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年心力衰竭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为诊治老年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中青年组、老年组、高龄组三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为Ⅲ级和Ⅳ级的比例增加;引起心力衰竭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63.2%)、肺心病(37.9%)、高心病(26.4%),老年组及高龄组常为2~3种疾病同时存在;各组心衰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58.7%),心律失常(35.3%)也是一常见的诱因;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老年心力衰竭死亡率高(13.4%)。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年龄越大,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越重,预后越不良,治疗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3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冠心病(49.25%)、高血压(31.34%)、慢性肾功能衰竭(8.96%);非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3.33%)、慢性肾功能衰竭(23.08%)、扩张型心肌病(20.52%).两组患者发病的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为52.24%,非老年组为51.28%.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比不同,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最常见;感染是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疆地区年龄≥60岁的老年女性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代谢特征。方法:选取就诊的女性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60岁中青年组157例,≥60岁老年组346例,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回顾性分析老年女性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女性患者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分别占29.6%、32.0%、38.4%,中青年组、老年组心力衰竭分型均以HFpEF占比最高。中青年组、老年组均以冠心病、高血压主要病因,老年组冠心病、高血压占比更高(P<0.05)。常见合并症依次为心律失常(36.2%)、糖尿病(28.0%)、肾功能不全(20.1%),老年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更高(P<0.05)。老年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NLR、PLR、SII水平更高,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与中青年女性比较,南疆地区老年女性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状况更差,合并基础疾病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3分,根据年龄分为高龄(≥80岁)老年组113例和中低龄(60~79岁)老年组13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均高于中低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抗凝、神经功能进展、实验室检查结果、OCSP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均是高龄老年患者与中低年龄老年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低年龄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较高,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 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病(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 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 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病(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 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 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病(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 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和青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5例)和青年组(5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的病因分布所占比例不同,老年组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比青年组的高,但老年组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低于青年组,两组病因分布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青年组以血量不足和肾毒性药物为主,两组病因的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合并症所占的比例均比青年组高。老年组和青年组的疗效比较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因分布不一样,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治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65岁老年心力衰竭59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安建平  黄慧  乔树洲  任艳红  刘丽华 《医学争鸣》2007,28(18):1699-1701
目的:分析≥65岁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为诊治老年人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112例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有其特点,≥65岁的老年患者多为冠心病(50.8%),其次为肺心病(20.3%);临床症状不典型,程度以心功能Ⅲ和Ⅳ级为多,高龄死亡率较高(87.5%).结论:≥65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年龄越大,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越重,预后不良;治疗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本文收集我们3年收治的58例60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8例非老年心力衰竭病例比较,旨在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老年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68.7岁,对照组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18~57岁,平均39.6岁。1.2基本病因见表1,老年组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为多,44例(75.8%),对照组以风湿性心脏病为多38例(55.8%)为多。1.3心力衰竭诱因2组均以肺部感染最常见。老年组35例(62.1%)对照组32例(47.1%);其次为快速房颤(Af)老年组16例(27.6%),对照组14例(2…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基础疾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填写心力衰竭调查表、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将参加实验人群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心功能正常(NL)组.进行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相关分析.结果:DHF组(239例)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55.8%,37.7%,16.3%;SHF组(81例)分别占71.6%,61.7%,18.5%;NL组(250例)分别占45.2%,21.2%,10.4%.SHF组、DHF组与NL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HF组与SHF组相比较,只有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产生DHF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为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情况、年龄、心功能、糖尿病、高血压、冠脉血管病变等与CIN的相关性,并记录CIN的发生情况。结果:CIN的发生率为14%,对CIN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基础肌酐值〉309.4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5 mL/min、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不全等与CIN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与CIN发生未见相关(P〉0.05)。结论:高龄、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等可能是CIN发生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未能证实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纯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单独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方法:①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44例为冠心病组,男78例,女66例,年龄均大于65岁。②根据是否单独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分为3组,单纯冠心病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⑧同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④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浊度法;血糖测定采用酶法i,⑤计量资料采用11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44例患者,非冠心病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高。在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中、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浓度较单纯冠·,72病患者高。提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和重复住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评估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综合分析连续两次非计划重返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二次重返住院是否急性心梗再发和/或第2次住院(LM/LAD、RCA、LCX)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第2次住院冠脉造影检查冠脉血管病变加重(Gensini积分增加),分为病情进展组116例和非病情进展组200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1.23±10.32)岁、(60.06±10.06)岁。结果首次心梗后第2次因再发急性心梗而重返入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6.96%);病情进展组与非病情进展组糖尿病病程、三支血管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有无弥漫病变、是否完全闭塞病变、是否放置支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较非病情进展组糖尿病病程更长、血管病变更严重、甘油三酯水平更高,冠状动脉出现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放置支架的比例更高(P<0.05)。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否有支架内狭窄、血栓形成、钙化病变、放置支架的直径和长度、是否需择期手术、是否遵医嘱服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为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和重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地控制血糖达标、有效管控糖尿病的病程可减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程,及早干预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可减少患者重复住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3例,合并有糖尿病11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不合并有糖尿病的5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观察两组病人在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心电图、心肌缺血症状等方面的发病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在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心电图异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和心电图正常、有心肌缺血表现这两种情况在观察组中均较对照组多见。结论:(1)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多见,如不能及时识别易延误诊治。(2)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损害较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入选的4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1)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TC、LDL-C、阳性家族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肥胖患者比例及TG水平均高于NDM组,吸烟患者少于NDM组(P<0.05)。(2)临床表现比较:2组患者典型胸痛症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均多于NDM组(P<0.05)。(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组患者LAD、LCX、RCA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LM、三支及弥漫性血管病变方面多于NDM组(P<0.05)。(4)2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1分、2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4分、5分比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临床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狭窄程度严重,累及左主干较多。临床积极早期干预血糖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6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对1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GAG结果进行回顾性讨论: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易患因素关系,比较危险因素聚集个数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阻塞积分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冠心病中有近98.21%有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男性占(83eO/o)其次为吸烟占72o%,高血压占577%,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74%,糖尿病101%。冠脉病变支数与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冠心病家族吏、BMI、U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增高,呈正相关性。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程度不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有相关性,还与危险因素累积数量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老年房颤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方法对114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有基础性疾病78.07%,前三位是: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性瓣膜病;房颤发病率随年龄有明显的增加,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症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脉律不齐、乏力、胸闷等,本组无明显症状者为21.93%。结论应根据老年房颤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无明显症状者因其隐蔽性,其并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更应引起临床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对比分析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明显多于晚发组(均P<0.05);晚发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早发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早发组(P<0.01)。(2)早发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晚发组(均P<0.05)。(3)早发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最易受累,左主干较少受累,但死亡率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CAG病变部位早发冠心病AMI患者病变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严重、弥漫性病变少见,但累及左主干病变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陈旧性心梗、陈旧性脑梗、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周围血管病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100%、54.0%、60.0%、40.0%、48.0%、36%;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至冠心病确诊(发生心梗/冠脉造影/冠脉CT确诊)平均为5.3年,冠心病确诊-肾动脉狭窄确诊约6.2年,心绞痛症状至肾动脉狭窄确诊约11.5年。造影结果13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平均冠脉病变为2.6支,确诊后所有患者进行了冠脉和(或)肾动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术。2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3例好转出院,其中3例肾功能较入院时恶化。2年随访期内12例病情好转或稳定,4例死亡,7例发生次级终点事件;因小样本及选择偏倚,无基线资料与预后相关。结论三联征术后及两年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治疗才能减少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