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 (sP—selectin)在创伤发生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 30例创伤患者及 2 0例健康正常人血浆sP—选择素水平。结果 创伤患者早期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重症组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 (P <0 .0 1)。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在创伤后早期血浆sP -选择素水平在创伤后升高与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检测血浆sP -选择素对创伤病情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0例糖尿病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同时对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了测定,20例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和17例正常体检者做为对照。结果①糖尿病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组及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组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组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肾病并发糖尿病对照组(P0.01);②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1;P0.001)。结论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糖尿病肾病的诊疗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立平  李培杰  秦静  曹雯  姚巍 《医学争鸣》2004,25(21):1962-196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增高,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CPR后存活≥48 h的82例患者于CPR后次日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浆sP-选择素、MMP-9,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而分组. 并选择6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对照. 结果:CPR后SIRS发生率为68%(56/82例), SIRS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 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MMP-9水平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却均高于对照组(P<0.01). CPR后1 wk内36/82例(44%)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患者(P<0.05),两组血浆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CPR后死亡患者的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1),但两组的血浆sP-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对预后几乎无明显影响,血浆sP-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血浆MMP-9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选择素在慢性肝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5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 :SBP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无SBP和正常对照 (P <0 0 5 ) ,无SB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SBP患者腹水P选择素水平也显著低于无SBP患者腹水P选择素 (P <0 .0 1)。结论 :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慢性肝病合并SBP的一种诊断指标 ,腹水中P选择素的低水平影响白细胞滚动。  相似文献   

5.
杨文  于欣  杨震  刘学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2,(12):1215-12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检测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P-选择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均升高,且在肝癌组中P-选择素所测水平最高,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增高对肝病病情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免疫学病因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PIH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尿酸、血肌酐水平、血小板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PIH患者血浆可溶性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轻度PIH组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IH组血浆可溶性ICAM-1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中、重度PIH组血浆可溶性VCAM-1、P-选择素水平较轻度PIH明显升高(P<0.05),而ICAM-1、L-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未见组间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重度PIH患者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均P<0.05),轻、中度PIH组无明显改变(P>0.05);重度PIH患者血浆可溶性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与血尿酸、血肌酐呈正相关,而P-选择素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浆可溶性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可作为确定终止妊娠时机的参考指标;VCAM-1、P-选择素水平变化可作为中度P1H的检测指标;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变化可能具有较血尿酸、血肌酐更敏感的代表疾病严重程度倾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分别检测3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健康人血浆中的P—选择素水平。结果:甲型副伤寒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的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浆中的P—素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研究表明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浆P—素水平增高并与病程相关,动态检测血浆P—选择素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患者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权  陈守国  许宁 《海南医学》2010,21(2):13-1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P选择素的水平以及其与UC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经临床表现、肠镜及病理诊断的UC患者3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显示:UC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患者血浆P选者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UC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呈现高表达;血浆P选择素可能成为判断UC严重程度以及临床诊断简单易行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在慢性肾病(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MPs、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P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1)CKD组患者血浆PMPs及P-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肾病综合征组及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浆PMPs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MPs的含量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P〈0.05);各临床分类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狼疮性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P〈0.05或〈0.01),慢性肾炎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3)CKD分期I期患者血浆P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患者(P〈0.05);不同的CKD分期间P-选择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P-选择素与P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参与CK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是使CK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MPs可作为一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新标记,对评估CK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或不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特点?方法:选择ACS合并NIDDM患者22例?ACS不合并NIDDM患者21例?单纯NIDDM患者23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TF?TFPI抗原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对TF?TFPI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合并或不合并NIDDM患者的TF和TFPI抗原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合并NIDDM者高于不合并NIDDM者(P<0.05)及单纯NIDDM者(P<0.01);TF与TFPI抗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 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状态,而ACS合并NIDDM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明显,TF和TFPI水平升高可能是NIDDM患者发生ACS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塞P-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治疗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P -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的治疗作用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 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 ,在阿斯匹林治疗前后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用阿斯匹林治疗后血浆P -选择素显著降低 (P <0 .0 1)。认为血小板活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P -选择素水平与梗塞灶大小无关。P -选择素参与急性脑缺血脑损伤病理过程 ,阿斯匹林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减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亚玲  毕光宇  陈蕊 《广西医学》2016,(8):1095-109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及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 检测56例CKD 5期患者(CK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以及CKD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血磷、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分析CKD 5期患者铁调素水平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为(22.69±18.5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6±8.02) mg/L(P <0.05).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磷、ALP及PT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IBC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铁、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磷、PTH、铁蛋白水平是CKD 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KD 5期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和高铁调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3例)血浆内脂素与TNF-α(ELISA法)、hs-CRP(快速免疫比浊法)的水平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血浆内脂素、TNF-α、hs-CRP水平比较,ACS和SAP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血浆内脂素与TNF-α、hs-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6、r=0.38,P均<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并与TNF-α、hs-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相关性及对ACS危险分层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测定36例ACS合并MS患者(ACS合并MS组)、36例ACS患者(ACS组)及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BN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APN水平。结果:ACS合并MS组、ACS组APN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及ACS合并MS组血清脂联素与BN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PN、BNP水平升高,合并MS的ACS患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显著。血清APN与血清BNP呈正相关关系。BNP与APN可能与ACS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高BNP、APN血症的ACS患者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设对照组30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用ELISA法检测血浆P-选择素,用生化法检测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肾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P-选择素又高于无肾病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P-选择素的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进  杨旭燕  厉有名 《浙江医学》2003,25(12):721-722,724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SLE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观察P-选择素与SLE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 43例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9例活动期与14例稳定期SLE患者P -选择素水平无差别(P>0.05)。18例伴肾脏损害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高于无肾脏损害患者(P<0.05)。并且43例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与血沉、ANA滴度、C3和SLE病情活动指数评分无关(P>0.05) ,而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11,P<0.05)。 结论 P -选择素可能参与SLE发病 ,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可作为监测SLE肾脏损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VEGF及P选择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P选择素的水平 ,并探讨VEGF与血小板激活可能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62例CHF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VEGF水平并与 19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 ,同时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CHF患者血浆VEGF及P选择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着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逐渐升高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LVEF值 ,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 0 6,P<0 0 5 )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P选择素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2 94,P <0 0 5 )。结论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是反映CHF患者心功能程度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CHF患者活化的血小板可能通过包括VEGF在内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成中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与颈动脉正常组,再随机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Hcy水平。结果:中重度狭窄组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与颈动脉正常组,且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 sE-selectin)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病情诊治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的方法(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及sE-选择素的水平,并选取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病史询问及调查获取实验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及P<0.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vWF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及P=0.194),而SA组比UA组有明显升高(P=0.012)。sE-选择素水平则AMI组及UA组高于SA组(P<0.001及P=0.010),S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284)。AMI组与UA组无明显差异(P=0.066)。性别、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sE-选择素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sE-选择素可能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抚顺中医院自拟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肠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浆P-选择素.结果 治疗前UC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中药灌肠治疗UC,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比较,可有效降低血浆P-选择素水平,从而阻抑血小板活化,可能是治疗UC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