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部望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对中医辨证、辨病、体质辨识都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中医诊断资料中所用描述性语言较多,诊断指标和结论基本都是"定性"的,"定量"的指标和诊断结论较少,这给中医的诊断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本文从望诊客观化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对面部望诊的客观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旨在激发同行作更进一步研究,促进中医面部望诊的客观化。  相似文献   

2.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尤其在中医外科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它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备,通过望诊,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使疮疡疾患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在预后判断上也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望诊在中医外科的诊断作用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中医望诊多媒体教学两用素材库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课程。望诊作为中医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和手段,其具有理论抽象、可操作性强、直观性要求高、形态学特性强等特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因资源有限,难以生动地把  相似文献   

4.
中医望诊收集的临床信息充满了模糊性。本文通过运用模糊教学的原则,以望神为例,按其症状体征集合的特色制定标模,进行模糊决策,从而使原来的模糊概念清晰化、数量化,使中医望诊变定性诊断为定量诊断成为可能。认为规糊数学的运用,有助于中医望诊的客观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金元以前中医色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诊属中医望诊诊法之一,广义的色诊包含了形诊、形态诊、体质诊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医望诊理论的中坚内容。本文从中医色诊理论的源流,历代医家对色诊理论的充实和发挥等方面对中医色诊理论进行逐一梳理,以期能全面展现中医色诊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是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前提。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望诊在四诊中居于首位,即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以获得病情资料。它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象及望排出物等。《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可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临床治疗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就望诊在中医妇科中的临证运用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病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门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中医诊断辨证分型,然后按照我们拟定的胃镜下中医望诊分型标准另行分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和胃镜像特征分类比较。结果:胃病中医分型与胃镜下中医望诊分型标准一致度高。结论:我们拟定的胃镜下中医望诊分型方法能指导胃病中医分型。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望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中医证侯动物模型望诊.[方法] 利用数码相机和Photoshop 7.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望诊目的研究. [结果] 发现小鼠望诊目的不同感觉可以用亮度和色度目的分量值甄别出来,而且同一时期小鼠舌、爪、尾目的亮度和色素分量值存在某种程度目的一致性.[结论] 以后目的小鼠望诊中可以增加望爪和望尾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医生缺乏重视程度、缺乏规范指标、缺乏统一标准3个方面来阐述中医全身望诊信息采集操作程序中亟需解决问题,进而根据中医全身望诊自身特点提出强化医生重视程度、统一规范性指标、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3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引起广泛关注并推动全身望诊信息采集操作的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中医科暨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与同济大学计算机中心共同研制开发的“中医望诊网络课件”于 12月 5日通过专家鉴定。此课件将中医望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大量图片信息 ,以数字化的形式载入计算机服务器内 ,并以动静态图像配以简洁明了的动画、示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面部神情和气色状况。面色是心之外候,通过面部望诊即可诊察心的情况。面部望诊主要包括望神和望色,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初步判断,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易于观察,所以面部望诊常被作为中医推断心之气血、功能盛衰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心的面部望诊部位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心脏虽居于胸腔,不能直接进行望诊,但通过外在形体诸窍的状况可以推测体内五脏的精气盛衰,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开展心血管病与面部望诊关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对探讨心脏结构和循环功能与面部望诊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文献研究,对中医与西医在遗传或类似于遗传性疾病,在望诊方面的适应范围进行了对照与讨论。认为:中、西医对遗传或类似遗传病的望诊方法,大多相类似,在PCR(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及高分辨率显带术尚不普及的情况下,中、西医望诊法对某些遗传性疾病或与之相类似的某些中医病征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无论中医或西医望诊方法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单纯运用望诊方法,可能造成误诊。对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还必须依靠PCR等现代科学手段,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面部神情和气色状况。面色是心之外候,通过面部望诊即可诊察心的情况。面部望诊主要包括望神和望色,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初步判断,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易于观察,所以面部望诊常被作为中医推断心之气血、功能盛衰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心的面部望诊部位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心脏虽居于胸腔,不能直接进行望诊,但通过外在形体诸窍的状况可以推测体内五脏的精气盛衰,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开展心血管病与面部望诊关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对探讨心脏结构和循环功能与面部望诊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X线诊断学在中医常见病辨证分型中的应用韩立鹏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望闻问切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前提条件。望诊在四诊中占首要位置,X线诊断学是中医望诊由宏观向微观的延伸和深入。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报道,X线检查为常见病的中医临床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为中...  相似文献   

15.
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重要方法之一,而现代科学仪器——纤维胃镜检查,实为中医望诊之进一步发展。中医传统辨证论治是根据对病位病性分析提列证型而进行治疗的,纤维胃镜所见可以直接窥视到疾病发生部位和病变性质。我们依据纤维胃镜所见论治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22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6):42-42
舌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辨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清代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一书,是明清以来少有的望诊学专著。该书上承《内经》,详述望诊;形色合参,察形为先;推崇面诊,创分位图;重视舌诊,法汇寒温;参合脉象,辅以闻问。本书对于中医诊断学尤是其望诊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医者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泄物等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位居四大诊法之首。历代医家皆很重视望诊,《灵枢·本脏》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难经·六十一难》亦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望诊在临床诊断尤其是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艾滋病中医望诊检查分类中的应用,为艾滋病的中医诊断和筛检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驻马店市、开封市、南阳市及商丘4个地区抽取艾滋病服药病人550名及对照454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艾滋病的中医望诊主要症状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有姿态、舌病、舌态等;第二类为舌下脉络;第三类为舌形;第四类为牙齿。结论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望诊信息进行较好的中医证型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舌诊,属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范围,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舌诊,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