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金明  闫宗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16-23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每天2次静脉点滴,连用14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hs—CRP、D-二聚体的变化并用中国卒中量表(Chine sestroke scale,CSS)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hs-CRP和D-二聚体均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CSS及BI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治疗组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D-二聚体的水平,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静滴,丁苯酞口服;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静滴,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阻止进展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的治疗组(30例)和单独使用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A(30例)、丁苯酞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B组(30例),比较治疗7d、14d的ESS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A、B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 ADL指数评分均改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能够较单独使用更有效地减少治疗后7d和14d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两组均连续用药12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11.6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1.04、12.88,均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3,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69、6.22、7.30,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路永刚  安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72-73,7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ahel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a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莉婷  侯芳芳 《贵州医药》2022,46(4):544-546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MMSE评分、SF-36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比较预后不同情况(存活与死亡)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NHI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存活与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基础上服用活血益气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 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其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丁苯酞组口服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联合口服丁苯酞与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9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ADL指数变化,治疗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4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4组Barthel-AD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4、30、90 d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治疗后14 d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没有增加,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 4~20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NIHSS和mRS、BI评分,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发病10 d和90 d,再次进行NIHSS和mRS、BI评分,比较两组NIHSS和mRS、BI评分下降差值。结果符合条件患者209例,治疗组患者98例,对照组111例,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时,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时,治疗组mRS评分和BI评分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各指标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能有效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MCAO)模型,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将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n=10)。 A、B、C、D组分别于造模后0.5 h、1 h、1.5 h、2 h通过尾静脉给予3 mg/kg的依达拉奉,E组于造模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梗死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A、B、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E组(P<0.05,P<0.01),其中B组与E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B组低于A、C、D组(P<0.05,P<0.01),B组与D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对大鼠MCAO模型,依达拉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其神经保护作用有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刘滋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2-217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溶栓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入,每天2次,共用14d。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RP水平,对脑梗死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溶栓后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神经功能、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7、15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及白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I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应激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评价神经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7和14d后,观察组Hcy、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