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肾阳虚证是由肾脏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引起,临床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可兼见男子阳痿早泄,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腹部胀满;或心悸,咳喘等症。为了探索肾阳虚证的本质,研究温补肾阳方药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中医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造模方法1.1药物造模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鼻炎11例,支气管哮喘7例,咳嗽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5年。将病人按其表现症状分为肺肾亏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两类。肺肾亏虚型表现为:气短声低动则尤甚、咯痰清稀色白、面色咣白、腰膝酸软、咳嗽、自汗、怕风、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采用Ⅰ号方。脾。肾阳虚型表现为:平素痰多咳嗽、倦怠无力、短气息促、便溏、脑转耳鸣、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舌质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选用Ⅱ号方。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证型客观化的问题,是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中医证型简易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1.分型标准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五版教材《巾医诊断学》为基础,参考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会议制订的虚证辨证标准,拟定出本文所涉及证型的诊断标准。 1.1下热湿热(48例):尿频涩痛,黄赤短少,大便赤白粘冻,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1.2脾肾阳虚(40例):形寒肢冷,面色冲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或清长,水膨胀满,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相似文献   

4.
治阳痿六法     
一、温肾壮阳法适用于阳痿伴腰痛膝软,耳鸣发脱,牙齿松动,畏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而润,脉细尺弱.方用自订壮阳起痿汤(大海龙、仙茅、苁蓉、枸杞、菟丝子、熟地、当归、淫羊藿、山萸肉、阳起石、肉桂、狗肾、鹿胶、巴戟天)加减.陈××,男,34岁,1961年冬初诊.阳痿伴头晕腰膝酸软已半年.形寒畏冷,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而润苔薄白,脉沉细尺弱.予海龙、枸杞、菟丝子、仙茅、淫羊藿各15克,阳起石、鹿胶、山萸肉、苁蓉、熟地,当归各10克,狗肾粉6克(冲服),肉桂2克(冲服)5剂.药后畏寒略  相似文献   

5.
毕颖斐  毛静远 《中医杂志》2012,53(18):1580-1584
目的 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专家调查,确定冠心病各种证候要素的诊断要点.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运用Delphi法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调查,对所选条目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量化评分,将两者的量化值予以求积处理,得到各种相关条目在证候要素判断过程中的权重值及重要性排序;并对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共28名专家参加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94±0.06),协调系数为0.664.冠心病气虚证特征性条目为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神疲懒言,淡白舌,弱脉;血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头晕,面色萎黄,唇甲色淡,淡白舌,细脉;阴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证特征性条目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咣白,下肢水肿,胖大舌或伴齿痕舌,脉沉迟;寒凝证特征性条目为胸痛,畏寒肢冷,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脉紧;热蕴证特征性条目为口干欲饮,口苦,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痰浊证特征性条目为胸闷,体胖,头重如裹,身体困重,苔腻,脉滑;水饮证特征性条目为喘息,平卧困难,下肢水肿,或伴颜面浮肿,小便短少,渴不欲饮,苔滑;气滞证特征性条目为胸胁胀满,嗳气或矢气则舒,善太息,情志不遂易发,脉弦;血瘀证的特征性条目为胸痛,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暗淡或紫暗,或伴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滞,脉涩.结论 专家调查结果确定了规范、简明的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孕症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病因、症状的关联关系。方法收集不孕症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受试者共148例,其中肾阳虚证84例,肾阴虚证64例。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常见的发病因素和出现的主要症状舌脉进行调查。运用Apriori算法来获取两者之间的支持度与置信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不孕症肾阳虚证患者中,具备强关联规则的包括:饮食不节→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压力过大→畏寒、肢冷、舌淡;湿热郁滞→畏寒、肢冷、舌淡;人流不当→畏寒、肢冷、舌淡。肾阴虚患者中,具备强关联规则的包括:人流不当→舌红;湿热郁滞→手足心热、潮热、烘热;压力过大→少苔、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两组具有的共同的高频次发病因素为:压力过大、湿热郁滞。结论不孕症肾阴虚证、肾阳虚证患者的因-症关系,符合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理论。进一步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探讨中医证型,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助阳扶正灸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55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10例老年性膝关节滑膜炎脾肾阳虚证患者,诊见膝部疼痛,遇冷加重,形寒肢冷,面色皓光白,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病的辨证规律。方法将岭南医案中的病史资料录入,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心悸病的发病与劳累后及情绪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舌象和脉象的主要表现有舌淡、舌红、舌暗,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结、脉弦、脉沉、脉代。结论岭南心悸病患者一般就诊以心悸为主诉,发作多与劳累及情志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主要病因有气血阴阳不足,痰湿、火热及瘀血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气分为三"假说为理论依据,对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胸胁、少腹、阴部、巅顶等处冷痛绵绵,得温则减;或兼见胁下肿块,或兼见时常太息,善恐易惊,情志抑郁;妇女可见乳房凉痛隐隐,月经不调,经期腹部冷痛绵绵;舌淡胖嫩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主张以桂枝加桂汤加续断、淫羊藿、巴戟天化裁治疗肝阳虚证。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人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临床资料 65例亚健康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男7例,女58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其中30~50岁49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按其常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23例(情志抑郁易怒,胸闷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不适,或咽部梅核气,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苔薄白,脉弦);脾虚湿盛型17例(脘腹痞闷或胀痛,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浮肿,或肌肤发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数);气血两虚型9例(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白,脉细弱);肝肾阴亏型7例(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肾阳虚型9例(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48例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通络方,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口唇爪甲青紫及舌淡苔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形寒肢冷、心胸疼痛及脉沉或紧或弦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LVEDD及LVESD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方可以改善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阳痿中医分型证候标准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千  薛建国 《江苏中医药》2010,42(10):28-29
目的:收集阳痿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类,以期得出中医阳痿量化的辨证及证候标准。方法:随机调查143例阳痿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后发现,6因子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较为一致。结论:按6因子分析结果,阳痿可分为6个证型,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溲黄、脉细数、脉弱、舌质红、苔薄白为主症;肝气郁结证以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口黏苦、脉弦、苔腻为主症;肾阳虚证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脉弱为主症;湿热下注证以尿急尿频、盗汗、阴囊潮湿、脉滑、苔黄为主症;心脾两虚证以舌边有齿痕、口黏腻、梦多、少寐、失眠为主症;瘀血阻滞证以少腹胀痛、睾丸坠胀、舌暗、脉弦、焦虑为主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社区中心门诊中,对37例确诊为压力性遗尿,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气陷肾气不固症见腰膝痰软,畏寒肢冷,气短乏力,或纳差、便溏,舌体淡胖,苔白,脉沉细弱等症者,予以自拟升阳缩尿汤中药辅以功能锻炼进行了治疗和观察.  相似文献   

14.
周悦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5):220-220
心气虚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型 ,临床以心脏功能活动不足 ,引起心神不安、气行无力、血运迟滞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 :心悸怔忡 ,气短乏力 ,活动后尤甚 ,兼见胸闷不适 ,神疲自汗 ,面色白光白 ,舌淡苔薄 ,脉细弱等。心气虚证可见于临床多种心脏病 ,同时从心功能、心律、心脏供血状态、神经状态不同 ,而应用不同方药治疗 ,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1 心功能不全心气虚证临床常见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等引起心功能不全。主要有心悸气短 ,尤其以劳力性呼吸困难 ,甚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倦怠乏力 ,舌淡苔薄 ,脉细弱。这是由…  相似文献   

1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辨治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头晕目眩,脉来迟缓,重者可见昏厥、抽搐等症状,属中医“心悸”、“胸痹”、“眩晕”、“厥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阳气虚衰。心阳不振者病势较轻,表现为脉缓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心脾阳虚者,脉象迟缓而细,症见眩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肾阳虚者,脉沉迟而弱,症见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小便清长。主要病理为心阳虚,心肾阳虚或兼脾阳不足。在此基础上还可有不同程度地挟有气滞血瘀、痰凝之标证。病程迁延日久,阳损及阴,则出现阴阳两虚之…  相似文献   

16.
黄土汤治验     
<正> 例一刘某,男,68岁,工人,1986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黑便两个多月,多方治疗无效(用药不详)。在本县人民医院经大便潜血试验为弱阳性,钡餐透视萎缩性胃炎。症见畏寒,肢冷,乏力,饮食尚可,形胖,面色萎黄,言语尚有力,舌暗淡苔薄白,脉沉迟,腹部轻压痛,无包块,证属脾胃虚寒性便血。  相似文献   

17.
梁某某,女,37岁,住院号:8801619、闭经6年,伴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病史:既往月经正常。1982年足月顺产,产后出血性休克抢救脱险,继而出现无乳,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浮肿,纳呆便溏,阴道干涩,不能性交,闭经6年,曾经多方治疗无教,症状加重,于1988年5月收入我科。检查:面色(白光)白,表情淡漠,面目肢体浮肿,肢冷,乳房萎缩,舌淡胖,边齿印,苔薄白,脉沉迟。妇检:大小阴唇已萎缩,阴道干涩仅容1指,子宫萎缩如小指,B超检查:子宫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丁××,男,57岁,工人,1983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原有阳萎病史。近三个月来畏寒肢冷,面唇紫暗,小溲即感心胸憋闷、心悸怔仲不安,溲毕心悸亦除,多处求医,未见好转,求治于余。就诊时:形寒肢冷,虽着棉衣而体不温,面唇青紫,小溲时即感心胸憋闷、心悸怔忡不宁,溲完心悸亦止、胸闷好转,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而迟。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证属心肾阳虚,鼓动乏力,心神不宁之故。治以温补心肾之阳,宁心安神之法。处方:制附片10克(先煎),补骨脂10克,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