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小板四项参数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库尔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初期PLT、PCT明显降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PLT、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组(P〈O.01);同时MPV、PDW高于对照组、恢复组(P〈O.01)。低血压休克期最明显,其改变与骨髓及血小板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动态监测对判断疾病状态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昭  周月宏  王俊平  姜殿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4,(9):154+156-154,156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SF23000分析仪检测65例重症肺炎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PLT、MPV、PDW、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组PLT、MPV、PDW、PCT明显低于急性期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CT、PDW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临床应密切关注血小板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外周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形成时PLT、MPV、PDW、PCT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100人,肾病综合征无白色微血栓组(Ⅰ组)71人,肾病综合征合并白色微血栓组(Ⅱ组)29人。用CoulterJT-IR型血液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CT。结果Ⅱ组PLT、MPV、PDW、PC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Ⅰ组PLT、PDW、PC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MPV明显减小。Ⅱ组PLT较工组明显减少,MPV、PDW明显增加。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白色微血栓时,PLT增加,MPV增大。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经典DA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化疗,测定患者初诊阶段、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血小板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以及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情况。另选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小板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差异。结果:初诊阶段,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PLT、MPV、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LCR、PDW、P-LCR水平均显著低于初诊阶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缓解早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DW、P-LCR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阶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LCR、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阶段,PLT、PCT水平高于骨髓缓解早期,MPV、PDW、P-LCR显著低于骨髓缓解早期,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水平高于未完全缓解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反映患者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对评估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病情进展以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玮  谭超超  刘丹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03-2106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发病第1周、第2~3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川崎病患儿(病例组)及78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取静脉全血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发病第1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W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发病第2~3周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V、PDW均低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发病第2~3周PLT、PCT高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发病第2~3周MPV、PDW低于川崎病发病第1周。川崎病患儿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91;r=-0.362);PLT与PCT呈正相关(r=0.969);PCT与PDW呈负相关(r=-0.356);MPV与PCT、PDW无相关性(r=-0.207;r=0.226)。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川崎病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断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各项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50例健康人群和5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平均(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带(PDW)。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冠心病组的PLT和PC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在冠心病的发生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血小板四项参数的监测可以对冠心病的早期发现、治疗效果的评判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杭州地区部分人群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12月在我院体检的30425例人员资料,运用美国Ba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按性别、不同年龄段、季节进行分组,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不同年龄段、季节对血小板各参数影响明显。男性PLT、MPV、PCT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而PDW则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PLT、MPV、PCT水平逐渐减少,PDW逐渐增加,男性MPV无明显变化,女性MPV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相同年龄段男女PLT、MPV、PCT、PDW存在显著性差异。PLT、MPV、PCT、PDW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明显的改变。与春季作为比较,PLT秋冬两季结果明显增高,MPV秋季明显减少,PDW夏秋冬三季结果明显减少,PCT冬季结果明显增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杭州地区血小板各参数受性别、年龄、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LT、PCT、MPV和PDW值均逐渐下降。但IVIG组MPV、PDW值变化更为显著,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IG治疗川崎病(KD)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血小板的四项参数可作为判定川崎病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MPV变化与KD病情变化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2.
胡孟谋  陈忠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82-158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并与对照组正常人50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减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脑梗死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及胎儿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陈鹭鹭  张爱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1-1312
目的:探讨妊高征各期血小板4项参数的改变,以寻求对病情发展变化及预测胎儿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方法:用BECKMAN COULTE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86例各期妊高征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值,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轻、中度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值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LT与P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病期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病情发展、差异越明显,胎儿预后越差。结论:妊高征患者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尤其是MPV、PDW测定,对病情监测,胎儿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CI)患者诊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82例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1~7d及8~14d两个检测组各41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比较.结果 CI发病1~7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PF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T、MPV、PDW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I发病8~14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IP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疗效及预防、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对其临床价值做初步评价。方法检测65例HHcy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分析Hcy与PLT、MPV、PCT、PDW及P-LCR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PLT、MPV、PDW及P-LCR水平与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PV、PDW及P-LC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HHcy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提示Hcy可以通过增加血小板活性,在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锐  靳维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69-247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变化,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四项参数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服药治疗10天后重复检查测定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入院时UA组和AMI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和P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AMI组更为显著。②治疗10天后UA组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AMI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后SAP、UA、AMI组PL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MPV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作为观察冠心病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检查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中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10年07月至2012年12月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人各抽取静脉血2ml (EDTA-K2抗凝),全自动血球计数仪sysmexXE-2100测定PLT、MPV、PDW等3个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健康组比较PLT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比脑梗死组下降更明显(P<0.01).正常对照组MPV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DW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心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脑梗死的预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4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3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重症肺炎130例,轻症肺炎17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8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急性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急性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轻症肺炎组急性期显著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恢复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急性期均显著降低(P﹤0.01),并恢复正常。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期4项血小板参数均异常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