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蓟与小蓟宜分别入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朝元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0):629-630
<正> 目前,一些地区大蓟、小蓟不分,临床上常以“大小蓟”入药。笔者认为,大蓟、小蓟混为一物应用似有不妥,特提出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蓟、小蓟为常用中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两者生药性状相似而不易区别。《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收载了根大蓟、小蓟叶的组织鉴别。为了准确区别这二种中药材,有必要从化学成分上予以区别,现已发现两者的止血有效成分均为黄酮类,大蓟含柳穿鱼苷、蒙花苷;小蓟含蒙花苷、芦丁。我们采用了聚酰胺薄膜色谱法和HPLC法进行了二者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同时也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商品大蓟和小蓟进行了聚酰胺色谱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奋 《新疆中医药》2002,20(6):51-51
在临床用药中,大蓟与小蓟常以"大小蓟"混合使用,笔者以为:大蓟与小蓟混为一物应用不妥,现特提出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药大蓟、小蓟,多写成“大小蓟”为并开药,但在一些药店、医院多混淆为一味药,并没有按大蓟、小蓟分别调剂。本文对大蓟、小蓟的性状、功能主治进行了比较、阐明。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大蓟、小蓟两药混用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4)
目的:对大蓟、小蓟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冰冻切片、粉末制片对大蓟、小蓟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显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大蓟、小蓟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可从茎及叶维管束排列紧密程度来进行区分;粉末的显微特征可从多细胞非腺毛的细胞个数来进行区分。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大蓟、小蓟的显微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蓟、小蓟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彦  欧阳青等 《北京中医》2002,21(5):296-297
临床用药大蓟、小蓟,多写在“大小蓟”为并开药,但在一些药店、医院多混淆为一味药,并没有按大蓟、小蓟分别调剂。本文对大蓟、小蓟的性状,功能主治进行了比较,阐明。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大蓟、小蓟两药混用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7.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大蓟与小蓟为止血和消疮痈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 ̄[1]规定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iahoicumFrish.exDC.的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近几年笔者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重要县市进行了植物调查、采集和收集商品药材的工作,调查鉴定结果见表1,植物分种检索表见表2。表2原植物分种检索表1.植株不含白色乳汁;管状....  相似文献   

8.
大蓟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蓟为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蓟属植物cirsi umjaponicum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 ,我国各地均产。大蓟性凉 ,味甘、苦 ,归心、肝经 ,功效为凉血止血、祛瘀痛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高血压及肝炎等。1 本草考证自古以来 ,大蓟在原植物品种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观念 ,并且随着历史发展在不断演化和扩充。有关大蓟记载的最早见于《名医别录》 :“大蓟是虎蓟 ,小蓟是猫蓟 ,叶并多刺 ,相似。”[2 ] 由此也可看出 ,大蓟和小蓟由于原植物性状功效相似而易混淆。宋·苏颂作进一步描述 :“小蓟……  相似文献   

9.
王亚红  李轩 《河南中医》2006,26(6):76-77
大蓟与小蓟均为临床常用的止血要药,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来源于菊科;味甘性凉归肝、脾经;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内外出血证及热毒疮痈.虽然二者相似之处颇多,又常配伍应用以增强疗效,但大蓟可止血不留瘀,虽寒凉而不伤胃,尤为治外痈佳品.而小蓟与大蓟功用相似,但偏于利尿通淋尤以治疗血淋为佳.因此,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宜辨明异同,以确疗效.现将二者不同之处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蓟、小蓟临床性效异同考辨祝庆明祝之友四川省洪雅县中医院612360大蓟、小蓟为中医临床常用之凉血止血要药,均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内、外出血病症。但是,两种药在实际临床中又有区别。目前不管是在商品中药材品种收购与流通,医院采购药品,临床中药饮片炮...  相似文献   

11.
大蓟与小蓟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延明  李胜华 《中药材》1995,18(3):152-154
通过考证,大蓟和小蓟最初药用品种都是蓟属植物,宋代还用了飞廉属植物。这两属多种植物沿用至今,其中商品原植物:大蓟应是日本蓟,小蓟则含刺儿菜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  相似文献   

12.
大蓟与小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蓟、小蓟为中医临床常用之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内、外出血病症。但是,两种药同科而不同属,大蓟和小蓟,在来源、有效部位、性状、采制、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效、药理作用、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药对又称对药、对子 ,是两味中药的配对应用 ,临床应用得当 ,可使临证用方用药更具灵活性。笔者导师汪受传教授是中医儿科专家、博士生导师 ,治疗小儿肾系疾病强调小儿稚阴稚阳、肾常不足的特点 ,用性质平和的药对治疗 ,奏效显著。现将汪师治疗小儿肾系疾病善用药对摘录 5则 ,以供同道参考。1 大蓟 小蓟肾系疾病多见血尿。《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丹溪手镜·溺血》:“溺血 ,热也”。汪师认为血尿常见于热伤血络 ,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 ,病位多在下焦肾与膀胱 ,故常配伍大蓟与小蓟。大蓟甘凉 ,凉血止血 ,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别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以保障临床用药准确。方法:收集大蓟、小蓟药材的基原物种蓟和刺儿菜及其近缘混伪品,经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拼接等步骤,获得ITS2序列,结合Gen Bank载序列共14个物种54条序列,用MEGA6.0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构建系统邻接(NJ)树。结果:ITS2序列分析表明,蓟和刺儿菜种内变异位点数均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种间变异位点,以上2个物种种内最大(平均)K2P距离均小于其与混伪品种间最小(平均)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NJ树可以将蓟和刺儿菜及其近缘混伪品很好地区分开,且各物种均单独成支。结论:ITS2序列可以很好地鉴定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  相似文献   

15.
药对又称对药、对子 ,是两味中药的配对应用。导师汪受传教授据小儿稚阴稚阳、肾常不足的特点 ,善伍用性质平和的药对治疗小儿肾系疾病 ,收效显著。现将汪师治疗小儿肾系疾病善用的药对摘录 5则 ,以供同道参考。1 大蓟、小蓟肾系疾病多见血尿。《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曰 :“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丹溪手镜·溺血》曰 :“溺血 ,热也。”汪师认为 ,血尿常见于热伤血络、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 ,病位多在下焦肾与膀胱 ,用药常喜用大蓟、小蓟药对。大蓟甘凉 ,凉血止血 ,散瘀消痈 ,《滇南本草》云其有“消瘀血 ,生新血 ,止吐血、鼻血 ,治…  相似文献   

16.
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玲  龚千锋  吕武清  杨武亮  赖学文  曹君 《中草药》2004,35(11):1306-1307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的功能。大蓟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柳穿鱼叶苷、蒙花苷、绿原酸、菊糖、β-谷甾醇等,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柳穿鱼叶苷为其中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大蓟各地用药品种非常复杂,市面上的混用品多为飞廉、小蓟等。曾有报道用聚酰胺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以此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本实验首次用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阴虚型用滋阴醒神汤:生地、玄参、麦冬、白茅根、大蓟、小蓟、沙参、石斛各15g,藕节3节,芦根18g。湿阴型用祛痰通络汤:陈皮、半夏各12g,茯苓、藿香、佩兰各15g,三七参4g(分冲),薏苡仁20g。血止去大蓟、小蓟,加丹参、赤芍;瘫痪酌加补气(或通经活络)药。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或鼻饲)。西医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结果:痊愈15例,好转19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8.
大蓟等5种菊科易混淆药材的导数光谱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林  赵华英  陈沪宁  米荣芬 《中草药》1999,30(11):862-863
对大蓟,小蓟,飞廉,青海鳍蓟和华东蓝刺头等5种菊科易混淆药材的紫外光谱和导数光谱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它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阴瘙痒症     
<正> ①处方:大蒜头4个,小蓟(鲜)120克。用法:大蒜切细片,大蓟洗净,加水煎至2,000毫升,温洗,早晚各洗1次。病例:兰××,女,28岁,1965年2月2日初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大蓟炒炭后止血药效和成分的差异.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樟树大蓟炭组、安徽大蓟炭组、湖南大蓟炭组、河北大蓟炭组.连续给药3天后,采用小鼠断尾法和玻片法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尾部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并用HPLC法初步比较不同地区大蓟炭的成分差异.结果:樟树、湖南地区大蓟止血效果要优于河北地区产大蓟,安徽地区大蓟没有止血效果,且呈现一定的促进出血效果.HPLC图谱显示不同地区产大蓟虽经鉴定均为正品大蓟,但成分差异较大.结论:不同产地大蓟止血效果、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揭示大蓟炒炭止血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