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使血糖控制良好,减少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方法对住院期间的糖尿病患者给予严格的饮食护理措施,并对其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良好后出院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给予保健指导,并定期随访,督促落实。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手段和措施,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及合理的应用药物,90%的患者和家属能坚持合理的饮食疗法。结论患者自己能够管理自己,坚持合理饮食,维持理想体重,控制高血压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血糖正常或趋于正常,提高了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40例正常人和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GHb浓度。治疗前36例病人GHb及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2.5~6个月后,31例病人GHb降至正常或大致正常。20例(55.6%)病人FBG降至正常,11例(30.6%)病人FBG接近正常(6.7~8mmol/L),疗效差的5例(13.9%)病人GHb和FB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明显高于正常。据此我们认为GHb可作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项较客观有用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使血糖控制良好,减少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方法对住院期间的糖尿病患者给予严格的饮食护理措施,并对其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良好后出院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给予保健指导,并定期随访,督促落实。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手段和措施,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及合理的应用药物,90%的患者和家属能坚持合理的饮食疗法。结论患者自己能够管理自己,坚持合理饮食,维持理想体重,控制高血压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血糖正常或趋于正常,提高了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糖尿病诊断与治疗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只要控制的好,其期望寿命与正常人一样.但根据糖尿病的特征和治疗特点,其治疗措施不是“药到病除“的短暂过程,而是大部分时间可以在医院外进行自我管理.因此取得家庭的支持,让病人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正确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家庭健康护理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糖尿病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健康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病人尿微量白蛋白,醛固酮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尿常规显示蛋白阴性,血尿素氮、肌酐正常的无明显肾损害糖尿病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醛固酮(PA)水平进行监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血醛固酮水平较正常人高、低,或为正常;有慢性合并症糖尿病患者血醛固酮水平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醛固酮水平相比较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 1 0 0例 型糖尿病、80例单纯性肥胖与 80例正常人的馒头餐试验、胰岛素与 C肽释放试验进行比较。肥胖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 ,而高于正常人 ,他们的血清胰岛素及其释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正常人血清 C肽水平高于糖尿病病人与肥胖者。血清胰岛素与 C肽释放分离现象可能与 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糖的利用、胰岛素动力学、受体和抗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经规范性治疗,可使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但很大程度上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近年来,一些学者强调,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可被认为是所有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尽管目前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尚缺乏同一标准,但医护人员必须在了解其自我管理能力之后实施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致2型糖尿病发病增多。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由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夜间至凌晨(3:00~8:00)出现高血糖,正常人则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超过了生理标准,形成夜间高血糖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通过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获得有关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积极配合,并对病情变化进行及时的自我监测。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但它又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这就意味者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具备与糖尿病终生相伴的知识和能力,就能使患者很好的控制好病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怎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控制其病情进展。方法通过对98例患者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尿糖水平,了解疾病进展。结果98例患者中有62例糖尿病控制指标达到理想水平,30例达到良好,5例达到中等,1例糖尿病控制水平较差。结论糖尿病目前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但只要认真对待,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可得到控制,减缓并发症的发生,仍可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寻找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临床指标.方法测定糖尿病病人血、尿β2-MG含量,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尿β2-MG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尿β2-MG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对于判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体内代谢失调和高血糠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 ,可波及全身各组织器官 ,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残致死 ,严重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做好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注重心理指导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终生疾病 ,需长期坚持治疗。护士应通过传授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充分调动病人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使每位病人充分认识糖尿病目前虽然还不能根治 ,但只要坚持合理的生活起居 ,配合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措施 ,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症状 ,可使糖尿病病…  相似文献   

13.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水根  杨辰 《浙江医学》1994,16(3):133-135
应用模拟静脉血管的Chandler环原理,对正常人和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作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发现3组病人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后,各项指标转为正常或明显好转,由此证明这3组疾病的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此试验可为高凝状态的诊断、监测和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导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0%~3.6%,比10年前高3~4倍。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缓解糖尿病病人症状,使血糖降至正常范围,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各 30例 ,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 ,并对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RR间期标准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相比较RR间期标准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正常人相比 ,糖尿病患者的低频和高频的PSD绝对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低频和高频的PSD绝对值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低频和高频的PS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下降明显 ,其RR间期标准差、低频和高频的PSD绝对值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有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泉  王静 《医学综述》2004,10(3):175-177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性的改变,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可较正常人增加3~4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已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仅就相关机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人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莹慧 《右江医学》2006,34(3):268-26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用LG-R-80自动冲洗血液粘度测试仪测定糖尿病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PK-A(I)血凝仪联合检测糖尿病病人与正常人的PT、APTT、TT、FIB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这三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在糖调节受损人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林  王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7-47,4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转归有着公认的积极作用。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一般人群及高危人群的健康意识,在疾病的早期发现问题,更能调动病人积极性及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发病缓慢、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尤为如此。1糖调节受损的概念危害及患病情况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划分出一定正常及糖尿病血糖水平间的时期,在此期间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称为糖稳态受损期。目前将此期视作任何类型糖尿病均可能经过的由正常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根据1994年至1995年我国19个省市25岁以上年龄段的25万人群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较1994年之前的10年增长了3倍左右。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如不进行正规治疗,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超过78%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我国目前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约有60%血糖控制很差,其程度足以引起多种严重慢性并发症。持续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胰腺移植和人工胰是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人…  相似文献   

20.
刘萨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63-263,265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内容包括:糖尿病教育、血糖检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中,血糖监测占有重要地位,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大大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糖控制是指全日血糖的整体控制。通过监测可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尤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后,能够监测24小时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为临床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