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SCT)治疗急性放射病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BALB/C(H-2d)雌性小鼠8Gy,单独输注半相合CB6F1(H-2 bd) 雄性小鼠骨髓细胞1×109/kg(I组),或联合CB6F1 雌性小鼠MSCs不同数量级1.5×108/kg (a组)、5×107/kg (b组)和2.5×107/kg (c组)治疗,比较放射病小鼠的生存分析。同时,MSCs组小鼠尾静脉输注经cm-DiI膜染剂标记的CB6F1雌性小鼠MSCs和CB6F1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与只输注CB6F1骨髓细胞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供者细胞在受者骨髓的植入率、供者MSCs在受者体内发布、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胸骨骨髓病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 a组小鼠早期死亡率增加;b和c组存活率高于I组(P<0.05),但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0 d,MSCs组受者骨髓的sry基因高于对照组。移植后MSCs主要集中在胸腺、骨髓、肝和小肠中,有形态改变。MSCs组的白细胞、血小板恢复较快。照射后15和30 d,MSCs组小鼠骨髓腔中的巨核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7、14和30 d,MSCs组CD3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14和30 d,MSCs组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MSC组慢性GVHD症状出现较对照组晚30 d。结论 MSCs通过促进干细胞植入,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恢复,加快T淋巴细胞的恢复,延缓GVHD的发生时间和促进放射损伤的组织器官的修复,加强了半相合骨髓移植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鼠受到照射后,辛伐他汀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6只8周龄清洁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于6.0 Gy 60Coγ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 分别胃饲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16 mg/kg,1次/d),直至处死。于照射后第3、7、10、14 天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测量骨髓造血面积,观察照射后第10天小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及第28天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第3、7、10、14 天辛伐他汀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CD34+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外周血红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照射后第28天辛伐他汀组小鼠骨小梁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CFU-S数(11±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4±3)个。2组小鼠骨髓造血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成骨细胞增生、增加骨髓CD34+细胞率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抑制辐射诱导小鼠骨髓脂肪化、促进辐射后造血恢复的情况,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6~7周龄健康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药物干预组,每组各20只。辐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实验组于辐射后12 h腹腔注射红景天苷(30 mg·kg-1·d-1)至照后8 d,辐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辐射后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外周血象,并取股骨制作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病理改变,测定脂肪细胞面积,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PAR-γ和FAB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单纯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均出现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低,骨髓脂肪细胞过度增生,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等骨髓造血抑制改变。与单纯照射组小鼠比较,红景天苷能改善照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并通过抑制PPAR-γ、FABP4的表达(t=8.64、13.19,P<0.05),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过度增生,减少脂肪空泡面积(t=13.31,P<0.05);照后7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t=5.80,P<0.05);照后14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单纯照射组及照后7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增高(t=13.78、7.54,P<0.05),同时血红蛋白较单纯照射组高(t=14.66,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抑制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脂肪细胞生成,调节骨髓微环境,从而促进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和7 Gy照射组,每组60只,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照射组、低剂量TEMPO照射组、中剂量TEMPO照射组、高剂量TEMPO照射组和阳性对照(WR-2721)组。60Co γ射线照射前0.5 h动物腹腔注射防护药物,剂量分别为:WR-2721组200 mg/kg、低、中、高剂量TEMPO组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 Gy全身照射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8和15 d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外周血象的变化;7 Gy全身照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30 d生存率。结果 4 Gy照射后,TEMPO预处理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DNA含量较生理盐水照射组均明显增加(t=2.53~6.13,P<0.05);中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t=4.34,P<0.05),但外周血红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照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Gy照射后,低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30 d存活率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χ2=5.934,P<0.05)。结论 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C57小鼠60只,经60Co 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PTH治疗组和照射对照组。PTH治疗组每天给予PTH 80 μg ·kg-1 ·d-1 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手工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中CD34+细胞数,集落细胞培养法观察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数。结果 在照射后10、15和20 d,PTH治疗组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6.48、3.66和4.98,P<0.05)。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6.32、9.19、11.18、7.44和4.42,P<0.05)。在照射后5和30 d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2.57和3.10,P<0.05)。在照射后各时间点PTH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5.80、3.72、17.89、4.90和16.49,P<0.05)。PTH显著增加了照射后小鼠的骨髓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和CD34+细胞数(t=16.12、7.82和20.00,P<0.05)。结论 甲状旁腺素对辐射引起的造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亚群重建及近期输出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50只给于6 Gy 60Co 1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GCSF组和对照组。GCSF组小鼠给予重组人G-CSF 100 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14 d,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连续14 d。照后7、14、21 和28 d颈部脱臼处死小鼠,取出胸腺制成单个核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双阴性细胞发育4阶段(DN1~4)细胞比例的变化,以及CD4 +CD8 +、CD4 +CD8-、CD4-CD8 +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照后30 和60 d 105个胸腺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拷贝数,判断胸腺输出功能。结果 照后7 d,胸腺DN细胞大量增殖,DN1细胞比例下降,DN4细胞比例增高,GCSF组DN1细胞比例在此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t=9.59,P<0.05)。照后21 d GCSF组DN3、 DN4细胞比例均分别高于对照组(t=16.37、 7.6, P<0.05)。照后7 d CD4 +CD8 +细胞比例降至最低,14 d出现反弹,21 d再次下降,以后逐渐恢复,照后28 d GCSF组CD4 +CD8 +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t=12.22, P<0.05)。G-CSF对胸腺CD4 +CD8-细胞比例影响不大。照后21 d GCSF组CD4-CD8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3.77, 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照后30 d GCSF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95,P<0.01),但照后60 d 两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SF可促进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双阴性及双阳性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胸腺输出功能,加快中枢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SD)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放射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56只,以60Co γ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5.0、7.5 Gy。通过睡眠障碍仪建立SD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睡眠障碍组(SD组)、单纯照射组(IR组)、照后SD组(IR+SD组)、照后SD给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组(IR+SD+PBS组)、照后SD给GSK2795039组(IR+SD+GSK组)、照后SD给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IR+SD+NAC组),共7组,每组8只。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5.0 Gy受照后外周血变化;并观察7.5 Gy照后小鼠生存率。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骨髓细胞致密性与细胞数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LSK)的数量,以及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变化,分析LSK的活性氧(ROS)、线粒体来源活性氧(mtROS)等指标。采用酶标仪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NADPH)和谷胱甘肽(GSSG/GSH)观察LSK的氧化应激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分选小鼠LSK细胞,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NOX1-4、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IR+SD组小鼠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恢复显著减慢(t=4.39、6.37,P<0.05),骨髓细胞计数由(2.14±0.38)×107降至(3.59±0.29)×107(t=8.55,P<0.05),LSK细胞的G0期比例显著降低,凋亡比例显著升高(t=7.53、8.21,P<0.05),ROS、mtROS、NADP+/NADPH水平均显著升高(t=22.99、29.47、3.77,P<0.05)。IR情况下,SD进一步促进NOX2及Caspase-1活化及下游IL-1β、IL-6、IL-18、TNF-α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升高(t=6.95、6.01、8.39、4.91、5.56,P<0.05)。抑制NOX2-ROS可以挽救SD诱导的照后造血损伤加重,从而显著减少LSK凋亡比例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最终加速LSK的损伤恢复(t=9.24、3.92,P<0.05)。结论 SD促进了IR介导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主要通过激活NOX2-ROS-Caspase-1轴使细胞内炎症因子和ROS水平升高,促进细胞凋亡,最终抑制骨髓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组合对4.5 Gy γ射线照射比格犬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效果,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6只比格犬均给予4.5 Gy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3组。细胞因子组动物在综合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G-CSF、rhIL-11和rhIL-2联合治疗。2 d检测1次外周血象,分别于照射前4 d,照射后1和45 d收集骨髓和外周血进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制备胸骨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照射后各组动物外周血各类细胞数急剧下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可提高白细胞最低值(1.04×109/L,而照射对照组和综合对症组分别为0.28×109/L和0.68×109/L),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细胞因子组24 d,综合对症组33 d),使红细胞维持在正常值范围;照射后1 d骨髓及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照射后45 d 2个治疗组造血干细胞集落数均恢复为照射前水平;照射对照组动物骨髓造血细胞完全消失,细胞因子治疗使得骨髓造血功能完全恢复,与照射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rhIL-11和rhIL-2联合应用可提高极期时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加速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恢复,促进4.5 Gy γ射线照射犬体内残留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从而加速造血功能的重建。rhG-CSF、 rhIL-11和rhIL-2不失为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和比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2m)、GM-CSF对照射后小鼠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rhBMP2m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由大肠杆菌中获得; 该实验中rhBMP2m对照射后动物的影响, 通过观察动物的30天活存率表示。结果 照射对照组小鼠的30天活存率为0, 平均活存天数为(9.1±2.2)d;GMSCF治疗组小鼠的30天活存率为20.0%, 平均活存天数为(11.5±1.9)d, rhBMP2m治疗组小鼠的30天活存数为4, 活存率为40%, 平均活存天数为(13.2±6.1)d.结果显示GMCSF和rhBMP2m均能提高受照小鼠的活存率, 并延长活存时间, 而且后者优于前者(P<0.05).结论 rhBMP2m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初步观察其优于GMCS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姜黄素对中子照射致小鼠肠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二级雄性BALB/c小鼠1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20只)、单纯照射组(60只)、IL-11治疗组(30只)和姜黄素治疗组(30只)。单纯照射组小鼠采用3 Gy中子全身均匀照射,两个治疗组于照射后即日分别腹腔注射500μg·kg-1·d-1的rhIL-11或200 mg·kg-1·d-1的姜黄素,每天1次,连续给药5d。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照射后6 h、1、3和5 d分别处死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动物,3和5 d分别处死两个治疗组动物。取空肠标本,用HE深色、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Feulgen氏染色和图像死亡分析等,检测空肠病理形态变化、空肠上皮细胞核内嗜银蛋白含量和DNA含量变化。结果 照后5d,单纯照射组小鼠全部死亡,rhIL-11治疗组存活剩余2只,姜黄素治疗组存活剩余3只。3Gy中子照射后6 h~3 d内,空肠黏膜大面积坏死脱落,3d偶见隐窝细胞再生,5d见较多新生隐窝;IL-11治疗组在照后3d隐窝再生较明显,5d见大量新生绒毛;姜黄素治疗组在照后3d隐窝有部分再生,5d可见新生绒毛,排列结构较IL-11治疗组紊乱,绒毛高度较IL-11治疗组略低。照后5d,两个治疗组小鼠空肠上皮细胞AgNOR含量和DNA含量均高于单纯照射组(F=0.015~0.035,P<0.05)。结论 3 Gy中子照射引起小鼠空肠明显损伤,rhIL-11和姜黄素治疗可减轻损伤并促进肠道上皮再生修复,对中子辐射肠上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5只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照射组、西格列汀+照射组,每组5只。照射组和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接受7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者于照射后2 h开始灌胃西格列汀,给药剂量为10 mg/kg,连续给药7 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第30天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后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数量及其活性氧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减少、下降(t=3.476~12.200,均P<0.05);HSC和HPC的数量及百分比均明显减少、降低(t=3.174~5.287,均P<0.05);HSC中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1980.6±309.3对3994.5±1119.0,t=3.904,P<0.05),骨髓细胞CFU-GM显著减少(66.2±5.3对30.8±3.9,t=13.240,P<0.05)。与照射组相比,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8.0±1.0)×106个对(11.0±0.4)×106个,t=4.593,P<0.05]、白细胞数量[(3.0±0.2)×109个/L对(3.9±0.3)×109个/L,t=7.020,P<0.05]均增多;HPC数量[(33 724.4±10 594.9)个对(101 637.6±17 240.5)个,t=5.951,P<0.05]及百分比[(5.6±1.0)%对(11.5±3.0)%,t=4.163,P<0.05]均上升,HSC中活性氧水平降低(3994.5±1119.0对2415.7±122.9,t=2.375,P<0.05),骨髓细胞CFU-GM增加(30.8±3.9对38.2±4.4,t=2.964,P<0.05)。 结论 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旋转磁场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单纯磁疗组(M),单纯照射组(R)和照射磁疗组(R+M)4组,N组小鼠不作其他处理,R组和R+M组小鼠接受6.0 Gy剂量的 60Co γ 射线照射,M组及R+M组予以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5h。观察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分别于0、5、9、15、21、30d检测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9、23、30d骨髓单核细胞数(BMNC)、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脾脏指数(脾体比)、骨髓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及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的表达水平。结果 1N组和M组小鼠无死亡。R+M组与R组比较,磁疗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P<0.01)。2R+M组与R组比较,磁疗提高了R+M组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第21天红细胞数、第30天血小板数(P<0.05)。3第9天R+M组CFU-S、BMNC数、细胞G2+M期比例高于R组,而总凋亡率低于R组(P<0.05)。第23天脾脏指数R+M组高于R组(P<0.05)。4骨髓病理检查显示,磁场可促进照射后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R组骨髓早期较空虚,而R+M组骨髓细胞较充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均逐渐恢复正常;R+M组的骨髓BMP2/4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R组。结论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少骨髓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辐射对不同年龄小鼠(幼年鼠、青年鼠、老年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及恢复的影响,探讨幼年鼠、老年鼠受照后造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与青年鼠的差异。 方法 不同年龄(幼年鼠:3周龄、青年鼠:8周龄、老年鼠:1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各60只,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2 Gy照射组、4 Gy照射组,每组各20只。其中,照射组小鼠用137Cs γ射线给予全身照射,对照组给予假照射。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28天取材,检测小鼠外周血计数、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SC)百分比、造血祖细胞(HPC)百分比及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绝对百分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照射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HSC百分比和HPC百分比在第3天降至最低值,其中,幼年鼠2 Gy、4 Gy照射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下降至同组对照组的34.8%(t=6.129,P<0.05)、19.6%(t=7.084,P<0.05),青年鼠2 Gy、4 Gy照射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下降至同组对照组的43.8%(t=3.043,P<0.05)、20.0%(t=7.084,P<0.05),老年鼠2 Gy、4 Gy照射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下降至同组对照组的19.0%(t=22.080,P<0.05)、8.4%(t=24.590,P<0.05), 4 Gy照射组降低程度重于2 Gy照射组,且呈剂量依赖性。第28天时幼年鼠照射组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未恢复正常,4 Gy照射组HSC绝对百分比仍低于50%,HPC绝对百分比恢复至50%左右。青年鼠照射组CFU-GM在第28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幼年鼠照射组(2 Gy照射:t=2.067,P<0.05;4 Gy照射:t=3.358,P<0.05)和老年鼠照射组(2 Gy照射:t=2.586,P<0.05;4 Gy照射:t=4.772,P<0.05)在第28天时显著低于青年鼠照射组,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照射组小鼠造血系统大多数指标在第3天出现急性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3 d后为损伤恢复期,多数指标在第28天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青年鼠相比,幼年鼠的血小板和造血干细胞功能对辐射损伤更为敏感,老年鼠的骨髓细胞增殖功能恢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草酰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1照射组,照射前3 d灌服给药,每天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Co射线全身5.5 Gy辐照1次,照射后第7天小鼠取骨髓细胞和脾脏,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脾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计数,测定骨髓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100、200 mg.kg-1照射组小鼠照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白藜芦醇50 mg.kg-1照射组有增多趋势。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恢复,防护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黄杞叶提取物对一次性全身4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导致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1)体外实验。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实验检测黄杞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2)体内实验。①存活实验。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平均分为4组:照射组、照射+黄杞叶提取物低剂量(20 mg/kg)组、照射+黄杞叶提取物中剂量(40 mg/kg)组、照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80 mg/kg)组,4组均进行全身一次性7.2 Gy(致死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记录照射后30 d小鼠的存活情况。②造血系统辐射损伤防护实验。将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照射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组(80 mg/kg)、照射+黄杞叶提取物低剂量(20 mg/kg)组、照射+黄杞叶提取物中剂量(40 mg/kg)组、照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80 mg/kg)组,其中对照组和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组不照射,其余4组均进行一次性全身4 Gy 137Cs γ射线照射。照射后第7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取单侧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取另一侧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骨髓DNA含量检测,取胸腺和脾脏计算脏器指数,取肝脏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体内实验中各组小鼠均于照射前7 d和照射后6 d连续灌胃给药,其中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0.5% 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黄杞叶提取物。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Student t 检验,存活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 (1)在体外实验中,当浓度分别为100 μg/ml和200 μg/ml时,与Trolox相比,黄杞叶提取物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更高(89.83%对69.37%,90.94%对68.53%);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也更高(94.81%对71.35%,94.46%对71.9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8~33.26,均P<0.001)。(2)在体内实验中,与照射组相比,照射+黄杞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均P<0.05),存活天数亦均明显增加 [(19.40±7.70) d对(12.50±3.59) d、(20.20±8.48) d对(12.50±3.59) d、(20.90±7.96) d对(12.50±3.59) d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79、3.04,均P<0.05);照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明显升高[(2.13±0.43) mg/g对(1.67±0.20) mg/g、(1.87±0.39) mg/g对(1.39±0.31) mg/g]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3.03,均P<0.05);照射+黄杞叶中剂量组小鼠红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明显[(10.12±1.71)×1012/L 对(8.26±0.87)×1012/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照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1.76±0.45)×109/L对(1.17±0.23)×109/L、(9.59±0.85)×1012/L对(8.26±0.87)×1012/L],血红蛋白含量亦明显升高[(144.40±14.61) g/L对(126.20±13.16) g/L]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62、3.23、2.93,均P<0.05);此外,照射+黄杞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骨髓DNA含量和肝脏还原型GSH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3.93、3.07,均P<0.05)。 结论 黄杞叶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X射线和γ射线两种预处理方式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以及对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确定适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照射方式.方法 对受鼠分别使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或60Coγ射线进行致死剂量(总剂量为7.0 Gy)全身照射后,给予相同数量供鼠骨髓细胞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重要脏器(肝、小肠和肺)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全盆腔IMRT的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BMS-IMRT)组[共56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3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25例),年龄(43.03±4.49)岁]和未限量的IMRT组[共53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2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32例),年龄(42.72±5.23)岁],2组均在放疗计划系统勾画照射范围内的骨髓,包括腰骶椎、髂骨、坐骨、耻骨及近端的股骨。观察2组患者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骨髓照射体积与剂量及放疗过程中骨髓照射体积、剂量与骨髓抑制程度的关系。2组间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体积、照射剂量相关,BMS-IMRT组与IMRT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20~2.923,均P>0.05),在2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对比中,骨髓的V20(≥2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40(≥4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直肠V45(≥45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D2%(近似最大剂量)及小肠D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96~2.917,均P< 0.05)。2组间WBC及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6.813,P=0.035、0.033),血小板、RBC及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0.006、1.419,P=0.825、0.938、0.492)。对于行单纯放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而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6)。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无论是在行单纯放疗还是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741、1.523,P=0.093、0.217),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1.845、1.158、0.610,P=0.544、0.398、0.560、0.558)。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在行全盆腔IMRT的过程中,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呈正相关,在行IMRT时应对骨髓进行保护及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