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脾栓塞对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脾栓塞对腹腔镜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megasplenectomy,LMS)的价值.方法 12例门脉高压巨脾脾亢病人采用全脾栓塞,再于4 h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全脾栓塞及腹腔镜巨脾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7.5 ml,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门脉高压巨脾者采用介入全脾栓塞后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方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相似文献   

2.
探究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巨脾切除手术15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对照组给予脾动脉结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手术后研究组的血液指标、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5例患者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果表明,在巨脾切除手术中应用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后血液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探讨巨脾切除术中自体血回输方法的改进。对 9例巨脾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灌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 7例病例灌注后脾被膜颜色苍白 ,脾血回输显效 ;2例脾被膜颜色部分苍白 ,脾血回输有效。每例手术中平均失血 32 0ml ,平均输血 2 0 0ml。提示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脾血回输最为彻底的优点 ,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传统方法作门静脉高压性巨脾切除时,操作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胰尾和胃壁。为减少术中出血和副损伤,自1995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直视下完全解剖性离断脾周韧带、脾蒂血管后再托出脾脏行巨脾切除5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1岁。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8例。伴有胃底食管下段静脉高度曲张23例,其中破裂出血16例,急诊手术4例。肝功能Child A级16例,B级36例,C级6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血小板低于50×109/L 42例,其中11…  相似文献   

5.
脾动脉主干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动脉主干结扎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16例巨脾切除术。在切脾前结扎脾动脉。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切脾时间60~2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30~220 ml,平均115 ml(不包括脾血)。7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12~24 h,术后24 h拔胃管并进食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5~9天,平均6.5天。结论脾动脉主干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完成的13例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平均脾切除手术时间40分钟,切口长度平均10 cm,术中平均出血量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天。术后胰瘘、脾热、左侧胸腔积液各2例,其余均无脾切除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小切口性单纯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可行,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7.
巨脾往往合并脾功能亢进,周围血管增粗、数量增多,传统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多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对29例巨脾病人成功施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腔内出血的病人,特别是出血量大,来势凶猛者,随时都有危及生命的危险.对于一个乡镇卫生院来说,没有血源和输血的条件,对此类病人就束手无策.这类病人往往需要快而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挽救生命.我们采用负压回收腹腔内血液,3年成功地抢救了2例脾破裂、3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的病人,最少回收1500 ml,最多回收3500 ml血液,回输入病人体内后手术顺利完成,病人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作者连续对5例年龄从13~35岁的病人作了节段性脾切除术。目的在于保留有功能的部分,留的体积为巨脾的20~30%。所有病例脾脏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4年期间对9例巨脾患者行脾切除术,术中采用脾动脉灌注的方法,促进脾血回输,效果满意。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3~54岁,平均42岁。合并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乙肝肝硬变,门脉高压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本组巨脾的标准系指平卧位后深吸气时脾下缘达脐水平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成功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00~210min,平均(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200ml,平均(150±50)ml;术后住院4~9d,平均(6±2)d.术后并发脾热2例.结论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熟练,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蒂优先处理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3例,均采用脾蒂优先处理法切脾,即初步切开脾胃韧带显露脾门后,切开脾蒂下缘与脾脏之间的腹膜,建立脾门后隧道,利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通过隧道切割闭合离断脾蒂,再依次离断各脾周韧带以切除脾脏。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5~235 min,(196.6±34.1)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325.6±104.5)ml;术后下床时间1~4 d,(2.3±0.5)d;排气时间1~3 d,(2.2±0.6)d;术后住院7~20 d,(11.4±3.3)d。术后2例感染,9例腹水,无胰漏、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20例随访1~4年,(2.8±0.9)年,无死亡。结论脾蒂优先处理法可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难度,简化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巨脾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巨脾切除术.应用超声刀分离.脾门血管分别用生物血管夹、直线切割器夹闭或结扎。结果32例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单纯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128min,平均出血量115ml,脾均质量1439g,术后平均住院9.1d。全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对宫外孕、脾破裂等急性闭合性腹腔内出血病人,年龄18~50岁,B超提示出血量在800~2000ml,出血时间在24小时内的病人,应用简易自体血回收装置进行自体血回收并回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一个带双孔橡皮塞的2000~5000ml负压吸器瓶,一个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以上脾肿大经腹腔镜脾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11年9月间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定义脾上下极长度≥17cm或重量≥600 g为重度脾肿大,脾上下极长度≥22 cm或重量≥1600 g为巨脾.结果 行腹腔镜脾切除术22例,开腹脾切除术21例,其中巨脾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分别为12例和14例.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巨脾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 308 ml vs 400 ml,P=0.24),术后住院时间短(3 dvs4.5d,P=0.054)和相似的并发症发生率(17 %vs 14%),但手术时间较长(195 minvs 105 min,P=0.008),中转开腹率25%.所有行开腹脾切除术患者中再手术2例,1例死亡.结论 重度以上脾肿大经腹腔镜脾切除手术预后优于开腹手术.经腹腔镜脾切除术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20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20~650ml,平均80ml。术中切除副脾3个,同时行胆囊切除3例,肝活检术9例。全组术后6~12h拔除胃管、尿管并下床活动,12~24h肛门排气,1—2d恢复进食。有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脾窝渗血再次剖腹脾窝止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8d。结论只要熟练掌握开腹巨脾切除术及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术中脾周韧带的分离,脾蒂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4月至2009年3月我院为72例巨脾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本组7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8~5.5h,出血60~400ml,2例中转开腹(2.7%)。2例术后腹腔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创面止血,1例做小切口开腹止血;3例发生膈肌破裂,1例结肠脾曲破裂,4例术后发热(>38℃),1例切口血肿。术后1~5d肛门恢复排气,术后住院7~15d,平均10.5d。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22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脾损伤类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脾出血量与是否继续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非手术治疗脾裂伤适应证的选择。分析表明适于非手术治疗者约占15%。病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脾出血量与有否活动性出血及脾裂伤的深浅有关。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裂伤应依据影像学对脾裂伤深度的判断,综合血液动力学及脾出血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改进巨脾切除操作技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脾切除因其特殊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和病理生理特点而有别于经典的脾切除术,有时操作困难、处理棘手。1999年8月至2003年11月我们采用改进的操作技术实施巨脾切除术36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平均42岁。本组巨脾的标准系  相似文献   

20.
巨脾切除术是外科中手术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最大的危险之一是因手术操作不当术中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重视巨脾切除术的操作技术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外科医师至关重要。本文介绍1990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2例门脉高压巨脾切除的临床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症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0岁。本组巨脾的标准系深吸气时平仰卧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或脾右缘超过前正中线[1]。本组31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行脾切 脾肾分流患者术后合并肺炎,医治无效死亡。术式分别是19例单纯巨脾切除术;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