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脂质体凝胶剂抗黄褐斑形成的作用。方法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静脉注射对照组,外用阳性药物组(壬二酸对照组),还原型GSH脂质体凝胶剂高、中、低剂量组(简称GSH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别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法复制小鼠黄褐斑动物模型。造模后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剂量GSH生理盐水溶液,壬二酸对照组给予壬二酸2 ml/(d·只),GSH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还原型GSH脂质体凝胶剂,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取材,测定肝脏和受试皮肤中SOD、MDA含量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受试皮肤和肝脏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高、中剂量组,壬二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受试皮肤和肝脏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脂质体凝胶剂中、高剂量能够极显著地淡化小鼠背部灰褐色斑块,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脂质体凝胶剂的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的祛斑作用,且优于壬二酸祛斑效果,且相对静脉注射方法更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生索E(VitE)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1、2、3组)。1、2,3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巾、低剂量(150mg/kg、50mg/kg、5mg/kg)VitE,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8周。于第8周末处死动物,HE及透射电镜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VitE抑制模型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小肉芽肿直径(P〈0.01),改善小鼠肝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降低ALT和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与VitE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莲心碱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成年小鼠50只,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异莲心碱低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20 mg/kg)及维生素C(Vitamin C)对照组,测定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以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MDA含量为指标,考察异莲心碱在体内的抗氧化性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明显下降,为32.87 g和3.87 mg/g;血清和肝脏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其值分别为247 U/ml、408 U/ml和358、319 U/mgpro;MDA含量为20.62 nmol/ml和13.01 nmol/mgpro,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异莲心碱20 mg/kg可明显拮抗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降低、增强血清和肝脏组织SOD和GSH-Px活性、减少MDA含量(P〈0.01),其值分别为36.29 g,4.53 mg/g,305、459 U/ml,438、355 U/mgpro和16.47 nmol/ml。异莲心碱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GSH-Px活性为333 U/mgpro,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莲心碱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对SAMP8小鼠血清中SOD活力、MDA含量及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雄性SAMP8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N)、音乐电针组(M)、药物组(D);同月龄雄性SAMR1小鼠6只作为空白组(C)。模型组和空白组不予以治疗;音乐电针组配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92 mg/g)灌胃。治疗15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大于空白组(P〈0.01);药物组的逃避潜伏期变化不明显;音乐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较空白组血清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P〈0.01);音乐电针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音乐电针可能通过降低SAMP8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提升SOD活力,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抗老年性痴呆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普通级雌性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七菊芦荟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小鼠皮肤组织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其中酪氨酸的水平。结果:小鼠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模型组皮肤组织及血液中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七菊芦荟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皮肤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SOD、酪氨酸酶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能起到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抗坏血酸(100 mg·kg^-1)组,铁皮石斛总黄酮高、低剂量(400 mg·kg^-1、200 mg·kg^-1)组。空白组除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连续6周,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及丙二醛(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MDA)含量;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ATP酶活性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脂褐素(lipofuscin,LF)、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取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肾脏称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升高模型动物血清及皮肤组织中SOD、T-AOC、ATP活性,降低CAT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皮肤组织中HYP、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降低LF含量;升高模型小鼠胸腺、脾脏、肾脏指数,降低肝脏指数(P<0.05;P<0.01)。结论:铁皮石斛总黄酮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双参合剂对常压及减压状态小鼠抗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丹参组、人参组、复方双参组和红景天组,每组10只。复制常压密闭缺氧模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复制减压缺氧模型,测定此环境下小鼠脑含水量,脑、心脏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常压密闭缺氧条件下,复方双参组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比空白组延长了45.95%(P〈0.05)。减压缺氧条件下,除丹参组(76.07%),其余给药组(人参组:74.03%,复方双参组:73.33%,红景天组:73.68%)与空白组(75.63%)相比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对小鼠脑部的SOD含量无明显作用,复方双参组(MDA:3.76 nmol/mL,LDH:3.44 IU/L)与空白组(MDA:6.13 nmol/mL,LDH:9.00 IU/L)和红景天组(MDA:4.87 nmol/mL,LDH:4.78 IU/L)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部MDA和LDH含量(P〈0.01);复方双参组(SOD:205.46 U/mL,MDA:1.31 nmol/mL)与空白组(SOD:138.55 U/mL,MDA:4.18 nmol/mL)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心脏SOD的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复方双参组(SOD:98.33 U/mL,LDH:5.27 IU/L,MDA:0.23 nmol/mL)与空白组(SOD:18.68 U/mL,LDH:1.98 IU/L,MDA:1.00 nmol/mL)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和LDH的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红景天组(SOD:54.13 U/mL,LDH:4.80 IU/L,MDA:0.15 nmol/mL)。结论复方双参合剂可以有效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紫草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提取物AEJ-Ⅰ、AEJ-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AEJ-Ⅰ、AEJ-Ⅱ对小鼠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AEJ-Ⅰ高剂量组和AEJ-ⅡI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肝脏系数.并使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AEJ-Ⅰ高剂量组可降低脾脏系数,并使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AEJ各剂量组均可使肝组织GSH-Px活性升高、NO含量降低(P〈0.05或P〈0.01);AEJ-Ⅰ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P〈0.01或P〈0.05);AEJ-Ⅱ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的活性(P〈0.05),AEJ-Ⅱ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ST的活性(P〈0.05)。AEJ-Ⅰ、AEJ-Ⅱ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性损伤。结论:AEJ-Ⅰ和AEJ-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模型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升清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升清胶囊组小鼠予升清胶囊0.22 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血脂含量、血清钙离子浓度、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73.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升清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清胶囊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升清胶囊组小鼠肝脏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胶囊可通过降低小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改善血清和肝脏的生化学相关指标,从而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早期血清脂质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叶胶囊组和半枝莲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取正常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每组6只。除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8周。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脂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半枝莲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半枝莲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SOD活性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当归补血汤及二者合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SOD、MDA含量的影响,观察大黄虫丸与当归补血汤合方的作用是否优于单方。方法:将昆明种6月龄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黄虫丸组、当归补血汤组、大黄虫丸与当归补血汤合方组(合方组)、模型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每日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6 w。给药组小鼠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 w。脱颈椎处死小鼠,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SOD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当归补血汤组及合方组小鼠血清、肝组织中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P<0.01)。与单方组比较,合方组小鼠血清、肝组织中SOD含量升高更明显,MDA含量下降显著。结论:大黄虫丸、当归补血汤及合方均能延缓衰老,合方的作用优于单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CUMS)小鼠模型的影响,揭示该方对抑郁症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分组: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越鞠丸组,每组12只。越鞠丸组小鼠给予该方水煎液灌胃;对照组予阿米替林等容积混悬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8天。记录5分钟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并记录5分钟内小鼠的激惹次数及检测5-HT的含量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越鞠丸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高抑郁症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5-HT含量,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是越鞠丸作用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给已经激素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兔子喂食该院的活络骨康丸,然后取血清测量其中TNF-α、AKP的变化,来探索活络骨康丸治疗机制。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26只,应用甲强龙联合马血清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测量兔子血清中TNF-α、AKP;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模型实验组(9只)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活络骨康丸进行干预,对空白组(9只)和模型对照组(9只)普通饲料喂养,并于不同时间点检验血清相关因子。结果①给活络骨康丸前血清TNF-α、AKP含量比较:模型对照组(3.24±0.29;38.04±3.25)和模型实验组(3.30±0.42;37.90±4.19)较之空白对照组(1.62±0.42;27.81±2.86)TNF-α、AKP水平都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实验组(3.30±0.42;37.90±4.19)与模型对照组(3.24±0.29;38.04±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给活络骨康丸后血清TNF-α、AKP含量比较:各组血清中TNF-α、AKP的含量比较:模型对照组(3.16±0.25;37.51±3.91)和模型实验组(2.17±0.64;28.94±4.89)较之空白对照组(1.85±0.68;27.94±3.65)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血清TNF-α、AKP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两者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有效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血清中TNF-α、AKP增加,提示活络骨康丸影响股骨头坏死过程及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生长,从而起到抑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发展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心乐胶囊对CVB3致病毒性心肌炎BABL/c小鼠TNF-α、TGF-β1 mRNA表达影响,探讨心乐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健康雄性BABL/c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玉丹荣心丸组及心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心乐胶囊对CVB3致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NF-α、TGF-β1 mRNA表达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表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表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丹荣心丸组、心乐胶囊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心肌组织TNF-α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玉丹荣心丸组、心乐胶囊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心肌组织TGF-β1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与玉丹荣心丸组比较,心乐胶囊各剂量组均可使小鼠心肌组织TNF-α、TGF-β1 mRNA表达降低,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心乐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1)心乐胶囊能够明显地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NF-α、TGF-β1 mRNA表达。(2)心乐胶囊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抗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减轻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止痛消结丸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成7组,以雌激素、孕激素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空白组除外),观察止痛消结丸对乳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黄体生成素(LH)影响.结果:止痛消结丸组模型大鼠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血清中SOD和LH含量明显升高.结论:止痛消结丸可通过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通心降脂滴丸对小鼠及小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通心降脂滴丸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平均存活时间;体外实验将小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通心降脂滴丸低、中和高剂量组,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各组取培养液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通心降脂滴丸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延长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P<0.05)。体外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LDH、CK的活力升高,SOD的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缺氧模型组比较,通心降脂滴丸3个剂量组的LDH活力降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中、高剂量组CK的活性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降脂滴丸可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并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化疗致卵巢早衰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化疗模型,共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雌孕激素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左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遵循动情周期灌胃2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雌孕激素组、空白组与左右归丸中、高剂量组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左右归丸中剂量组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左归丸组、右归丸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归丸、右归丸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以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效果显著,它能更有效地促进卵巢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对于维持卵巢血管结构及改善微循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葛根黄芩黄连方(简称葛根芩连方)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的药效及毒性的对比实验,为选择合适的葛根连芩方提取制备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病理组、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其中后3组又分别分为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灌服番泻叶提取液20m L/kg(4 g/kg)造成病理模型,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灌服葛根芩连方提取物水溶液20 m L/kg。片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1.60 g/kg,中剂量组0.80 g/kg,低剂量组0.40 g/kg;丸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6 g/kg,中剂量组3 g/kg,低剂量组1.5 g/kg;汤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13 g/kg,中剂量组6.5 g/kg,低剂量组3.25 g/kg。以湿粪数积分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提取工艺样品止泻的功效。取30只小鼠分为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不同提取工艺样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体积均为40 m L/kg;片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66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67.96 g/kg,丸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63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89.01 g/kg,汤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74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177.77 g/kg;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4倍、9倍和6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反应情况。结果在药效试验中,按葛根芩连方的3种剂型提取得到的样品,对小鼠的腹泻均有明显治疗效果(P0.001)。其中葛根芩连片的止泻效果最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芩连丸次之,葛根芩连汤效果较差。在毒性试验中,在最大剂量下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且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葛根芩连方的3种制剂,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录的葛根芩连片的提取制备方法所得提取物对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探讨AQP1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治疗组,麻仁丸治疗组。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建立后,治疗组大鼠分别用莫沙必利、麻仁丸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大便粒数及大便湿重。治疗结束后将大鼠集体处死,取大鼠近端结肠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AQP1的表达情况。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便秘组结肠AQP1的平均光密度(MD)值大于空白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组、麻仁丸治疗组的MD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莫沙必利治疗组和麻仁丸治疗组的MD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近端结肠AQP1的表达增高使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增加,从而引起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导致慢传输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颗粒对老年便秘大鼠排便及肠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阐明硝菔通结颗粒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50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麻子仁丸组、硝菔通结颗粒大剂量组、硝菔通结颗粒小剂量组。经过造模、治疗后,检测肠组织中神经递质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肠组织中SP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及麻子仁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颗粒通过调节肠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