均有视力障碍,头部MRI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经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均很快好转。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临床表现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MERS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4例中,男6例,女8例,年龄7个月~11岁8个月,平均为2.5岁。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首次MRI扫描距发病时间为1~7 d,平均4.3 d;复查时间间隔为7~45 d,平均14.2 d。其改变均累及胼胝体压部,病灶特征呈圆形及卵圆形,边界清晰,信号均匀,T_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为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无水肿及占位征像。其中12例为MERSⅠ型:DWI显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另外2例为MERSⅡ型:其中1例病变累及胼胝体膝部,1例累及至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结论 MERS在MRI上表现为主要累及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可逆性改变,MRI对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脊柱炎MRI信号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研究感染性脊柱炎的椎体病灶MRI信号特点及其对SSN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S43个椎体的MRI信号表现,以19例65个椎体转移瘤作对照。结果:本组IS的椎体MRI信号改变主要有五种类型:(1)患椎无明显形态学异常,较均匀片状T1WI低、T2WI稍高/高信号;(2)病灶呈三层信号结构;(3)灶周均匀片状T1WI、T2WI低信号或T1WI高、T2WI中等信号;(4)灶周均匀片状T1WI低、T2WI高信号;(5)患椎单纯破坏灶,周围为正常骨髓信号。这些表现反映了在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其中,以表现(1)、(2)、(3)较具特征性。结论:IS椎体病灶的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不典型椎骨病变的良、恶性判断,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PRES患者的MR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5例同时行MRV检查,11例患者对症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病变多发,16例患者MRI平扫共检出73个病灶,多位于皮层下白质,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于T2-FLAIR上呈高信号。最常累及顶、枕叶(88.5%),其次为额叶(61.3%),小脑半球(31.3%),颞叶(30.1/%),基底节(28.7%),脑干(17.3%)。1例患者伴有脑内多发出血灶。除出血灶外,余病变于D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多数于ADC图上呈高信号;仅于胼胝体压部发现一病变于ADC图上呈低信号。5例颅脑MRV检查均未见确切异常。经治疗后11例患者行MRI复查,显示病变数目较前明显减少,残余病灶ADC值[(0.937±0.086)×10–3mm2/s]较前次检查[(1.036±0.186)×10–3mm2/s]减低(P=0.005),更接近正常脑组织ADC值[(0.832±0.078)×10–3mm2/s]。结论 PRES的颅脑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DWI及MRV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复查对PRES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15例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14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2)MRI平扫14个病灶呈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13个病灶中央可见T2WI高信号的星状瘢痕;3)DWI上有13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病灶呈略高信号;4)16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8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13个病灶门脉期呈等信号,3个呈稍高信号;5)动脉期13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0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3个病灶中央瘢痕未见强化;6)1例病灶为外生型,门脉期可见假包膜.结论 典型FNH表现为增强后呈"快进慢出"强化、动脉期病灶周边见增粗和扭曲的供血动脉、延迟期可见中央瘢痕强化;不典型FNH表现为缺乏中央瘢痕或延迟期中央瘢痕不强化,多数结合平扫及DW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Fahr病影像学特征,提高Fahr病影像学认识.方法 3例Fahr病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结合文献分析Fahr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Fahr病患者头部CT均有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丘脑区、齿状核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钙化2例,钙化边缘呈细线样.3例患者钙化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同时存在低信号、稍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结论 Fahr病钙化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MRI信号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特点及其对本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大脑胶质瘤病的MRI所见。结果:9例中3例手术部分切除,6例经立体定向活检证实。9例大脑胶质瘤病均侵及二个以上脑叶,并侵及颅内深部结构。病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占位效应轻,注射造影剂后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大脑胶质瘤病,MRI与活检相结合可在病人生前做出诊断,M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术前MRI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 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16例,半球凸面白质区7例.二者中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者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l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明显.增强扫描24例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呈轻度到中度,大部分以轻度为主;大脑半球凸面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 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典型,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0例(25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22/24)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23/24)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8/21)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11/21)为等密度;50%(12/24)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60%(9/15)病灶在MR的T1WI为等信号,40%(6/15)为略低信号或低信号; 27%(4/15)病灶在T2WI为等信号,73%(11/15)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15/15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中等强化;11个病灶在延迟扫描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67% (10/15)病灶内可见纤维分隔或瘢痕.B超检查,65%(15/23)个病灶呈低回声,5个呈等回声或稍强回声病灶,3个呈高回声.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MRI显示其病理特征优于CT和B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