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主要的与年龄有关的痴呆疾病,病程呈进行性、不可逆性,可引起记忆丧失,个性改变和行为异常。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为其次的老年期痴呆疾病(约占20%),但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aD是最常见痴呆病因。传统的概念中血管疾病是AD与VaD鉴别的定界,在目前应用的AD诊断标准中都需要排除脑血管疾病。但是,近年来影像学、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等方面资料却向这传  相似文献   

2.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lrment,VCI)的概念在近百年来处于演变之中。早在1896年Emil Kraepelin在其编写的教科书中提出"动脉硬化性痴呆"的概念,掀开了VaD研究的帷幕。1974年Hachinski等提出了"多发梗死性痴呆"的概念以及著名的Hachinski缺血量表。1993年Hachinski和Bowler等提出了涵盖更广泛的"VCI"的概念,其中包括Va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和非痴呆的VCI等。尽管已经有了关于VCI的共识性标准,但是对于VCI仍缺乏明确的定义。关于VaD的国际性诊断标准虽然有多种,但临床病理研究提示这些常用临床诊断标准对于病理诊断的阳性和阴性预测率都较低。迄今对于VaD和VCI的治疗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这些令神经病学家们困惑难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于VCI和VaD的发病机制缺乏充分认识。近年许多学者都指出VCI和VaD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和病理异质性,基于不同脑血管病亚型有着不同病理生理过程。有关VCI和VaD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①将VaD的概念延伸到VCI,将血管性病变导致痴呆的干预时机适当提前,这将有赖于在疾病早期快速准确地筛查出VCI或者VaD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②将VaD进行分型研究。迄今只有两种类型的血管病变(融合性白质病变以及腔隙性病灶)与认知下降有明确的相关性;而包括微栓子、血管病变导致的脑萎缩、新型影像技术显示的脑结构改变等尚未能明确与认知障碍程度和进展的相关性。在VaD的亚型中,皮层下VaD表现出与多发梗死性痴呆不同的发病机制,在其诊断、预防、治疗方面应有不同的策略。③关注脑血管病与退行性病变(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相互作用。基于临床病理研究以及神经生化、神经影像标记物(特别是分子影像技术)的研究提示大多数痴呆实际上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与血管性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痴呆截然分类为退行性病变和VCI碍可能是不恰当的。④VaD和VCI的诊断标准有待更新,将VCI从时髦的概念发展为明确定义的疾病。本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VaD和VCI发病机制、诊断等方面的论著和综述,将有助于我们在上述四个方面扩展视野、加深认识。冯涛  相似文献   

3.
痴呆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有半数的痴呆患者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或者与之有关。痴呆的诊断仍然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但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促进了痴呆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为一异源性痴呆综合征,其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血管条件、血管相关结构的改变(如脑梗死、脑萎缩、白质病变)和患者个体条件(如年龄、教育、遗传因素)。血管性痴呆有3种主要亚型,即皮质性痴呆(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痴呆(小血管性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皮质性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常由于大血管…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病(CVD)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1].而脑血管病的范畴很大,按受累血管可分为大血管病和小血管病;按疾病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按病变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等.不同损伤原因、部位和性质的脑血管病所导致的血管性痴呆(VaD)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较大,呈斑片状,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均一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2].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又称多发梗死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随着人群老龄化及脑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己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痴呆类型[1-2]。本文应用血塞通粉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  相似文献   

6.
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所反映的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它确认需要预防治疗的病例太晚,从而丧失了预防痴呆发生的良机,而且还不恰当地采用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mer's disease,AD)的诊断模式,为了进一步阐明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Bowler和Hachinski提出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这一更宽泛的概念,从而逐渐取代VaD,它的重要性就是在缺血性CVD相关的痴呆发生前诊断并治疗轻微的认知功能障碍[1]。1、VCI产生的背景现行的VaD的标准首先依靠AD的标准诊断痴呆,然后根据反映血管危险因素和事件的临床特征,通常采用缺血评分区分AD和VaD。因此痴呆的基本特征包括早期明显的记忆进行性不可逆性减退,此外,认知障碍必须达到正常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的程度。由于AD通常先累及颞叶内侧,然后才累及新皮质;而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在临床和神经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额叶和皮质下功能受损,与AD明显不同[1]。所以很多血管性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丘脑病变的特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丘脑病变的特殊临床表现。方法 对 14例丘脑病变患者 (梗死 7例、出血 3例、肿瘤4例 )的临床表现与 CT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丘脑性痴呆 5例 (梗死 4例、出血 1例 ) ;(2 )丘脑性失语 4例 (出血 2例、梗死及肿瘤各 1例 ) ;(3)丘脑手 2例 (梗死及肿瘤各 1例 ) ;(4)发作性跌倒 2例 (均系肿瘤 ) ;(5 )昏睡 -顽固性失眠 1例 (系梗死患者 )。结论 丘脑病变不仅有丘脑综合征的表现 ,还可出现上述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群。  相似文献   

8.
<正>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多病因的累及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CSVD的临床表现除急性卒中外,还包括慢性CSVD如认知障碍、步态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其中CSVD所致卒中约占全球卒中人数的五分之一,并且在导致认知障碍的病因中,CSVD所致的血管性痴呆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位居第二[1]。目前为止,CSVD的诊断多通过临床症状及头颅磁共振来进行影像层面的诊断,其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2]。研究显示,我国CSVD所致的腔隙性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50%[3],  相似文献   

9.
Alzheimer于 190 2年采用Binswanger病 (BD)描述动脉硬化性皮质下白质改变。现在认为皮质下白质脑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多种原因。某些学者[1] 提出特异性皮质下腔隙梗死(lacunarinfarctions,LI)应与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LA)鉴别。Sabri等[2 ] 认为MRI检出的LI和LA可致血管性痴呆。LA指双侧白质特别是半卵圆中心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改变 ,CT呈低密度 ,MRI呈T2 高信号。LA常见于卒中史患者和痴呆病人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BD为最常见的LA表现类型。其常见的危险因素为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2 ,3 ] 。现就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较常见的一种亚型,具有一定的可治性、可逆性,故早期诊断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或改善认知功能的损害[1]。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