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对小儿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方法行胃镜检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纳布啡组、利多卡因丙泊酚混合组(混合组)各40例。对照组和盐酸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盐酸纳布啡0.2mg/kg,5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8mL+生理盐水2mL;混合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8mL+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2mL,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丙泊酚,胃镜检查中体动反应明显时追加丙泊酚0.3mg/kg。采用Ambesh四分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儿胃镜检查中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复苏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盐酸纳布啡组患儿注射痛发生率(7.5%)、丙泊酚用量[(2.0±1.5)mg/kg]和检查时体动和呛咳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2.5%、(2.6±2.2)mg/kg、45.0%]和混合组[35.0%、(2.5±2.3)mg/kg、25.0%]),混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纳布啡组患儿复苏后嗜睡发生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和混合组(5.0%)(P0.05),复苏时间[(18.1±6.3)min]及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5.0%、2.5%、2.5%)与对照组[(17.5±5.3)min、5.0%、7.5%、5.0%]和混合组[(17.1±6.8)min、2.5%、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可有效预防小儿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减少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且不影响患儿苏醒时间,但术后易发生嗜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成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西区18~65岁之间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低、高剂量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组(N1组,40例; N2组,40例)及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F组,40例)。N1、N2组患者静脉分别注射纳布啡0. 05 mg/kg、0. 10 mg/kg,F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 0 ug/kg,三组都复合丙泊酚1. 5mg/kg。三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出现吞咽反射、呛咳、体动等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胃镜刚入食管时(T2)、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三组患者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1、N2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T1-T3)的发生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内比较,三组术中(T1-T3) MAP、HR皆较T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1、N2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1、N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1丙泊酚用量高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胃镜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无痛胃镜检查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阿片受体拮抗作用通过小剂量纳布啡对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快速预防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100例全身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布啡组和常规组各50例。纳布啡组预先静脉注射纳布啡20μg/kg,常规组预注等容积生理盐水。10 s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 min后给予其他诱导药物,肌肉松弛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注射纳布啡或生理盐水前(T0)、注射纳布啡或生理盐水10 s后(T1)、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常规组发生呛咳27例,发生率为54.00%,显著高于纳布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轻度、中度、重度呛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T0与T1时间点MAP、HR、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间点MAP、HR水平均低于T1、T2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20μg/kg纳布啡能有效预防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引起的呛咳,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镇痛给药方式分为A、B、C三组,各20例。术后进行自控静脉镇痛,A、B、C组分别给予纳布啡1.0、1.5、2.0 mg/kg,舒芬太尼分别为1.5、1.0、0.5μg/kg。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8、12、24、48 h,C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24、48 h,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后48 h内Ramsay最高评分高于A、B组,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镇静满意度高于A、C组(P<0.05);C组的PSQI评分低于A、B组,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mg/kg纳布啡联合1.0μg/kg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需要实施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0.3、0.5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患儿术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患儿苏醒后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无创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丙泊酚应用剂量;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中呛咳、气管痉挛、低氧及紧急插管的发生率。结果T2时,A组HR、MAP高于B组,SpO2低于B组(P<0.05)。两组PETCO2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丙泊酚应用剂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A组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略长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0.5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安全性高、苏醒快。  相似文献   

6.
居霞 《临床医学》2012,32(7):11-1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后预注麻黄碱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C三组。三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08 mg/kg,以丙泊酚2 mg/kg和麻黄碱80μg/kg混合液行麻醉诱导。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 min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在诱导后2 min单次预注麻黄碱70μg/kg,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2 min(T2)、麻醉诱导后5 min(T3)、麻醉诱导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各组患者麻醉效果、苏醒质量和苏醒时间及呛咳、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T2、T3时刻SBP、DBP和HR较基础值(T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SBP、DBP和HR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2%、0,明显低于A组的26%、8%及8%,B组的20%、6%、2%。与A、B两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平均缩短1.6 min,苏醒质量优于A、B两组。各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与麻黄碱混合液诱导后预注麻黄碱可显著减轻对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抑制程度,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能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先肌注氯胺酮5 mg/kg,入睡后开通静脉,然后随机均分为3组。A组:由同一麻醉医师行骶麻,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由同一术者行局部麻醉,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局麻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mg/kg;C组:单纯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加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和氯胺酮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和躁动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3组术中的MAP、HR变化组间、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比C组少(P<0.05);术毕清醒时间比C组短(P<0.01);躁动评分比C组低(P<0.01);而A、B组无差异(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可安全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但以B组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医疗费用低,更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无痛人流的8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B组予以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生命体征、应激激素指标、致炎因子水平、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丙泊酚用量较A组低,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与手术结束时心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手术开始后5 min的DBP、SBP、SpO2均较T0时点降低,但B组该三项指标均较A组高(P<0.05);两组术后3 h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B组水平较A组低(P<0.05);B组苏醒5 min、30 min、60 min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A组低(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无痛胃镜患者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中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做无痛胃镜检查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盐酸纳布啡麻醉,麻醉完毕后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麻醉苏醒、麻醉清醒时间及丙泊酚用药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高于T0(P0.05);观察组T1、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呛咳及头晕嗜睡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波动较小,患者产生应激反应的情况较少,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盐酸丁卡因与盐酸纳布啡、丙泊酚联合麻醉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诊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实施盐酸丁卡因+盐酸纳布啡+丙泊酚麻醉。针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SPO2变化、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检查中的表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检查中表现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的为78.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HR、SBP、DBP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SPO2与对照组(麻醉前除外)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无痛胃镜诊疗中,实施盐酸丁卡因与盐酸纳布啡、丙泊酚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快,检查后苏醒快,检查中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SPO2相对稳定,检查中患者表现较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插入时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90例在南京鼓楼医院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滴注瑞芬太尼的剂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0.15μg/kg、B组0.30μg/kg、C组0.45μg/kg,依次缓慢推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以胃镜插入时有无体动或呛咳为指标,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丙泊酚抑制胃镜插入时体动的ED50和95%可信区间。结果A、B、C三组丙泊酚抑制胃镜插入时体动的ED50分别为0.80、0.69、0.57mg/kg,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2~0.88)mg/kg、(0.60~0.78)mg/kg、(0.52~0.62)mg/kg。结论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诱导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呈协同作用,瑞芬太尼能减少丙泊酚抑制胃镜插入时体动的ED50。  相似文献   

12.
无痛胃镜技术在保健门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单用普鲁泊福或伍用小剂量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保健门诊胃镜检查100例,随机分为A组(n=50):普鲁泊福异丙酚1~2mg/kg静注;B组(n=50):芬太尼0.05mg、异丙酚1~2mg/kg静注。观察BP、HR、RR、SpO2值,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待苏醒后询问检查中有无知晓、有无痛苦记忆,随访检查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A、B两组SBP分别下降19.2%和20.1%,插胃镜时SpO2轻度下降,检查中呼吸循环平稳;两组检查中均无知晓、苏醒后无痛苦记忆;两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查后恶心发生率高于A组(20%VS2%,P<0.01),检查后B组5例(10%)呕吐,A组无一例呕吐。结论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安全、无痛、舒适,适用于保健门诊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高血压、AsAⅡ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25mg/kg和丙泊酚2.0mg/ks;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和丙泊酚2.0mg/kg。记录麻醉前、置入胃镜后1min、3min、5min、检查结束时的SBP、DBP、HR和SpO,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胃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记录并观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于给药前、检查后1min、3min、5min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儿茶酚胺。结果A组在置入胃镜后1min、3min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HR在置入胃镜1min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3min后恢复正常;B组置入胃镜后1minSBP和DBP显著升高(P〈0.05),3min、5min时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异,HR在置入胃镜后1min、3min、5min明显减少(P〈0.05);C组置入胃镜1min、3min、5min后SBP、DBP和HR较给药前和对应时间点的A组、B组的参数明显降低(P〈0.05)。C组的丙泊酚需求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B组和C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尤其是基本消除了呼吸抑制。结论艾司洛尔的应用能有效消除胃镜检查术的应激反应,尤以艾司洛尔0.5mg/kg和丙泊酚2.0mg/kg配伍不良反应最少,更安全,更适合无痛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序贯法研究咽部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内镜中心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2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均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丙泊酚用量自1. 6 mg/kg(第1例患者)开始,阶梯剂量为0. 1 mg/kg,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由前1例患者的咽喉反应确定,咽喉反应未抑制增加0. 1 mg/kg,咽喉反应抑制则减少0. 1 mg/kg,直至观察到“咽喉反应出现-咽喉反应抑制”这样的变化拐点8个,停止纳入患者。记录患者麻醉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的MAP、HR、Sp O2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咳嗽呛咳、吞咽等咽喉反应。结果 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 76 mg/kg(95%CI:1. 70~1. 85 mg/kg),MAP在麻醉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105. 05±13. 39) mm Hg、(89. 73±11. 32) mm Hg、(84. 45±10. 59) mm Hg、(79. 00±8. 36) mm Hg,给药后各观察点MAP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 <0. 05)。HR、Sp O2无明显变化。结论 通过序贯法确定咽部麻醉下丙泊酚抑制胃镜咽喉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 76 mg/kg(95%CI:1. 70~1. 85 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在成人无痛胃镜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300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3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组(E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组(PE组)。P组先缓慢静注小剂量瑞芬太尼0.5 μ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1 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单次追加丙泊酚20~30 mg。E组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2 mg/kg,必要时单次追加4~6 mg,PE组缓慢推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1 mg/kg,必要时单次追加丙泊酚10~15 mg+依托咪酯2~3 mg,其他同P组。记录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持续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离开复苏室时间;麻醉前、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注射痛、肌颤、呕吐等不良事件,分别评定麻醉效果。 结果 PE组、P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离开复苏室时间快于E组(P<0.05);PE组和E组患者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与麻醉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入镜时、入镜后2 min、出镜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要明显低于麻醉前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定义(P<0.05);入镜时、入镜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P<0.05);PE组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生肌颤的患者,体动、需追加药物的患者及注射痛、心动过缓、低血压、缺氧等不良事件少于P组(P<0.05);PE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整体优于P组和E组。 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用于成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麻醉效果满意,能有效减少注射痛、呼吸循环抑制、肌颤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不同药物配伍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P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利多卡因)和DRE组(地佐辛+瑞芬太尼+依托咪酯),每组80例。其中RP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65.48±5.98岁;DRE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66.19±5.13岁。比较两组胃镜置入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和患者离院时间。观察两组胃镜检查前(T0)、胃镜检查中(T1)和胃镜检查后(T2)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于T0、T2检测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及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水平。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操作者满意度、麻醉医师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胃镜置入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和患者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RP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DRE组(P < 0.05),T2时心率低于DRE组(P < 0.05),T1时血氧饱和度低于DRE组(P < 0.05)。与T0时比较,两组T2时C反应蛋白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但DRE组增高幅度低于RP组(P < 0.05)。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E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RP组(P < 0.05),肌颤发生率高于RP组(P < 0.05)。两组操作者满意度、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E组麻醉医师满意度高于RP组。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及小剂量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及提升患者舒适度方面优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及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最适宜浓度及剂量.方法将800例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采用0.33%丙泊酚沣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B组200例,采用浓度<0.1%,剂量为(0.1-0.5)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C组400例,采用浓度为0.1%-0.15%,剂量为(0.5-1.0)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D组100例,采用浓度为0.15%-0.20%,剂量为(10.-1.5)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记录各组用药时局部刺激反应、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暂停、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心电监测仪监测结果.结果 4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发生呼吸暂停.C组与D组局部刺激反应发生率、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应用剂量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或0.01);C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快于A组、B组和D组(P<0.01),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波动幅度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西甲硅油对患者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A、B和C 3组,A组口服200 mg西甲硅油;B组口服400 mg西甲硅油;C组口服600 mg西甲硅油。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电子胃镜视野清晰度、麻醉药物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西甲硅油剂量的增加,电子胃镜视野优良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C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为优的比例81.71%明显高于A组(12.20%)和B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为可、差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的视野优良率为96.34%明显高于A组(42.69%)和B组(8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西甲硅油剂量的增加,异丙酚使用量和胃镜检查用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C组患者的异丙酚使用量(146.23±1.72)mg和胃镜检查用时(266.55±3.27)min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A组(7.32%)和C组(1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电子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能够明显减少食管和胃内的泡沫量,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同时使得麻醉药物和检查时间明显下降,且剂量越大清晰度越高,麻醉药物和检查用时也越少。但高剂量的西甲硅油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而综合各因素考虑,400 mg西甲硅油较为适合临床应用,既能提高视野清晰度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