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海润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73-1875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入院评估存在癌痛的50例癌症患者,建立癌痛病历,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记录影响癌痛治疗的因素及处理方案。为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癌痛。结果正确的癌痛评估直接决定了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通过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后癌痛评分逐渐降低,患者的癌痛缓解率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可以让癌痛患者无痛生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24-128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痛阈、耐痛阈与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术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LAVH患者,术前1 d使用TEAS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分别对患者的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进行评估,使用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TEAS的痛阈、耐痛阈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并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结果 本研究202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内脏痛,86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躯体痛。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痛阈与内脏痛呈显著负相关(r=-0.319,P0.05),耐痛阈与内脏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8,P0.05),痛阈与躯体痛呈显著负相关(r=-0.246,P0.05),耐痛阈与躯体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84,P0.05)。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内脏痛评分)=-0.094 X(痛阈)+6.137,Y(内脏痛评分)=-0.089X(耐痛阈)+7.013;Y(躯体痛评分)=-0.074 X(痛阈)+4.829,Y(躯体痛评分)=-0.061X(耐痛阈)+5.221。结论 术前TEAS痛阈和耐痛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LAVH患者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临床上可以通过术前测定患者TEAS的痛阈和耐痛阈,并以此来客观地预测患者术后不同类型的急性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刘纪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67-168,F0003
目前随着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提出,癌痛规范化管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规范癌痛管理,能有效控制癌痛,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心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癌痛管理的规范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出发,对癌痛管理的认识、癌痛患者的发展现状、国内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是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诱发的情况下存在的疼痛,是神经病理性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神经病理性痛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临床上采用交感神经阻滞术或切除术对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提示交感神经参与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的产生与维持。该文从与交感神经影响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相关的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介质基础等方面做相应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痛因浅识     
目的:探讨中医对疼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分别对六淫致痛、七情致痛、食伤致痛、劳逸致痛、痰饮致痛、瘀血致痛、结石致痛、外伤致痛、寄生虫致痛、胎传致病而痛进行分析,并将疼痛的病机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三大类型。结论:中医对疼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痛因浅识     
目的:探讨中医对疼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分别对六淫致痛、七情致痛、食伤致痛、劳逸致痛、痰饮致痛、瘀血致痛、结石致痛、外伤致痛、寄生虫致痛、胎传致病而痛进行分析,并将疼痛的病机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三大类型。结论:中医对疼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基础,能够模拟临床神经病理痛的症状和体征,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单一的模型不能完全复制全面的神经病理痛情况,因此需要各种具有临床针对性的理想的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本文就4种常用的神经病理痛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痛灵颗粒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致痛、热板法致痛、大鼠辐射热照射法致痛试验,对骨痛灵颗粒的镇痛作用进行药理研究。结果:骨痛灵颗粒对小鼠扭体法及热板法致痛,大鼠辐射热照射法致痛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骨痛灵颗粒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穴位敷贴癌痛灵治疗癌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悬浮液接种法造成lewis肺癌模型 ,瘤区组、郄穴组分别敷贴癌痛灵 ,测定各组小鼠的基础痛阈、耐痛阈。结果 :癌痛灵敷贴瘤区加郄穴有良好止痛作用。郄穴组敷贴癌痛灵 1小时及一疗程后痛阈、耐痛阈明显提高 ,对缓解癌痛作用迅速、明显 ,总有效率达 85 %。  相似文献   

10.
四指疼痛是指病人上下肢、筋脉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痹痛最早见于《内经》,“肢节痛”、“骨痛”、“手臂痛”、“脚下痛”、“腰股痛”等。《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有“历节病”、“四肢痛”、“肢节痛”。后世俗称“痛风”、“腰腿疼痛”、“肩肘痛”、“手指痛”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跳痛在妊娠早中期急性阑尾炎处理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5例妊娠早中期急性阑尾炎有无反跳痛的保守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反跳痛组33例,其中手术治愈27例,保守好转6例;无反跳痛组22例,其中手术治愈4例,保守好转18例。有反跳痛组手术率明显高于无反跳痛组,而无反跳痛患者的可保守率更高,反跳痛组并发症要高于无反跳痛组。结论:反跳痛对妊娠早中期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意义,对起病缓慢、反跳痛不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抗生素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癌痛患者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及疼痛健康教育的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疼痛治疗效果和癌痛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癌痛患者采用疼痛健康教育及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癌痛患者采用传统的疼痛剧烈服药的方法。结果两组癌痛患者的舒适度、疼痛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癌痛患者提供疼痛健康教育及癌痛规范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大大的增加了癌痛患者疼痛治疗的效果、提高了癌痛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痛证是临床常见病征之一,祖国医学对其机理论述多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方面考虑。虽有叶天士提出的“久痛必入络”理论,似在说久痛在络而致络痛,然而新病疼痛就不在络脉了吗,导致络痛的病因病机又是什么,以及治疗络痛用药情况现就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就络脉与痛证关系、络痛症的病因病机、用药特点进行论述,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痛有所启发。1络痛的含义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征的统称。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很多疾病引起是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当损伤因子侵及机体均可以伤及体表的阳络和脏腑的阴络,导致络脉损伤或脏腑…  相似文献   

14.
痛证的辨治思路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痛证的病因病机包括不通则痛、毒损致痛与失荣而痛;论治原则是重者治标为主、轻者治本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治痛与辨经治痛;详细审察病机是提高痛证疗效的根本,不通可不痛,虽通也可痛,不通之痛与失荣之痛常相兼夹;精心配伍用药是提高痛证疗效的关键,对间接止痛药与直接止痛药、广效止痛药与专效止痛药、归经止痛药与引经止痛药、散寒止痛药与清热止痛药进行适当配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痛证用补法治疗的机理、分析“不通则痛”的痛证常规通法治疗也适用于虚痛证 ,探讨虚痛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等。  相似文献   

16.
镜像痛为躯体一侧组织或神经损伤时产生疼痛及痛敏,在对侧对应区域亦产生疼痛及痛敏的现象。α2肾上腺素受体(alpha-2 adrenergicreceptor,α2-AR)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镜像痛研究显示α2-AR激动剂亦可减缓镜像痛敏。现就镜像痛的发生机制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α2-AR参与镜像痛调控的可能机制。α2-AR在镜像痛的调制方面或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及分类、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处理的认识。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2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39例占15.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217例,占84.8%。结论 坐骨神经痛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占多数,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次为坐骨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特殊胃管导入少量甲醛导致胃黏膜急性化学损伤致内脏痛.参照躯体痛的测量法,采用电刺激和热测痛法测定内脏痛时的痛阈改变.通过内脏痛阈的测定,其痛阈降低改变高峰时间为1-2h,观察痛阈的变化规律,可基本反映胃痛和胃黏膜损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对癌性疼痛评估的影响。方法 70例不同程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痛尺评估组和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每组35例。痛尺评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评估癌性疼痛;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在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基础上记录疼痛日记;对两组癌性疼痛控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能更及时准确提供疼痛信息,癌性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痛尺评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量化评估癌性疼痛,对实施临床疼痛干预具有客观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或皮肤痛阈,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结果:PAG内微量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5μg/μl),皮肤痛阈明显升高,并增强和延长电针镇皮肤痛,但内脏痛阈无明显变化。微量注射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5μg/μl),内脏痛阈和皮肤痛阈均无变化。PAG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依托啡(1 μg/μl)后,内脏痛阈及皮肤痛阈明显上升,且可被纳洛酮(0.4mg/kg)iv所翻转。提示PAG内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参与皮肤痛的调制,而阿片肽参与皮肤痛和内脏痛的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