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李丽  卢宁  刘黎霞 《四川医学》2001,22(11):1036-1038
目的:探讨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SIMH精神卫生自评量表 (SCL-90)测查了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以9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述情障碍,其描述情感的能力欠缺,不易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多属外向型思维。多元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组,个性越内倾,描述情感能力越欠缺,情绪越不稳定,对情感的描述能力以及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的感受的能力越低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怀敌意及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缺陷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述情障碍与抑郁性神经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述情障碍(alwxithymia)又称情绪表达不良,指患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生理体检及躯体感受。其特征缺乏言语描述情感的能力,缺乏幻想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自从1927年Sifneos命名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开始认为主要与心身疾病有关,近年国外献报道^[1]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等均有关系。本研究以多仑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抑郁性神经症与述情障碍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服刑人员人述情障碍与事件影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26)、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唐山市某监狱300名男犯人和110名普通男性进行测试.结果 服刑男犯的述情障碍除描述情感能力[服刑(18.62±3.61)分;普通(18.00±3.57)分]和缺乏幻想[服刑(14.38±3.06)分;普通(14.96±3.34)分]之外,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上均高于普通男性,且在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服刑(22.26±3.96)分;普通(19.72±3.34)分]、外向型思维[服刑(22.38±4.20)分;普通(21.03±4.03)分]及总分[服刑(77.65±7.22)分;普通(73.71±8.32)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犯罪男犯的述情障碍程度最重[(79.90±5.00)分],暴力犯罪者的程度最轻[(77.55±7.43)分],但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犯罪类型男犯所受服刑事件的影响在逃避[性(15.03±4.26)分;财产型(16.08±5.81)分;暴力型(17.57±4.90)分]和事件影响总分[性(41.33±11.70)分;财产型(42.29±14.89)分;暴力型(46.84±12.36)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犯述情障碍的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同事件影响各维度呈负相关(r=-0.14~-0.22,P<0.05),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同事件影响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14 ~0.43,P<0.05).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与普通男性相比有较高程度的述情障碍;暴力型犯罪的男性服刑人员受到的服刑事件的影响最大;男性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程度越高,服刑事件对其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述情障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分别对86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对照。结果:研究组在躯体化、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别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5);研究组TA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5)。女性SCL-90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因子分别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TAS因子I(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Ⅱ(认识和区别情感的能力)明显低于男性。相关分析发现TAS总分及因子I、因子Ⅱ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因子Ⅳ(外向型思维)与SCL-90人际关系、焦虑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因子Ⅲ与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述情障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3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述情障碍评分,以及述情障碍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1)产后抑郁发病率为22.03% (52/236).(2)抑郁组述情障碍总分、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及外向性思维均高于非抑郁组(均P< 0.05).(3) EPDS评分与情障碍总分、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6、0.372、0.331、0.426,均P<0.05).(4)外向性思维、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均为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述情障碍在产妇中普遍存在,它是产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酒精依赖患者34例,健康对照者35例,应用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 MAST)、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评定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状况及两组的述情障碍状况。结果(1)与饮酒有关问题中重度者32例,占患者总数的94.12%;(2) TAS总分、酒精依赖患者的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Ⅰ),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Ⅱ)及外向型思维(因子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3) TAS 总分及其因子Ⅰ、因子Ⅱ评分与 MAST 总分及其工作、社会问题(因子2)、婚姻家庭问题(因子4)均呈正相关( P<0.05);(4) TAS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外向型思维因子Ⅳ=26.512-0.819×日均饮酒量。结论酒精依赖患者存在突出的述情障碍,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抑郁述情障碍,为躯体疾病伴发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病例组)与正常健康者50例(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HMAD总分、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疾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并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从而出现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8.
综合医院咨询就诊者的述情障碍与心理病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述情障碍反映了个体对情感的认知过程和调节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用言语描述情感的能力,少幻想及习惯于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拘泥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叶,难以区分情绪状态与躯体感受。本研究采用新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咨询就诊者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咨询就诊者的述情障碍与心理病理评定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组)及30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伴组)晨起血清皮质醇水平,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结果 (1)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组[(533.88± 144.10) μmol/L vs (458.27±82.8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组述情障碍总分及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高于不伴组[(67.13±6.96)分vs(62.03±7.14)分,(24.50±3.78)分vs (21.63±3.63)分,(15.30±2.69)分vs(13.57±2.03)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596,P<0.01),与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391,0.435,0.452,均P<0.05).(4)不伴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418,P<0.05),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489,P<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较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重的述情障碍,具体体现在识别情绪障碍、描述情绪障碍.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抑郁和孤独感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述情障碍患者因“情感表达不能”可能会加剧负性心理体验,但其关联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孤独感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6-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合肥市4个社区(望湖城社区、逍遥津社区、三孝口社区、亳州路社区)的509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评估述情障碍或情感表达困难)、UCLA孤独感量表(评估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PHQ-9,评估过去2周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根据TAS-26得分将患者分为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低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采用IBM SPSS 19.0和Amo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509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文版PHQ-9得分≥10分的有59例,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0%(59/492)。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分别为(71.8±8.3)、(36.6±8.5)、(6.0±3.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S-26与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与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得分的平均值为71.82分,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43例(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59例(低述情障碍组)。高述情障碍组患者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均高于低述情障碍组(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25,P<0.01),述情障碍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β=0.68,P<0.01),孤独感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17,P<0.01)。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2,述情障碍对抑郁的标准化直接效应为0.2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43%。结论 述情障碍能加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且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社区管理者应早期识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情绪,积极处理述情障碍对孤独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侵袭性思维在述情障碍与负性情绪之间的 作用。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流行病调查中心用抑郁问卷、状态-特质焦虑 量表中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对115名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负性情绪与侵袭性思维及述情障碍各维度存在显 著正相关(r:0.251~0.600,P<0.01),述情障碍总分及其辨别情感困难、描述情感困难因子分值与侵袭性思维呈低至中 度正相关(r:0.261~0.430,P<0.01)。述情障碍对负性情绪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通过侵袭性思维间接作用于负性情 绪,侵袭性思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71%。结论:侵袭性思维在述情障碍与负性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与抑郁有关的高阶人格维度(神经质)及低阶人格特质(述情人格特质、依赖、自我批评、完美主义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湖南两所本科院校大学生563人.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抑郁体验问卷(DEQ)中文版、述情障碍问卷(TAS-20)、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神经质N分量表对样本进行测查.结果 (1)CES-D总分及各个抑郁症状分与神经质、怀疑行动、关注错误、条理性、父母批评、述情障碍的三个因子及无助性和内射性共10个因子分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0.569,P<0.05或P<0.01);(2)因子分析与对神经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怀疑行动、关注错误、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依赖性和自我批评与神经质可归属在同一因子(因子载荷量范围为0.574 ~0.7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神经质对抑郁变异的解释率为32.3%(R2adj=0.323),情感描述困难等7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后对CES-D总分变异量的解释率增加为43.2%(R2adj=0.432).结论 人格特质与神经质人格维度之间存在重叠与相互作用;神经质是抑郁的易感因素,而自我批评、依赖性、述情障碍、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等人格特质可以增加神经质对抑郁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觉察压力现状及述情障碍对觉察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觉察压力量表(PS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487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觉察压力总分为25.72±4.64;护士和护师的觉察压力总分和控制感因子得分高(F=5.187、4.008,P<0.05);30岁以下护理人员的觉察压力总分、控制感和超载感得分高(F=4.855、4.255、3.815,P<0.05);本科及以上护理人员的预测感得分较高(F=1.138,P<0.05);识别情感困难和描述情感困难是影响觉察压力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30岁以下护士、护师、本科及以上护理人员需要更多关注;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描述情感的能力来改善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6周。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第4周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R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SR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奎硫平组低于阿普唑仑组。结论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失眠症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睡眠质量以及中医体质的调查探索失眠与气郁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68名16~80岁的志愿者用中医体质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爱波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以及深睡眠量表(Deep Sleep Scale, DS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气郁质和其他体质的睡眠质量和主要失眠症状。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气郁质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PSQI: OR=3.012, 95% CI=1.310~6.923; DSS: OR=3.016, 95% CI=1.358~6.709)以及早醒(PSQI: OR=3.545, 95% CI=1.229~10.232; DSS: OR=2.742, 95% CI=1.072~7.014);而其他体质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多梦(PSQI: OR=2.419, 95% CI=1.154~5.072; DSS: OR=2.561, 95% CI=1.116~5.880)。失眠症状与气郁质的程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气郁质越严重,其发生入睡困难、早醒的危险系数越高。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气郁质与失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失眠的治疗与康复可以从调节中医体质的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趋化因子CXCChemokineLigand16(CXCL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例。另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61±10.37)岁。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CXCL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生化指标。同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程度。观察各组之间CXCL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1R1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CXCLl6、hs—CRP水平、IRI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O.05);冠心病患者中,ACS组hs—CRP、IRI和Gensini积分高于SAP组(P〈O.05);SAP患者Gensini积分与CXCLl6,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591,P均〈0.05)。结论血浆CXCLl6水平和IRI均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它们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女性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差异,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1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特点相互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冠脉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及三支的比例较男性高(P〈0.01);中医证型方面,伴有气虚、阴虚及气滞等证表现者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而具有血瘀、痰浊、寒凝等证的比例则与男性相似(P〉0.05)。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比例高,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应重视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中医治疗应在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治标的同时,顾护正气,加强益气养阴,同时注意调畅情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睿  毛富强    苏阳雪    张志浩    李蔓薇  李一波    李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5):452-456460
目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内观认知疗法(NCT)干预,对照组保持与研究组相同时间的安静独处,治疗周期均为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月后对两组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等心理量表评估,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1月智能手环(SB)睡眠监测,比较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和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成分1(睡眠质量)、成分2(入睡时间)、成分4(睡眠效率)、成分7(日间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SAS、SES、SCCS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SB监测结果治疗前后3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所有量表及SB监测结果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非器质性失眠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