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脾阴虚的客观存在、脾阴虚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脾阴虚与他脏的关系3 方面探讨脾阴虚乃脾之阴血不足证,证见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大便秘结等,辨证分型以脾胃阴虚型多见,治宜滋脾兼调气.  相似文献   

2.
脾阴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阴虚证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揭示脾阴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阴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升高(P<0.01),滋补脾阴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0.05>P>0.01),滋补脾阴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P<0.01),结论:脾组织细胞膜,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与脾阴虚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滋补脾阴中药可以调节脾阴虚大鼠脾,肝组织中PKC活性。  相似文献   

3.
脾阴虚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脾阴虚与脾阳虚、脾气虚同为脾虚的主要病证,其论治方法也与其他治脾法不同,但历代医家对之阐述不多。其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与胃阴虚亦有所不同。脾阴虚的病机是津液虚损,脾失健运,治当以滋脾阴为主,且宜补而不燥,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腹泻中,脾阴虚腹泻非不常见,实乃认识不足。非脾气、脾阳不足可致泄,脾阴虚亦可致泄,脾阴不足,不同程度上亦包含了脾气的亏虚,治宜甘淡滋阴,养脾阴而助脾气,脾体足则脾用健,脾能升清而泻能止。  相似文献   

5.
中医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阴虚和脾阳虚,三者的病程程度有所不同。脾虚病理实质的研究,多侧重于脾气、脾阳和脾阴虚单一病理变化的研究。对于三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对脾阳虚与脾阴虚证模型肝、脾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脾阳虚和脾阴虚与肝、脾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为脾阳虚和脾阴虚的病理实质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然而,对脾阴之说,先贤论及较少。近年来,人们对脾阴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对脾阴亏虚临床辨证治疗的认识尚有争执,笔者在此谈谈个人见解,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1脾阴虚的证候特点脾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医者治脾之病,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清代唐容川说:“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充分肯定了临床治疗脾阴的重要性。脾阴虚证的成因比较复杂,饮食不足,劳倦过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导…  相似文献   

7.
饮食厚味以及七情之变等化热化火,使营阴受损,伤及脾阴,故功能性消化不良脾阴虚者较常见,应从脾阴虚辨治,用甘淡滋补脾阴法,甘淡乃实脾之大法,甘能补脾,能缓中,甘剂为补脾阴之要药。  相似文献   

8.
脾阴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阴虚证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揭示脾阴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阴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升高(P<0.01).滋补脾阴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0.05>P>0.01);滋补脾阴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P<0.01).结论脾组织细胞膜、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与脾阴虚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滋补脾阴中药可以调节脾阴虚大鼠脾、肝组织中PKC活性.  相似文献   

9.
易杰  李德新 《中医杂志》2003,44(11):851-853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阴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结果: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滋补脾阴中药对肝组织细胞浆作用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脾气虚与脾阴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阴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滋补脾阴中药的作用靶点可能在肝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10.
脾阴虚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是水谷所化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具有灌溉脏腑、营养肌肉、濡润筋骨、补益脑髓的作用。脾阴虚是脾胃虚弱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亦不少见。各医家对脾胃阴虚也不少论述,认为不应偏重脾阳而忽视脾阴。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有益于脾。叶天士强调“养胃阴”的重要,创立了胃阴理论和治法,丰富了脾胃学说的内容,对研究整个脏腑理论,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脾阴,作初步探讨,供同道参考。引起脾阴虚的原因颇多,扼要地说,可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遂、六淫之邪侵袭、五脏虚损以及医药误治等所致。1 脾阴虚与…  相似文献   

11.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磷脂组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模型大鼠磷脂组分的变化 ,揭示脾肾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神经鞘磷脂 (SM )、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乙醇胺 (PE)和磷脂酰甘油 (CL)的含量变化。结果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SM升高 ,PC下降 ,SM /PC比值升高 ,且组间差异显著。治疗药物具有降低SM ,升高PC ,降低SM /PC比值的作用。结论 :甘油磷脂减少、神经磷脂增加是脾、肾阴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8天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和脾阴虚组的体重均下降。脾气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脾阳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明显;脾阴虚组肛温、阴囊温度有所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后血中乳酸值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个造模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脾阴虚组>脾阳虚证组>脾气虚组。结论:进食、体重、体温、粪便状态,是评估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基本指标,血乳酸值对评估脾虚证“体倦乏力”有积极意义。在科研设计上,不仅要设立正常对照组,还应设立中药反证组及其他脾虚证的病理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脾虚致衰老浅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阳明脉衰、气血乏源 ,脾虚不健、气化失常 ,现代研究的佐证 3个方面探讨了脾虚致衰老的机理 ,并对健脾抗衰老的临床应用和意义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52-53
目的 :对精液异常患者辨证分型,探讨脾与精液异常的关系,以进行相关生活指导。方法 :对450例精液异常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脾气虚型138例,脾肾两虚型23例,痰浊凝结型16例。结果:450例精液异常患者中,与脾病相关者177例,占38.89%。其中脾气虚者占30.22%,脾肾两虚者占5.11%,痰浊凝结者占3.56%。结论:在男性不育患者中,脾脏功能失调是精液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学说入手,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血虚的相关性,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运用。笔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治疗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法可以收获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补铁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多螺旋藻片(螺旋藻)治疗脾虚证、缺铁性贫血及高脂血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主要药效。方法:临床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对照、非盲法试验的观察方法,脾虚证对照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缺铁性贫血(脾虚型)对照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硫酸亚铁片;高脂血症(脾虚型)对照用多烯康胶丸。结果:两组治疗脾虚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治疗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3%;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86.7%,90%。各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 0.05)。药理实验证实益多螺旋藻片对低铁性贫血大鼠,可增加其体重、Hb和RBC水平;对快速型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可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对高脂血症大鼠可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对脾虚小鼠,可提高其耐疲劳能力和耐常压缺氧能力。结论:益多螺旋藻片用于脾虚证、缺铁性贫血、高脂血症(脾虚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脾虚病因病机出发来选择脾虚动物模型,采用了苦寒中药脾虚模型、利血平造模、高脂饮食造模、多因素造模脾虚大鼠模型来模拟脾虚内环境,以在多种生物体异物(食物和药物代谢产物、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等)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作为脾虚内环境湿浊转运障碍的重要指标,来探讨脾虚内环境湿浊转运障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小儿"阴常不足、脾常不足",小儿便秘多因脾阴不足所致,脾阴不足则脾之运化功能不足,使脾主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的能力失调,水湿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输布,使肠道干涩及肠道内容物艰涩难下而致便秘,同时脾主升清的功能失调,脾不升清则胃失和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之脾之运化功能不足,气机无力推动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而致便秘。所谓治病求因,故小儿便秘当从"脾阴虚"论治。同样便秘的治疗也在于调理脾胃,脾健则便秘调。在临床中通过滋阴健脾、行气通便治疗小儿脾阴不足型便秘常常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就脾虚与胃黏膜防御机制的相关性从胃黏膜等组织中NO含量、胃黏膜免疫机制、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胃黏膜血流量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普遍认为脾虚与胃黏膜免疫机制下降、胃黏膜等组织中NO含量变化、胃泌素分泌异常、EGF的表达变化以及胃黏膜血流降低等因素相关,胃黏膜防御机制功能的降低贯穿在中医脾虚的病理过程和病理证候之中;同时,就脾虚与胃黏膜防御机制相关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