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胶质瘤治疗后反应主要包括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及假性反应。常规影像学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不能评价残存肿瘤活性,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的价值有限。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化学交换转移饱和成像及PET等在内的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理解胶质瘤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细胞结构、血流动力学、代谢及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提高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准确性。本文就影像学新技术评估胶质瘤治疗后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反应的患者采取综合观察与护理,总结预防及护理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的经验。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积极诊治与护理,急性排异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并好转出院。结论:急性排异反应一般发生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特别是在第5~14天,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及对免疫抑制剂的充分了解,可以有效预防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实施积极有效地护理可有效控制急性排异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用ProTaper系统应用于临床后对术后封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无明显根尖炎症的下颌第一磨牙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传统镍钛根管扩大器械和手用ProTaper系统预备根管,观察封药后反应,并统计分析。结果手用ProTaper系统封药后术后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用ProTaper系统可明显减少术后反应,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宿主体内生物相容性反应的检验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引起宿主置入局部组织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蛋白、细胞和其他血液成分的沉积或凝血系统、补体、酶、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反应.文章检索并分析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生物相容性反应相关的文献,提示冠脉支架置入后可以检验学相关项目评价对支架置入局部组织的反应,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血液反应,并可以此评估支架置入后细胞生长、细胞亲和性、支架降解产物对机体和细胞的不良影响,从而指导临床更好的了解支架自身性能及其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反应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总结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护理的研究现状,阐述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缓解胃肠道反应的必要性,提出进一步探讨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护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成瘾患者全麻后留置尿管对尿道刺激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0例药物成瘾患者在行全麻下快速脱瘾治疗后对尿道刺激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对出现不同程度尿道刺激反应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后,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症在2~3 d内消失,于7~14 d后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护理人员对全麻下快速脱瘾治疗患者术后尿道刺激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接种后无垒身反应,而局部反应,则是必然现象。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正常反应一般可不做处理,而异常反应则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血管植入物置入时的血管损伤以及随后引发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导致植入物置入后局部和系统的炎症反应,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递质、趋化因子黏附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最终导致植入物置入后再狭窄,植入物置入后炎症反应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掌握炎性因子的特性,监测炎性因子的指标改变,采取一些可增加组织相容性的措施,可以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应用药物涂层植入物,熟练置入技巧,减少植入物置入后发生炎症反应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对5例成功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病例进行研究,结合文献,总结移植肝、胰腺、十二指肠的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移植物功能指标变化特点。结果5例患者术后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对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认识双硫醒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预防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双硫醒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不一。结论 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易出现双硫醒反应,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或停药后在1~2周内不宜饮酒。  相似文献   

11.
罗先红  罗蓉  刘秀卿  黄瑞宏  张羽 《新医学》2005,36(6):334-335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表达水平及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监测81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血浆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排斥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术后8日)hsCRP为(9.0±1.2)mg/L,与术前的(2.1±1.1)mg/L、术后(4日)无排斥反应时的(2.4±1.7)mg/L及排斥反应控制后(术后12日、20日)的(2.5±1.3)mg/L、(2.5±1.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组术前、术后比较及与排斥组急性排斥反应控制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监测其血浓度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平 《家庭护士》2006,4(5):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31例移植肾的B超诊断,31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病例。自1986年至1989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5岁。手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者16例;慢性排异反应者8例,超急性排异反应者2例,无排异反应者5例。急性排异反应多数在术后半年内发生16/31,慢性排异反应在术后一年以后发生8/31,超急排异反应均在术后48小时内发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25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246例做常规护理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皮肤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放疗后皮肤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皮肤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配合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对减轻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呼吸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温下的生理盐水作为放疗后鼻腔冲洗液,实验组应用过氧化氢配合生理盐水加温到38℃作放疗后鼻腔冲洗,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反应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放疗反应、呼吸困难等方面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利用过氧化氢配合生理盐水进行鼻咽癌放疗后的鼻腔冲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鼻腔放疗后的呼吸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身体改变后的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词查法对105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1 W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子宫切除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81%患者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患者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患者两种反应都有.以26~45岁患者、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结论 76%以上的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患者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晚期鼻咽癌病人同期调强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中晚期鼻咽癌病人,按RTOG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及WHO制定的急性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定同期放化疗后病人的胃肠道反应。给予护理干预后病人的胃肠道反应有所缓解。[结果]所有病人在放化疗急性期均出现恶心、呕吐及口腔黏膜炎,胃肠道反应中食欲缺乏103例、口干88例、吞咽困难73例、便秘38例、腹胀22例及腹泻18例;放化疗结束后半年内,病人胃肠道反应较前好转,而口干成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结论]预见性护理及系统的护理管理可缓解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01/2006-12在我院治疗的23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毒性反应主要是血常规异常、胃肠道反应、肾脏毒性反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升白细胞及预防感染相关护理措施,患者毒性反应不同程度减轻,术后均坚持完成化疗。结论: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出现较早,反应较重,但只要护理措施得当患者均能完成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